扫除障碍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的一座桥梁,良好的亲子沟通能让家庭更完美,能让家庭教育更成功。但如何做好沟通则是一门大学问,今天小编将为大家介绍无障碍沟通“三境界”。良好的亲子沟通,不仅是孩子成功的前提,还是一个美满家庭的基础。三种境界让亲子沟通顺畅无阻,家长们,如果想做合格的父母不妨来学习一下。三层境界,亲子沟通无障碍亲子沟通是令许多父母很头疼的事,我经常会在网站里收到这样的提问——“我的孩子特别倔强,我不厌其烦地给他讲道理也没用,我该怎么教育他呢?”在我看来,这些问题都是由于缺乏良性的亲子沟通造成的。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交往方式,无论是朋友、同事,还是家人,都需要有良好的沟通。而许多父母却掌握不好与孩子沟通的原则和方法,频频发生亲子大战。说到亲子沟通的3层境界,我们不妨先来分析一下有没有道理,再看看对促进良性的亲子沟通是否有所帮助。第一层境界: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早在几年前还没有生孩子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主题是“蹲下来跟孩子说话”。很快,一位老同学看了文章后给我打电话,说:“你讲的道理都很好,我也有所感悟,但是做起来可不容易。”我记得自己还振振有词地“教育”了他一通,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真是纸上谈兵。当我真正成为妈妈后,才体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未必顺利。站着说话怎么也比蹲下来轻松,尤其是我这等高龄妈妈,蹲一会儿就会腰酸腿疼。然而,往往在我发现宝贝儿子熊壮壮对我的“高论”充耳不闻的时候,或者我对他的问题答非所问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想起来这条“定律”,于是立刻蹲下去,问题也就解决了。“蹲下来”是了解孩子的一个途径,因为只有“蹲下来”,我才能更清楚得听到他说的每一句话,才能更好地看到他的表情、做出准确的回应。而在和孩子平视的状态下,我觉得更能够了解他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也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是平等的。当我们和一个成年人对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很重要,因为能从眼睛中读到许多言语之外的东西。对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了解是沟通的前提,“蹲下来”是了解孩子、进行良性亲子沟通的第一步。“蹲下来”只是一个肢体动作,但它却需要父母把自己的姿态从心里放下来。这才是最难做到的。这一代孩子跟我们小时候确实不一样了,他们好象天生就对尊重、平等有着更强烈的要求。也许,我们也曾经有过这样的心理需求,只不过在家家都信奉“不打不成材”的大环境下,还没来得及发芽就被泯灭了。可是,如果现在还想用上一代对待我们的那一套来对待我们的孩子,摆起大家长的架子,那么,亲子冲突势必难免。其实,“蹲下来”本身可以帮助我们放下自己。我们不再是自上而下地俯视孩子,在平视的状态下,我们也能体会到平等,你的语气可能就会缓和下来,心态也不再那么居高临下,与孩子的交流会更加顺畅。第二层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比如被领导在全员大会上批评、被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些不愉快都是我们最不愿意碰到的倒霉事,会使我们心烦气燥或者神情抑郁。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这些我们所认为“倒霉”的事,是不是经常会不由自主地带给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批评往往是劈头盖脸式的,并且还很有心理优势——我这是在教育他!是为了他好!没有 否认父母的良好初衷,只不过方法值得商榷。当我们被领导批评的时候,即使真的认为自己错了,也会顾及面子,想方设法给自己找个台阶下。同样,孩子的自尊心也很强,方法不当就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教育不但无效,还有可能爆发亲子冲突。而很多父母这时候也激动起来,很生气地做出结论:这孩子就是这么不听话!我曾经碰到一位爸爸,他坚信儿子必须要靠爸爸来培养,才能成为真正的男人。于是,他对儿子采取了“军事化”管理,比如晚上八点半就要去洗漱,不管儿子正在进行什么活动,都必须立刻停止。结果,只要每天晚上一到八点半,全家人都精神紧张,因为父子大战天天会上演。这位爸爸的儿子也够倔,对老爸的管理方式极不买帐,一定要进行抗争,即使在老爸的武力威胁下抽抽搭搭地刷牙洗脸,第二天还是要继续抗争,平日对老爸也没个好脸儿,好象真应了那句话:父子天生是敌人。看到自己的教养颇有些受挫的样子,这位爸爸便感觉很失落。我问他:“你老板会强制性地命令你吗?”他回答:“他要这样,谁愿意跟他干。”我笑了:“对呀,你这不是很明白嘛!你自己都不乐意接受的事,凭什么你儿子就应该心甘情愿地接受?他也是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啊!为什么不换种方式,用一种平和的态度?而且孩子要接受一个命令是需要过程的,你可以从八点二十开始提醒他,给他也给你自己一个心理期限,你回家试试,看灵不灵。”第三层境界:换位思考初为人母的那段日子,是我有生以来最为狼狈的一段时光。虽然做了很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是仍旧没想到一个小生命会给我的生活带来如此大的冲击。所有的生活秩序都被打乱,我不得不重新整合,并且先让自己适应下来。在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之后,有一天,我看着床上熟睡的熊壮壮,不由地想到:他的感觉会是什么样的呢?从我体内那个安全、黑暗的地方被提出来,一瞬间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强烈的光线、喧闹的人群,他要学着怎么吃到妈妈的奶,学着辨认出谁是妈妈、谁是爸爸……这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适应、去完成。和这个弱小的生命比起来,我们俩到底谁更艰难一些?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样?有了这样的思考,我的心情开始平和下来,我知道自己最该做的是什么。我应该全力以赴地去帮助他,用我的爱给他带来安全感,而不是整天心浮气躁地瞎忙活。换位思考,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它的深层含义是2个非常重要的字——理解。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有些时候并不是他们调皮捣蛋做错事,而是因为他们的能力实在有限,真的还做不好。父母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成长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果这代价只是一个易碎的花瓶,那就少一些唠叨吧,或者把你的心疼、可惜之情暂存在心里。换了你,也不想打碎花瓶,但是把你的力气减到孩子那么小,你可能也拿不动它。这三层境界,其实都是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早就心知肚明的。但是,在进行亲子沟通的时候,我们往往把亲子关系看得过于特殊,而忽略了这些常用的沟通方式。如果把亲子关系看作相对独立的2个个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隶属关系,用尊重、信任、理解的心态来对待孩子,那么亲子沟通还会有什么阻碍吗?

赏识孩子让亲子沟通更顺畅

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建立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上的,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则需要做个让孩子喜的父母。而经常赏识的孩子的父母最容易受到孩子们的爱戴。现场交流为何孩子到小学三年级成绩突然下降很多老师及家长发现孩子在二年级的时候成绩比较好,到了三年级以后成绩突然就往下掉,而且往高年级想成绩有提高的可能性就不是太大了。三年级的学习对孩子成长来说非常关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观点1:家长过多的超前教育现在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都可以做简单的算术题,能认识不少字,因为目前小学教育跟幼儿园教育衔接不是很科学,孩子到了一二年级时,由于该学的都掌握了,家长以为孩子都学得很好,是提前学带来的好处。可是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学的东西从表现形式上看能够认识它,但是从深层上很难理解。因为孩子考试考得比较好,孩子就认为学习是很容易的,上课的时候也认为不需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观点2:孩子精力透支幼儿园期间应该以玩为主,可是现在家长们拖着孩子这边学那边学,有的居然开始学奥数,孩子会产生挫败感,使得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用一对一岁还没到的双胞胎做研究,在一个48周就开始训练爬梯子,而另一个则在53周开始训练,结果这对双胞胎在54周时同时学会了爬楼梯。可见,早期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越多越好,必须遵循基本规律。观点3:孩子学习方法固化了幼儿园以及一二年级的学习中,记忆的分量比较大,孩子养成了机械式记忆的学习方法。但是三年级以后,很多问题需要思考、理解,孩子一时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幼儿园、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家长对孩子的表扬比较多,但是大了以后,家长、老师对孩子的表扬相对减少了,孩子心理上得不到满足,对学习产生影响。当然,孩子成绩下滑也与教材难度加大有关。如何指导孩子高效学习?要给孩子制定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中小学生年龄与睡眠时间(小时)对照表年龄7891011121314151617睡眠时间11.511.211.010.510.29.89.69.39.08.88.5谭顶良教授表示,家长平时对孩子的生理特征都非常了解。但还要对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年龄特征、孩子的性别特征、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充分的了解。孩子的家长,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做:给孩子搭建通往目标的阶梯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证明,暗示是让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所以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个积极的期待,每一个目标必须是高于孩子目前水平的,孩子通过努力之后能够达到的。在一二年级,孩子考试能考100分,到了高年级这种可能性就会变小,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一些闪失是正常的。家长提出高于孩子目前水平目标是要把总目标分解,应该让孩子分阶段达到,不能期望孩子从50分一下子考到90分。给孩子树立起榜样父母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父母只有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如果父母在单位评比中是先锋模范,那孩子肯定也会在学习上处处争先。而如果家庭中夫妻关系不和,对孩子造成伤害是最直接的,孩子学习成绩也跟着下降。给孩子足够的睡眠家长都明白,当一个人睡眠不够,用意志力撑着做某件事时,效率会大打折扣。现在家长除了要孩子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要求他去做额外的题目,强制剥夺孩子的睡眠时间。其实,做练习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同类型的题目做得太多,会使孩子的感受能力下降、大脑疲劳,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适当的练习是必须的,但也要给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学习陶行知先生给孩子 “四颗糖”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孩子爱上学习。这就要家长多赏识孩子。一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看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同学,当即制止,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室。当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然而陶行知并没有训斥他,而是给了他第一颗糖,奖励他准时守信;接着又给了他二颗糖,奖励他在被制止后,立即停止了用泥巴砸人,夸他是个听话的孩子。接下来给了他第三颗糖,因为陶行知了解到,是因为那个同学欺负女同学他才砸对方的,陶行知奖励他正直善良。到这里时,那孩子开始流眼泪,说:“我们都是同学,欺负女同学用泥巴砸总是不对的。”于是陶行知又给了他第四颗糖果,奖励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训斥也让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是赏识教育的魅力。教育不是一味的斥责、训斥、打骂,换个角度去引导孩子,孩子会更好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再犯的几率会更小。互动家长:指导孩子高效学习中,家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谭顶良:作为家长,在指导孩子高效学习的时候,要形成一种正确的教育观念,给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而具体知识点的学习则应交由老师指导孩子。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谭顶良:首先,可以引导三年级的孩子去制定学习计划,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八个因素:What——学习什么,Why——为什么学习,Who——我是谁,When——时间,Where——地点,Whom——请教谁,How——怎样学习,Howmuch——学多少。其次,可以引导孩子做难题笔记和错误笔记。再次,要认识陪读和家教的弊端。陪读,不但孩子内在的动力没有被启发,而且还会让孩子产生依赖性。另外,当孩子一心等着家教的辅导时,课堂上就会不认真听,注意力就不能高度集中。

本文Hash:4fdddf6711186df670c4772aab24bdfd7b65d86c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