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如何“偷懒”

很多人都羡慕全职妈妈,认为他们不用每天挤公交、看老板脸色行事,只需在家看看电视、带带孩子,多么轻松的职业。但殊不知,全职妈妈也很辛苦,经常都会孩子而头疼。那么如何才能更轻松呢,全职妈妈们看看下面这位母亲如何“偷懒”的?我很羡慕全职妈妈,但是自己生了好好之后,还是一直上班。杨澜曾经说过“做全职妈妈比做CEO还难”,我深以为然。我知道,做全职妈妈,对妈妈心理素质的要求其实很高,是非常有挑战的一件事。因为深知自己内心的阴影,知道如果我不上班,会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也会不由自主地加大对好好的期望值,这样的话,后果可能很严重,所以,我一直不敢选择做全职妈妈。自称懒妈,不是谦虚,我在生活方面是绝对的低能。以前我们和好好的奶奶在一起住,奶奶帮我分担了很多家务。加之我在生了好好之后,辞去了以前忙碌的营销工作转到事业单位,每天会有很多闲暇时光和好好在一起,那时的心情很轻松,大家也其乐融融。好好上幼儿园后,我有了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于是心有不甘地找了一份自己非常喜欢的工作,但是,这份工作需要投入的精力比以前增加很多。加之,那时不和奶奶一起住了,我要承担的家务事也一下多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不能适应在工作和家务两方面的变化,倍感压力。于是,不由自主地,我就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传递给家里的每个人。那段时间我很容易发火,经常对着大胡子“狮吼”,对好好也很没耐心。连幼儿园老师都发现了,告诉我,小人那段时间很焦虑。让我最痛苦的是,我把自己搞得很累,却还是不能让自己满意,对家人也深感内疚。有一次带好好回娘家,好好姥爷说,你们娘俩的脸色怎么都这么不好?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那个时候,濒临崩溃的我,想放弃对工作的追求,很想回家做全职妈妈。我和一个忘年交的女性作家朋友倾诉了自己的想法。这位朋友是台湾人,有两个孩子,自己也是上班妈妈,现在两个孩子都上大学了,发展得很好,她自己的事业也很好,一直在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朋友听了我的诉说,先是不同意我辞职,因为她很了解我的心理素质,知道如果我放弃心爱的工作,会更加崩溃。朋友很理解地说:“上班妈妈都是这样的,现在孩子还小,这个阶段是挺累的,不过坚持过来就好了。”然后,她说了一句让我在当时豁然开朗、至今还受益无穷的话:“做妈妈,也要做自己。要想两者兼顾,就要去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妈妈。”这句话让我理清了自己的思路:我要做女儿独一无二的妈妈,更要扮演家庭最需要我的角色。我们都知道,上班女人做了妈妈,同时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扮演数个角色,是不可能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好的。兼顾的最好办法就是,做最重要的、别人不可替代的事。于是,我开始学习如何利用外部资源来弥补不足,让自己变得从容。(尽管以前在工作中,最强调的就是要善于利用资源,但是,自己却没想过把这个原理普及到家庭生活中。)把精力放在别人不能替代的事情上,其他的事情,比如家务,我就可以想其他办法,利用外部资源去解决。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又无妨大碍的,就要让自己做到——“视而不见”或者“眼见心也不烦”。于是,以前在家里哭丧着脸的“怨妇”妈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快乐温柔的妈妈。每天给大胡子同学最真心的微笑和最贴心的问候,给好好同学最温暖的拥抱和最耐心的陪伴。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不再觉得是负担,不 再觉得有愧疚。即使在家务安排方面还是时时犯晕,导致有时候家里乱作一团,有时候晚饭无着落要外出觅食儿,那又怎么样呢,我们谁都不在乎,因为家里最需要的,是快乐轻松的气氛!做独一无二的妈妈,做独一无二的老婆,做独一无二的自己,不知,这能不能算做懒猫妈妈们的快乐心经?

全职妈妈如何跟宝宝交流

作为一个全职妈妈,您是否因为忙碌的工作而无暇与孩子交流?您是否会因为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而想把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安排的像是工作表?其实,您不用焦虑,当您以最放松的姿态与孩子交流时,你就是最称职的妈妈!

照顾孩子与工作是职业妈妈的一对矛盾。从心里,您想多与孩子亲近、交流,可因为工作,又只能花有限的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与孩子有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呢?

一、请放松下来,将与孩子的交流看作是生活的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吧!不要将与孩子之间的亲子沟通安排成工作表(如:今天做什么、明天做什么……),好像每天都必须做些什么才叫“沟通”。人都需要休息,工作后的你,也同样。所以,与孩子交流之前,在心态上,您应该是一个放松的、乐意交流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刚刚从拥挤的公交车下来、匆匆忙忙的疲惫的妈妈。就这一点,建议您在回家的路上,或者进门之前,或者要见到宝宝时,做以下的想象:

1、想象一个足以让自己心情愉快、放松的情境,或者一些美好、舒服的词汇,比如:暖暖的阳光,开心的野餐,温馨的灯光,甜甜的笑容……

2、在头脑中闪现宝宝的“可爱”,比如:胖乎乎的小脸,脆生生的声音(尤其是叫“妈妈”的时候),玩耍的模样,滑稽的怪相,还有好多可爱的“第一次”;

3、想象你与宝宝在一起的欢乐时光,游戏、读书、洗澡、玩水、学步……相信这些“想象”足以给宝宝一个“好状态”的妈妈!这就象“接力跑”中的那段“接棒区”,是一个助跑、转接与加速的区段。工作以后的你,可能已经累了,而如果能有这样的一段“心理接棒区”,将能使你从工作的“后遗症”中解放出来,给自己一个即将见到宝宝的“幸福期待”,也将激活你发自内心的母性的爱与灵感。

其实,与宝宝如何相处的技巧没有谁能真正教你,因为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而他所期待的也是一个特有的妈妈。不要迷信所谓的“育儿技巧”,当你放松下来时,你就有了育儿的本能——

“儿子,过来,让妈妈亲一下!”

“好儿子,妈妈回来了,来亲妈妈一下!”

“儿子,妈妈好想你啊!快过来让我抱一抱!”

…………

正如你意识到的,亲子之间情感的交流与沟通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是“交流”?一种自然而然的接触——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短短的问候,一个亲热的吻……什么是“沟通”?彼此心灵上的默契——会心一笑、眼睛一亮、手拉拉、头点点……

这些需要多少时间呢?真正需要的是一种放松又快乐的心态!所以,建议你多留意生活里的美妙时刻,让点点滴滴汇集在“记忆”中,以便“想象”提取。即使在工作,偶得空闲,不也可自娱自乐?

二、弄明白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现在有很多关于亲子交流的书籍,各种活动、训练、游戏目不暇接,搞得个个父母看了都觉得“不称职”——

“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给孩子讲故事!”

“我从没有陪孩子搭过积木!”

“这些家庭游戏,我们似乎都没有玩过!”

而且越看越觉得焦虑,好像父母不给孩子读故事、不训练孩子、不与孩子做游戏,孩子就可能不健康,就可能影响某种“商”(如“智商”、“情商”)的发展。于是,父母心理压力很大,既 “少交流”,又怕“错交流”,无所适从。结果把最重要的都忘了——我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我的孩子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

所以,在您走入家门前,请不要象去超市购物似的,列一张清单: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如果这样,结果多数是——

“我的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刚看了两页书就不行了!”

“他根本就不爱听故事!”

“我说什么,他总是不听,总要我按他说的做!”

…………

我们很难回忆起3岁前我们自己是怎样需要父母的,所以要真正弄明白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的确很难,那么就先放下我们的育儿理论与技巧,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吧——

“妈妈,我今天搭了一个好高好高的楼房!”

“爸爸,我想听故事!”

“妈妈,抱抱!”

“哇……哇……”

声音、动作、姿势、语言、表情足以表达宝宝的需要,只要肯仔细听,欣赏地、带着好奇地听。当然,你可以提出你的设想或建议,“宝宝,想不想听妈妈讲故事啊?”“妈妈今天给你带来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想不想看啊?”“强扭的瓜不甜!”所以,交流以自愿为原则,如果孩子喜欢先搭积木、再听故事,干嘛非得按你想的先听故事、再搭积木?如果你是在有意识地教孩子什么,就更要懂得如何“吸引孩子”了!

三、充分调动家庭资源。孩子不是妈妈一个的,所以不管是照料孩子,还是教育孩子,都是家庭共同的权利与责任。因此,如果巧妙地让所有家庭成员都积极地来关心孩子,不但你轻松了,而且更合理。不是吗,家庭成员间的彼此矛盾、吵吵闹闹,经常会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钻空子的借口?笔者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相互抱怨——

“真怕老人把孩子宠坏了!”

“孩子这么小,他妈妈就让他学这、学那!”

“这孩子就因为小时候爷爷奶奶太宠,所以才这么任性!”

“自己还没长大,懂什么带孩子?”

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老人自然有“隔代亲”,但也有经验;年轻人自然少些“经验”,但又比较“现代”而有精力。所以,如果相互能取长补短,彼此信任,在必要的行事规则上达成一致,这将最利于孩子发展。比如,你的孩子正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只要周围有充分的语言环境,包括“说”与“听”,都会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你只要让孩子的奶奶平时多与孩子说,并多鼓励孩子说,而你工作之余陪孩子多做些小游戏、讲点故事,另外不要忘了还有孩子的爸爸,他也是孩子成长必须的影响力,至少可以让他与孩子多做些更需体力的运动,孩子成长,人人有责!这样不是更好?

总之,有质量的亲子时间是一段放松、愉快、相互合作与交流的时间!

本文Hash:2ccc20fa557ed0197193ed027dd6585a76b80154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