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的早期教育能带来什么?

自然的早期教育能带来什么?我们往往去限定了自己的孩子的发展前景。所以有的时候我们需要让自己的孩子去自然的发展。可能越自然越好。

波兰人认为,大自然中的气息、光影和声响,都可使孩子长得更为结实、更为健康,同时还可给孩子营造一个更为和谐、更为宁静的心灵世界,所以他们总是乐意让婴幼儿尽早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实际上,波兰父母引导孩子接触大自然甚至早在孩子诞生尚未满月的“新生儿时期”就业已开始了。当我们东方国家的新生儿还被紧紧地裹在襁褓中并被“密闭”在室内时,波兰的小不点儿们已有幸躺在小睡车里,尽情享受户外明媚的阳光和满眼的绿意了。当然,父母们带新生儿外出时一般会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同时,为了防止过分强烈的阳光可能灼伤孩子柔嫩的皮肤,细心的父母会给孩子的小脸盖上薄薄的面纱。

孩子长到2~3个月大时,常常被大人带到花园或森林中,聆听鸟儿的啼鸣。他们边欣赏小鸟歌唱,边露出会心的微笑。波兰父母认为,让孩子听鸟叫有利于听觉器官的生长和发育。此外,孩子还可能被带往田野,躺在青草地上,尽情呼吸田野美妙的气息,好奇又快乐地观察着周围陌生的世界。

波兰父母认为:半岁大的孩子完全可以接触水了,原因很简单:早在母腹中时,胎儿就与水有着不解之缘。他们或让孩子的小手触碰清凉的溪水,或鼓励孩子仰脸接受细雨的沐浴,或干脆将孩子推进泳池的浅水区戏水(当然须在大人严格的看护或保护之下)。孩子和水的“亲密交流”不仅可以增加孩子触觉器官的敏感性,而且对孩子来说还是一种锻炼肢体肌肉的健身运动(或至少是一种愉快的活动)。

十来个月大的孩子已开始对色彩和香味十分敏感。这时,波兰父母往往会抓住机会,让孩子欣赏彩虹、晚霞和鲜花,丰富他们的视觉经验。同时,五花八门的不同的花香对孩子来说,也可能是一种崭新的经历。当孩子投身于大自然之中与各种各样的色彩和香味“亲近”时,他们的听觉、嗅觉、视觉等器官也会接受到大量的全新的信息,并由此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1岁左右的孩子大多已开始学步,也学会了最简单的语言交流。波兰父母此时往往将小动物引入孩子的世界,如观看五彩的蝴蝶展翅飞翔,鲜红的瓢虫在青青的草叶上缓缓爬行,或倾听知了、蛐蛐不倦的歌唱。

当孩子稍大些,父母常常在盛夏时节带他们外出露营,或练习游泳、跳水。孩子们还学会采摘好看的树叶、野花,或捕捉蜻蜓、蝴蝶等小动物做生物标本。喜爱作画的孩子则在大人的陪伴下前往风景名胜写生、摄影。

值得一提的是,波兰孩子往往在幼儿期,就开始欣赏充满田园气息的经典音乐作品,由此他们更加深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景仰……

什么是早期教育?早期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早期教育一般是指对0-6岁儿童的教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早期教育是和天才联系在一起的,以为早期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神童”。可是,持此目的的家长绝大多数都会失望。尽管超常儿童确实存在,但为数甚少。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228000名儿童的智力进行了普查,发现智力很差的儿童约占3%左右,据人的智力呈常态分布这一事实估计,超常儿童也只有3%左右。国外的许多研究成果大致也是这样。

因此,我们决不能把早期教育的目的仅限于培养神童,而忽视绝大多数并非神童的幼儿。我们要看到,早慧者能成长为天才,晚成者也可以发展为大器,而绝大多数人往往到中年才显露出超群的才华,做出出色的业绩。有人统计了1960年前的1243位科学家做出重大科学发明创造时的年龄,发现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是25-45岁。因此,早期教育的目的只能是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明天的建设者。我们要从这样的高度看待孩子早期教育的问题。祖国建设事业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材。因此,即使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所关心的也应包括如下内容:如何让孩子具有健全的体魄和饱满的精神;怎样把孩子带进一个内容丰富的世界,启迪他们的智力;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学习,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怎样在他们稚嫩的心灵中培育高尚的情操,培养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总之,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不要忘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的社会向新一代提出的要求。我们千万不能只单纯追求培养“神童”,仅给予“智力”教育,而忽视其它诸方面的教育,结果反而毁了孩子终生的幸福。

本文Hash:e7a48036b493d3bbdd45f02c11d5cc2110cd151f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