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外反对的4种育儿观点

如何育儿是爸爸妈妈最关心的事情。日常生活中也听到、学到各种育儿观点。但父母要切记,不能陷入育儿观点误区,否则对孩子的教育完全无益。本文中,小编为父母盘点4个受国外反对的育儿观点。1错误观点一:入园、入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别让孩子呆在家里,长期跟着妈妈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这种说法不对,那些被送到托儿所的日托的孩子,更极易发生反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他们过分活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做事笨拙,心情浮躁。

2错误观点二:学前教育并不妨碍妈妈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至少有四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表明,那些入托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与妈妈之间的关系变得不太稳定,这种母子之间的稳定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从小与妈妈关系密切的孩子,一般来讲,要喜欢交往,在处理问题时,不畏缩、不犹豫、更自信、更有技巧,能够寻求帮助,忍受挫折。所以,很明显,孩子由妈妈一手养大并没有什么不好。

3错误观点三:妈妈上班幸福,孩子入托也幸福

这种错误观点认为,妈妈被禁锢在家里,不能工作是不幸的。但是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工作的妈妈,尤其是那些孩子被送托的妈妈,与那些呆在家里看孩子的妈妈相比,心情更紧张,更不幸。似乎有这样一种相关性,就是妈妈工作的小时数越多,孩子的IQ下降的越多。最近在英国和法国所进行的几次调查表明,有80%的妈妈愿意在家里带孩子而不愿意去上班;75%的儿童愿意在家玩而不愿意入托。不幸的是,现在家庭的财政压力迫使越来越多的妈妈去上班挣钱,这对妈妈和儿童来说都是不利的。

4错误观点四:最好是政府为那些愿意入托的孩子办高质量的育儿机构,使孩子受到良好学前教育

这种想法是不实际的。目前就有很多出色的学前教育机构,设施很好、工作人员与儿童的的比例很高、职员也很敬业,但就是达不到那种比较高的学前教育水平。其实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较简单办法,就是设法让家庭的财政压力降下来,使那些愿意在家里带孩子的妈妈,能够如愿,家庭经济生活不受影响。

海外育儿:中国人最难以接受的三种国外育儿方式

【导读】:中外太多不同,但是外国的文化涌进中国后,再加上独生子女政策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生育压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西方育儿习惯,中国的爸爸妈妈有时会觉得无所适从。有的习惯和咱们的传统行为差别实在太大。

一、让孩子在地上爬

Ezra(一岁多)的妈妈在很多国家住过,在中国待了4年,她说:“中国的孩子在床上和怀里长大,西方的孩子在地上长大。”

西方基本都是妈妈自己带孩子,没有老人或者阿姨帮忙,所以没办法,不能老抱着孩子,只要家里babysafe,就让孩子在地上爬来爬去,不离开视线就行了。另外国外外面的地大部分比较干净,没有人随地吐痰扔脏东西等等,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我们小区的地面也挺干净,小美常常在地上爬,回家以后再清洗和换衣服。刚开始只有她一个小宝宝在地上爬。渐渐的,别的家长看到这样其实没问题,孩子还玩得很开心,在地上爬的小宝宝越来越多了。

所以,如果地上干净安全,爬一爬也无妨。没有条件就算了,床上垫子上爬家长更心安一些。

二、给孩子喝冰水

美国人家大部分的冰箱都带着制冰机,杯子伸过去一推,冰块哗啦啦掉下来。有人说美国人是“在冰箱里长大的”。老公弟弟的女儿两岁,从来没有喝过热水,要么是水管里接的常温水,大部分是加了冰块的冰水。绝大部分的美国孩子都是这样,几乎很少见因为喝冰水拉肚子的现象。

小美长牙的时候,我们用咬咬袋装了冰块给她咬。婆婆说这在美国很普遍,凉凉硬硬的冰块让她热痒痛的牙床舒服很多,她也没有拉肚子。

我一个美国朋友在四川大金川地区的一个县城里教了三年书,他是唯一的外国人,他的宿舍没有冰箱。后来他喝不惯冰水了,开玩笑说“我变成了中国肠胃。”

所以,喝不喝冰水纯粹是个多年养成的习惯问题,没有孰是孰非。

三、给孩子穿得少

入秋的时候我们带小美去朝阳公园玩,看到四个外国小孩儿,穿着短裤短袖凉鞋,拿着铲子跑来跑去。当时我穿着厚外套,小美穿着小大衣。我和很多过路人想的一样:“穿这么少?太冷了吧?别把孩子冻着。”

这两天早上我带小美出去散步也常听到这样的话,邻居好心的过来摸摸她的小手,告诉我:“你看,她小手冰凉。”我记得英文育儿书上说:不能用孩子手脚的温度来判断孩子的冷热,而是应该摸脖子和后背。这和咱们的习惯完全不同。于是今天早上我给她穿上棉袄棉裤,外面再罩上棉的连体衣,像个皮球似的出门散步,可是她的手还是凉的,摸摸脖子,倒是很温暖。这下我心里有点底了。

所以,穿的少不少,要看孩子的情况。相信孩子,这些小人,稍微一点不舒服都不会保持沉默的。

本文Hash:ca2de71e231a68303da46c5a36fd14fcc52a80b2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