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3个无意之举伤害了孩子

面对孩子的不听话,您的教育方式绝对正确吗?也许您的批评指责都是出于教育孩子的目的,但方式的错误可能已经深深伤害了孩子。您无意的3个动作,已经给孩子带来了不可抹灭的伤害!

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教育有方:

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教育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问题!”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优点。

伤痕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 由此丧失。

教育有方: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对陶陶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伤痕三: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种形状的小珠子,串起项链漂亮极了;但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几个透明的围棋棋子充当“夜明珠”时,哭着喊着要,对方不给,她就把人家装“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错误批评:

玟玟的举动让妈妈觉得很没面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不能总是看着别人的东西好,你家里的玩具还少吗?自己的东西扔在一边不玩,一看到别人拿点什么就跟宝贝似的,真没出息……下次再这样,我绝不再给你买任何玩具!”

留下的伤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且,别看孩子小,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没出息”、“占有欲”一类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和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教育有方:

漂亮的和新鲜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抵御诱惑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她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并没有错,但他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更不能抢或毁坏。接着向孩子讲清楚: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数不清,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如果特别想要,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比如如果对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换。

别让无意的暗示暗害了你的孩子!

标题貌似有点危言耸听的意味,用语不够正面,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我们暂且相信负负得正的力量哈。其实,这句话翻译成正面语言应该是:请多对孩子使用正面语言!因为成功的家教与父母的言语表达息息相关,父母跟孩子说话的语气和态度,对孩子的智商、情商、修养、气质等等方面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1警惕负面语言暗伤孩子有一次我乘火车的途中,临卧住着一对母子。小男孩约四五岁,有点坐不住,一会拉拉窗帘,一会拽拽桌布,一会把枕头当沙袋,霹雳扑噜乱打,一会又弄翻了垃圾桶,时不时还要去别人的卧铺间叨扰一番……妈妈虎着脸训斥他:“不要拉窗帘,乘务员会不高兴的;别总拽桌布,会把别人的东西拽掉;能不能别弄那个枕头,到处都是灰尘;别去打扰别人……这位妈妈喋喋不休、连续地说着“不要……”“别……”“……不好”之类的话,甚至气急败坏地吼孩子“能不能老实点”“有完没完”。而孩子却根本听而不闻,妈妈对孩子的行为疲于应付,简直是按下葫芦起了瓢!2多以正面语言引导孩子我忽然想起在正面管教中不断被强调的正面语言,于是招呼小男孩过来:“小朋友,来,你愿意跟阿姨聊聊天吗?”小男孩靠过来,疑惑地问我什么事。我拉起他的小手笑着说:“阿姨猜你一定是个很懂事的小孩。”他诧异地看着我,忽闪着眼睛继续听我说。“你看,你在坐火车的时候没有黏着妈妈,而是自己找事儿做,很独立;你还想学乘务员阿姨拉窗帘、铺桌布、倒垃圾,你一定很勤快,爱干活;还有,你刚才是在练拳击锻炼身体,对吗?”孩子仿佛也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合理的解释,于是回答“是”。男孩的妈妈一脸惊讶,貌似奇怪我为什么误导孩子。我继续对孩子说:“这些事在家也可以做,是不是?相信你妈妈也一定会因为你的帮忙高兴的。现在火车上人很多,其他人也要在这里活动,如果这些事情你在家做,就不会影响别人,妈妈也会为她的宝贝更懂事而开心的,是不是?”孩子听了我的话,使劲点点头。我又强调道:“嗯,阿姨没猜错。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这时,孩子的妈妈对我笑了……待孩子睡了,一路上我们互相探讨了不少正面教育孩子的办法。3负面语言VS正面表达▷粗暴VS尊重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对尊重无感。如果你总是粗暴指责“你一个小孩知道什么”,只会让孩子更加逆反,换用尊重的语气“妈妈理解你的想法,但是你愿意再听听我的意见吗?”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命令VS商量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语气,而非生硬地命令。比如,你想要孩子玩完玩具自己收好,可以告诉他:“宝贝,你能跟妈妈一起收一下玩具吗?”反之,你若说“玩具别总乱丢,快点去收拾好!”孩子即使收拾了心里也会别别扭扭。▷质疑VS信任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是信任或质疑大有不同。比如,幼儿园要求小盆友们都要学会跳绳,面对运动力稍差的孩子,你怎么说?“宝贝,只要努力学,认真学,一定能学会!”这无形中就给了孩子一份自信和力量。反之,“你总也不学不练,怎么可能学会呢?”就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令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不自信。▷应付VS赞赏父母应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的赞赏不要随便应付。比如,孩子捏了一个彩泥作品,虽然并不像,但孩子热情和认真的态度就是值得赞赏的。“呦,想不到我的宝贝这么有想法,继续努力,一定会捏得更好。”孩子可能因父母的肯定而保持创造的兴趣和热情,而不会因为随意的应付或漠视而打消积极性。▷指责VS鼓励当孩子 做错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评责备,而应帮助他总结经验教训,鼓励他继续努力。比如,当孩子初学用筷子时,你是责备他“搅得满桌子都是饭粒,还是鼓励他“第一次用筷子,已经很棒了,多练习,一定会用得更好”呢?粑粑麻麻们,尽量减少使用批评、指责、埋怨等否定性的语言吧,以避免给孩子传递和深化“你是不对的、错的,你不应该这样,你不听话”等等观念。你完全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可以怎么做”“你这样做会更好”,用正面的更具建设性的方法去影响孩子。言语向来是柄双刃剑,在父母手中如何利用,对孩子来说大为不同,潜移默化,势必产生深远影响。正面的语言和态度,会给孩子的心灵成长带来巨大的正能量,让孩子一生受益无穷。这柄双刃剑,粑粑麻麻们,请慎重用好!

本文Hash:469cb9be92086ccc4ef7013be8eea27f9499c421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