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孩子用心静静地去等待

预科班的孩子们正在上数学课,小天使班的果果半蹲在预科班门口静静地观看。大约过了十分钟,果果依然专注地看着。我走出门口,轻声对她说:“宝贝,打扰一下,请问你是在等邓智文吗?”她点头。我又对她说:“果果,智文在工作呢,你可以先去外面玩,等智文上完课我再告诉他,让他去找你,好吗?”果果听了我的话,只是说:“我想在这里等邓智文。”我说:“没有关系,宝贝,你可以在这里静静地等他。”就这样,果果一直在安静地等待。

又过了十几分钟,陆续有孩子工作完归位后走出教室。我发现果果依然待在门口观望。因为智文操作的是数学教具银行游戏,所以花的时间比往日要多一些,到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工作了。此时,果果,轻轻推开门,一脸疑惑的样子。我走出去,果果问我,叶老师,为什么邓智文还在工作啊,其他孩子都出去了啊。我跟她解释,“是智文工作的教具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不过他应该很快就工作完了,果果你可以先到户外玩,一会再来找他。”果果说:“不行,这个蝙蝠侠的游戏需要邓智文,他是队长,没有队长就玩不了了。”我说:“哦,原来这样啊,宝贝,那就再等等他。”果果继续站在门口,没有说话。等智文将教具归位后,已经没有游戏时间了,马上要进行下一节音乐课。智文快速走出教室,果果叫住他,“邓智文,我们玩蝙蝠侠的游戏吧。”智文对她说,“我现在要上音乐课了。”于是果果平静地又跟着他来到舞蹈室,搬来一张凳子,静静地坐在旁边观察,等待。果果从头至尾都没有说一句话。音乐课结束后,果果开心地拉着智文的手说,“终于可以玩蝙蝠侠的游戏了,队长!”于是两人心有灵犀手拉着手到户外去了。

两节课时间,果果足足等待了智文一个小时。自始至终,她是那么的安静、理解、充满耐心、满怀期盼地在等待。对于我这个观察者来说,那份用心等待的过程,使我深受感动;对于她来说,整个等待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体验。

我在想,学会等待,孩子都可以做得到,而且能做的那么好,我们成人还有什么理由不放慢脚步,静静等待孩子的成长呢?

点评:孩子的“等待”几近执着,而这种执着往往源于孩子的单纯与质朴。因此,他等待但是并无抱怨。一个成人做到这样就不容易,因为成人做事情总是要计算成本。成本意识可能会使成人付出的少获得的多,但是,成人由此也就少了单纯与质朴,多了复杂与狡猾。如此,成人的生活便无味而虚假,不像儿童的生活丰富而真实。

静静等待让孩子先学拥有再学分享

【妈网编者按】当孩子开始走出家门和小伙伴相处时,不少父母都会为宝宝的“自私”感到头疼。如何让孩子学会分享,是爸爸妈妈们常常看到苦恼的事。妈网特约育儿博主微蓝栀子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女儿小米突然变得很自私。在与女儿的几番战斗之后,微蓝栀子得出了一个结论:别急着让孩子学分享,先学会什么是拥有吧!没错,这次让微蓝栀子谈谈如何让孩子学分享。

突然变“自私”的小米

小米2岁的时候,忽然就变得“自私”、不爱分享了。“这是我的!不给小朋友玩”,也是突如其来的,就成为了小米频繁使用的一个句子。

“自私”是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的一种必然表现

尤其是在海南度假期间,小米最忙的一件事,就是对着自己手中的或是看上的东西宣布“这是我的,不给XX玩!”,说完还会嘟起嘴表示她很生气。而小朋友们一旦接近她的身边,小米就会立刻防备起来,时时提防着别人会来抢她的东西。着急时,还会出手打人、推人,甚至在梦里都会说梦话,宣称“这是我的!我要打垚垚妹妹!”,“我要打哥哥!”这梦中的哥哥甚至都不知道是从哪儿钻出来的……

小米曾经是一个很爱分享的孩子,尤其是对吃的,总喜欢分给每一个身边的小朋友。当然据专家们研究,那只是孩子们的初步行为,8个月的宝宝会很高兴地让你玩他(她)的玩具,但如果你胆敢碰一下2岁孩子的小汽车,他(她)会立刻“暴跳如雷”。孩子把东西都看成自己所有并不是一个表明他自私的信号,而是一个学习新知识的信号,表明了他(她)想了解这个世界的一种强烈愿望。只有孩子先懂得了“所有权”这个概念,他才能开始慢慢学习与他人分享。

教育女儿遭遇困境:书本教的方法我没法做到

“家长不能因此说孩子小气、没礼貌、自私等等。也最好不要强行迫使孩子分享。这样做,会让孩子觉得,对于爸爸妈妈来说,自己并不重要,甚至没有邻居家的孩子重要”――这是我常看的一本书《婴幼儿养育手册》里关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征的一段描述。

尽管早对此做好了心理准备,可是真的遇到这种状况时,还是让我招架不住。去海南玩的日子里,在最初的两天,我忙着向大家解释,忙着阻止小米打人、推人,忙着要求小米分享,忙着训斥小米,这让我和她都感觉很不愉快,尤其是因为我的镇压和要求分享,让小米对被分享的人产生了敌意,这才开始动手推人、打人,这才会连在梦里都放不下心心念念的东西,甚至哭着说要回家,不要和小朋友玩了。

孩子被强迫分享时,感觉是不愉快的

一直到了最后两天,我忽然醒悟过来,不能否定小米的感受,而应该是接受再进行引导。想想看,如果是换成我自己,如果有一个比我高大有力的人强硬地夺走我心爱的东西而不顾及我的感受,又会如何呢?所以,我开始让自己冷静下来,告诉自己,教孩子学会分享,请慢慢来。

两岁的孩子开始有“所有权”的概念,开始意识到有一些东西是自己特别喜爱的,一旦他(她)注意到了这个东西,非常喜欢,那么这个东西就是他(她)的了。小米目前正是如此,凡是在她周围的,她会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她的,如果她看见了,或者她摸到了,那么就属于她了。于是在海南时,小米强捧着小土的水杯,说是自己的,不给小土弟弟喝;又抓过她喜欢的玩具也认为是自己的,甚至在我给她读书时,也抓着书本,不让别的小朋友一起听。

在我冷静之后,所采取的方式:

1、尊重孩子的所有权。

只 先确认“拥有”,才能谈到“分享”。一个孩子,如果对他拥有的东西没有安全感,是很难真正做到去和别人分享的。于是我开始尝试着让小米知道,我会尊重她的所有权,然后再疏导、讲道理,向她灌输“分享是快乐的”。比如,确实是属于小米的东西,当小米又一次宣称“这是我的,不给小朋友看(玩)”时,我马上会予以肯定“这是小米的呢,只不过,我们可以先借给小朋友玩一下,然后就还给你,好不好?”强调了是小米的东西,又强调了是借了会还的,小米想了想,就爽快把东西给借出去了。有时小米不愿意分享,我也不勉强,只是会说一句“好吧,小米想要自己玩,那就自己玩吧”,然后再和想要分享的小朋友解释一下,小米太喜欢这个玩具了,可能要过一会儿再和你分享。果然,一般小米过一会儿,玩够了,就会很大方地把玩具让出来。

|只有尊重孩子的所有权,才能更快更好让她学会分享

2、不要惩罚“小气包”。

当孩子不肯分享时,如果我们惩罚他(她)或强迫孩子分享,只会让孩子对强迫他(她)分享的父母和伙伴产生怨恨,内心产生更多的不安全感,并会由此而认为分享是一件痛苦的事,从而更加拒绝分享。在海南的头两天,我和小米基本就是在这样的对峙中过的,我自己心里不舒服,主要是在焦虑小米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怎么不招人喜欢了呢?于是总在忙着阻止和强迫,而小米的不愉快,我更能感受得到。在我换了方式后,忽然发现,我们这间的关系变得又轻松了,笑容也更多地回到了小米的脸上。其实方式很简单,在小米不愿分享,甚至想要动手打人、推人时,我不再忙着阻止,也不会再说“你不和别人分享,别人也不愿和你分享”这样威胁的话了,而是抱着她一起来到阳台,没有人的地方,告诉她,“妈妈想和你好好谈谈”。这样可以维护她的小面子,也不会产生妈妈是在批评她的感觉。只是谈谈话,一起探讨能不能分享的问题。告诉她,如果真的很想自己玩,不愿意分享也没关系,但是绝对不能打人,我们家没有打人的习惯。这种谈话的方式,小米显然很喜欢,等到下一次,她自己也发现自己因为不愿分享而想打人时,主动就会要求我“妈妈,我们去谈谈话吧”,说得郑重其事,我只好抱着她再次去谈话。而打人的现象开始减少了,想打人时会自己顿住,改成摸一摸。

3、鼓励孩子一点点小的进步。

对孩子来说,分享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把手里的东西拿走,即使他(她)只是把手里的玩具拿出来给人看一看,摸一摸,也是尝试分享的开端。每到这时,我们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千万不能因为孩子没有把玩具分享出去而责备孩子,那样只会打击孩子分享的积极性。这在每天晚上小米的进步时间里,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小米的每一个愿意分享的过程,我们都很高兴地进行回顾,当然她的这些表现,在当时就是给予了热烈的表扬和鼓励的。比如小米今天和大家分享了好吃的,比如小米今天愿意和小朋友们一起读书了等等。

告诉孩子分享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4、多玩轮流的游戏。

和孩子多做“轮流”和“暂时交换”的游戏,如交换玩具,轮流拍球,(比起要孩子把好吃的给别人要容易接受得多),到最后玩具还是属于他(她)的,让孩子从中既体会到分享的意义,又不影响安全感的建立。尤其是在带小米去游乐场所或是在早教中心上课时,总会让小米体验到按顺序轮流玩,因为这里的所有设备和器材不属于任何人(我总是告诉小米,滑滑梯是Gymbo的,是Gymbo借给小朋友们玩的) 在轮流玩的过程中,小米开始发现每个人都有机会滑滑梯,而大家一起在蹦蹦床上跳更有乐趣。而交换,则是一个更容易让孩子们分享的办法。

现在的小米,有的时候仍然还是会对她在意的东西宣布“这是我的!”,有的时候仍然还是不愿意分享,可是我已经放平了心态,我知道她这样是正常的,我知道她这样是暂时的,我知道要让她真的学会完完全全的分享,还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也会很耐心地等待和引导,等着我的小米慢慢长大,慢慢体会“分享”的意义。

本文Hash:80a1ffe22233d105b27f24ec6c20c99d404946da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