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拽”孩子打交道

冰雪营中有一个固定的项目是游览冰雪大世界。

临行前,大家去冰雪大世界。冰雪大世界很冷,气温比普通的室外还要低。

所以,工作组要求辅导员检查每个营员尤其是小营员是否穿戴好帽子(单独的帽子,外套的帽子不算)、手套、围巾等。孩子们都作了充分的准备,除了顾嘉华。

我走过去问他带了帽子没有,他说带了,在房间里。我问怎么不去拿,他说羽绒服上的帽子就可以了。我说为什么不戴手套,他把手缩进袖子里,说这样就可以了,他很耐寒。这个期间,我们的对话就如同所有家庭中常见的对话,尽管是为了孩子着想,可我们却这么不受待见,冒着“唠叨”的恶名苦口婆心。

但是我还是想再唠叨一下。我问他,冰雪大世界比现在要冷得多,每个人都在为此作准备。他说,没关系,我知道我自己。我一时无话可说,就去检查另一个孩子。

临行前,我再次问顾嘉华,如果你现在去拿衣服,我们等你,你要不要?他说,不要了。

在冰雪大世界,我们痛快地玩了两个多小时。中间,我问顾嘉华,感觉怎么样,他说,还行。

快回来的时候,顾嘉华落队了,因为出发前我们多次重申如果掉队就直接回大门口等,结果虽然大家都很担心,也并没有怎么慌。回来的车上,恰好和顾嘉华坐在一起,我问他怎么掉队了,他说,东张西望,不过三十秒钟,就看不到队伍了。我奥了一下,什么也没说。我知道,但他发现自己掉队的时候一定是有所害怕的,他已经从他的行为中得到了教训,我无需多言。

而顾嘉华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小吃一惊:我今天得到一个经验,以后一定要戴上帽子和手套。孩子必然从此经历得到教训我是有数的,我所以吃惊是因为他居然会说出来,通常有不少孩子为了虚荣心而硬抗着;还是因为他居然对我说出来,这说明他已不像出发前那样和我见外。

晚餐时,和若琳妈妈聊到此事。当我们把事情讲得很清楚而且重复和强调过以后,我们通常就不宜再多说了。孩子会从事情的后果中学习。很多时候父母就是千方百计地避免让孩子犯错,结果妨碍了孩子成长,还弄得大人孩子都不高兴。

只是没有必要批评,埋怨和事后诸葛亮。孩子表面上的认错没有什么知识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真正的知错。当孩子已经亲身感受了自己选择带来的痛苦,当他的头脑早就整理过从中应获得的教训或者经验,我们再多说一句就是多余了,就是没有必要的让孩子讨厌,并降低我们在他心目中的威信了。

似乎能感觉到嘉华是一个有一定意志和主见的孩子,即便他有时候会让人感觉有点自行其是,我也认为这很大程度是好事。有点个人英雄主义的孩子通常比事事乖从的孩子走得更远。

最后,应大家的要求,给每个孩子写一个评价,对于顾嘉华,我是这样写的:

顾嘉华,智商颇高的无政府主义者,在他这里,路旁的风景比路头的目标更有吸引力。他并不是总受欢迎,也不是言出必确。但他总有自己的视角和聪明。人家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一开始就不和你我一样。

顾同学是口袋妖怪的高手,我尊称他为前辈,漫长的旅途中,我有幸零距离的聆听这位名暇口袋界的大侠之谆谆教诲。最后前辈拍着我的肩膀说:不容易呀,你至少得两年。

尽管我无心在口袋界打出局面,但我还是饶有兴趣、心怀感激地聆听。见我诚恳,前辈亲手为我写下数条自己摸索多年的口袋心经。(我觉得,说明文的写作何不以此进行?)

前辈,好好玩吧,人生是一款更有生趣的游戏,我相信您在口袋界的 爬滚打,在人生的战场也用得着!

孩子该如何跟你交往?

案例

章先生,博士学历,年轻时做过高校教师,后来下海经营公司,目前已经是某大型企业高管。儿子15岁了,在重点中学上初二。孩子在上中学前,有什么事,孩子也愿意和自己说,沟通一直比较好。自从儿子上了初中,章先生就发现与儿子沟通越来越困难,自己说的话儿子不爱听,孩子总是坚持自己的意见,两人经常为一点小事不欢而散。

最近,父子俩一起看电视,没过一会儿,爷儿俩就开始有了分歧,儿子还说:“你懂什么啊!”儿子摔门而去,留下章先生怔怔地站在客厅里待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我到底犯了什么错?孩子怎么这样对我?”“好歹我也是读过书的人,怎么与孩子的交流这么困难呢?”

家长意见

姜女士(自由职业者):我也有这样的困惑,我的孩子还在上小学,我就发现她已经不那么听话了,跟她说什么,她都会反着,有时还故意说一些气人的话。我发现她现在还会用挑衅的眼神看着我。我想,是不是孩子大了都是这样?

黄先生(公司经理):现在上小学的孩子就开始有了逆反心理,我都不敢想象到了中学,要怎样交流?为什么孩子不爱理睬我们了?父母关心孩子的学习为什么会令他(她)反感?我也尝试着和孩子平等地沟通,可说着说着就想发火。

张女士(银行职员):孩子到了青春期后,越来越不听话了,我觉得他们现在越来越独立了,不依赖父母了,脾气也由温顺乖巧变得暴躁倔强,有时甚至显得非常逆反,和他们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难了,冲突频频发生。

专家分析

蔡力

北京青年压力管理中心研发主管

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以理解支持的心态来应对是最重要的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约塞森将青少年与父母关系的发展分为四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分化阶段,即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与父母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因此开始质疑父母等成人多年来指导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这个阶段青少年会过分高估自己,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拒绝别人的建议和忠告。第三阶段是亲子关系和谐状态,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对父母的指导采取尊重性的选择态度。第四阶段是自我巩固阶段,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已经懂得,作为自主的个体,必须面对生活做出选择,同时也意识到听取忠告的重要性。

可见,青少年在第一、第二阶段是亲子关系最为艰难的时期,能够顺利地度过前两个阶段,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和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家长对原有的亲子沟通方式做出新的调整,以一种尊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想法,以适应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变化。共2页12

本文Hash:ec50eaa70829cb15a8e3dedd515cc5083b762dcc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