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的懦弱从何而来?

女孩子可以柔弱,但不能懦弱,一个柔弱的女孩子可能娇媚,让人怜爱,可是一个懦弱的女孩子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富养女孩”,就要让女儿建立起足够的自信,把懦弱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女孩子是否具有高贵气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是否拥有自信。一个自信的女孩子,她的言行举止之间自然会蕴涵着超乎常人的坚定、果敢、骄傲等气质,而这恰恰是形成高贵气质的基础。

不自信的直接表现就是懦弱,培养孩子的自信,我们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产生这样懦弱的性格。

女孩子聪明可爱自不待言,但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女儿时,往往关注其灵秀性,而忽视了其勇气的培养,这使得女孩子普遍缺少勇敢精神。这些“小公主”们凡事怕字当头:怕黑夜,怕生人,怕风,怕雨,怕闪电惊雷,怕动物,怕父母不陪在身边……但是父母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妥,反而觉得女孩子就应该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够有人疼,有人宠。但是这样的认识未免显得片面,因为他们没有看到一个懦弱的孩子很难建立起自信,也很难做成属于自己的事情。

女孩子胆小的源头在家庭,在父母,在他们不恰当的教育。造成女孩子胆小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经常恐吓。在孩子小的时候,难免有哭闹,有些家长见女儿要哭要闹,或者淘气调皮不听话,就用大灰狼、老虎、狮子等凶猛的野兽进行恐吓,想以此来镇住孩子;有的家长甚至用魔鬼、妖怪、雷公等迷信物来吓唬孩子;还有一些父母索性关掉电灯,发出各种怪叫声,造成一种阴森可怕的气氛。但是这样的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恐吓对制止孩子一时的哭闹会有一些作用,但它的副作用却是很大的,会给孩子带来长时间的心理创伤。

红玉领着自己的外甥女晶晶去动物园玩,小女孩显得既兴奋又胆怯,她远远地看着那些可爱的动物,但是就是不敢靠近,哪怕是对那只美丽的孔雀,晶晶也躲得远远的。这让红玉很是不解,姐姐经常埋怨孩子胆小,看来此言不虚。

从动物园出来后,见到门口有卖雪糕的,红玉便给晶晶买了一根,可是她说什么都不吃,还用小手把嘴巴堵上了,红玉问她:“为什么不吃呢?你如果不吃,小姨可要吃了。”说完拿起雪糕作势要咬,不想晶晶大惊失色,连忙喊道:“小姨不能吃,雪糕里面有小蛇。”

红玉愣住了,她问道:“谁说的?”晶晶一本正经地说:“妈妈说的。”红玉忽然明白了,她问道:“妈妈有没有说过‘狼来了’,或者‘再哭就把你怎样’的话?”晶晶点点头。

晚上回到姐姐家中,红玉又把这个话题引出来,问姐姐红霞是不是经常吓唬晶晶,红霞承认的确是这样,但是小孩子不听话,不吓唬她,她怎么能乖乖的呢?红玉摇摇头,说道:“你这样吓唬她,慢慢的,她就会对整个世界充满恐惧,到时你再想培养她的自信心都难了。”

对于家长随意杜撰出来的那些可怕的东西,孩子没有识别能力,她们会把所有的一切都当成真的,进而烙在头脑中,形成抹不掉的阴影,乃至一到晚上或没有其他人时,这些可怕的影子就会现身来恐吓她们。时间久了,就是一个特别胆大的孩子也变得畏畏缩缩了。

第二,动辄训斥。

俗话说望女成凤,为了孩子的未来,家长们必须要管教孩子,于是有一些人便陷入了误区,认为孩子就是管教出来的。他们对孩子表现得非常严厉,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孩子稍有差错,或稍有不顺眼的地方,动辄大声训斥,严厉批评,不允许孩子有半点自由,一举一动都得经过同意方可。女孩子生性娇 弱,自尊而敏感,动辄大声训斥,不是让孩子彻底丧失自尊心,就是让她与自信心无缘,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扼杀孩子的未来。因此,家长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过于严苛,特别是毫无理由的严苛。

第三,过分娇惯。与过分严苛相同,过分娇惯同样会让孩子产生懦弱的心理。因为娇惯让孩子们没有了接触挫折和失败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弱化了孩子的能力。我们已经知道,“富养女孩”,是精神的富养,这与娇生惯养不可同日而语,对这一点,有一句话说得很透彻,“再富不能富孩子”,表面上看,这句话与我们的“富养女孩”的理念完全相反,其实内里却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本书的理念来说,“富养”要“富”对地方,“富”得不对地方,就不能说是“富养”。

第四,灌输弱者心态。

虽然女权主义的喊声已经震慑了很多人,人们对于女孩子的认识也不再以娇弱为主,但是仍有一些家长,潜意识里把女孩子当成弱者来看待,过分的渲染使孩子产生自卑感。还有一些家长因为社会地位低下,家庭经济条件贫穷,自身非常自卑,他们传给孩子的自然也可能是一种自卑。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

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渔家傲》

要帮助女孩树立自信,首先自己要自信,同时,还要积极鼓励孩子大胆与人竞争,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参与中锻炼和壮大胆量。自信的培养要从小开始,从点滴的小事做起,对女孩多鼓励、多赞赏,帮助孩子排解心理障碍,克服自卑心理,才能造就新时代的新女性,让她们生活在自信自立的天空下,快乐而幸福。

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

重庆10岁女孩摔婴事件备受关注,让人难以相信的是10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呢?

重庆10岁女孩摔婴事件备受关注,让人难以相信的是10岁的小女孩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孩子心中的恶从何而来呢?

暴力的花朵

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攻击行为是人的一种本能。就像动物能通过争斗保护自己,人也会利用攻击行为来维护自己的生存。但社会和文化限制了我们,只有在特定情况时人们才会将潜伏在心中的暴力释放出来。相对于大人而言,一个孩子更易受到情绪的影响,更容易做出一些受消极情绪影响的过激行为,表现出攻击性。

就像儿童的大脑神经还没有发育完全一样,儿童心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他们不像大人一样有较稳定的人格和理性的认识。而且儿童的发育快慢存在着个体差异,同样是10岁的两个儿童,他们的心理发育程度可能相差甚远。而且在这一阶段,儿童的可塑性较强,后天环境极易诱导他们出现严重的问题行为。对于一些较小的儿童,由于他们认识能力的发展局限,常常很难认识到一个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只是出于模仿和好奇就做出一些特殊行为。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儿童会由于后天的模仿和学习,更多地出现攻击行为。在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一个实验当中,孩子们在看见大人殴打充气娃娃之后,也学会了殴打充气娃娃发泄情绪。该实验影像资料中孩子殴打玩具的行为,几乎和电梯中小女孩的行为如出一辙。

孩子的这些心理行为受到家庭、老师和同学的影响。许多调查研究都显示,在那些有暴力行为的青少年家庭当中,他们的父母多表现出感情不和、对孩子的管教冷漠甚至直接对孩子暴力虐待等问题。本该是给孩子提供关爱和支持的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只有不安、痛苦和恐惧,不仅使孩子的心理没有得到健康发展,更易成为推动孩子表现出过激行为的内在驱力。家庭中的暴力,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暴力的学习环境。

现在,许多人用“恶童”来形容这个女孩,从道德的角度批评她的所作所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道德认识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儿童的道德认识只能停留在肤浅层面上,以大人对自己的奖惩来认识对错。随着心理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才能站在其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慢慢理解道德背后的深层含义,使道德认识达到较高水平。

因此,对于孩子的培养,不应只重视吃穿和学习,还应该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作为家长,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温暖和爱,温馨积极的家庭氛围使得孩子较少产生来自家庭的不良情绪,家庭带来的情感支持也能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缓解。

当然,复杂的生活环境中负面情绪的产生在所难免,但是暴力攻击并不是唯一的宣泄出口,成人在教导孩子学习方法的同时,也应该引导他们用积极的方法来排解情绪,比如运动和游戏。同时,成人也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同理心是一个人体会和理解其他人情绪感受的能力,和平常所说的换位思考比较接近。当一个人能以同理心感受别人的感受时,暴力攻击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此外,还应注意心理疾病的治疗。当孩子表现出一些问题行为的时候,别光想着打骂和管教,有必要的话,应该及早寻找专业的心理和精神科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因为对于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矫正治疗。

123

本文Hash:02d3f0d2e0da12b9afed28f44560523826c42ab1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