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略孩子的表达

如果父母因为忙,或者因为心情不好,而忽略甚至阻止孩子的表达,就会伤害孩子的心,也伤害亲子之间的感情。

我看过一部家庭伦理电视剧,对其中的一个情节印象非常深刻。剧中的父亲正在灯下设计一份建筑图纸,他3岁的儿子在拼装轨道玩具。

这是一个单亲家庭,孩子的母亲在他2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保姆只在父亲白天上班的时候接送孩子上下幼儿园。

男孩拼装好了玩具,跑到父亲的身边说:“爸爸,你看我拼装的火车道,火车在上面呜呜地跑呢。”

“哦,不错。”父亲转身看了一眼地板上儿子拼装好的火车轨道,继续埋头绘图。得到了父亲的肯定,男孩又跑回轨道旁边,在火车顶上放了一块积木,玩具火车继续延轨道前进。

“爸爸,你看,火车可以运积木呢。”男孩显然对自己的创造很自豪。

“哦。”这一次,父亲头也没抬,继续忙自己的工作。爸爸的表情和举动,让儿子感到无趣。

过了一会儿,男孩也许忘了刚才的不愉快。开始用积木搭起了房子。

“爸爸,你看我搭的房子好不好?”儿子又一次跑过来摇着父亲的胳膊说。

这时,爸爸有些恼了,他的设计图纸明天要上交,今晚一定要完成。爸爸甩开了儿子的手,很生气地冲着他嚷:“去去去,你没看见我正忙着吗?”

男孩很委屈,咧开大嘴哭起来:“妈妈,我要妈妈……”

儿子的哭叫让父亲心烦意乱,他再也工作不下去了。

我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那段时间,小语读小学,小松上幼儿园。我还在中学任教,因为评职称很不顺利,再加上与一个同事间有误会,和丈夫也闹了矛盾,我情绪非常低落。

有一天,我到幼儿园接小松回家。在幼儿园门口,小松一见到我就高兴地扑上来抱住我的腿,我勉强地冲他笑了笑。我把他抱上自行车的后座,有气无力地推着自行车朝家的方向走去。

一路上,小松不停地跟我讲述幼儿园里当天发生的新鲜事,比如,哪个小朋友哭鼻子了,哪个小朋友尿裤子了,哪个小朋友得了小红花,哪个老师换了什么颜色的发卡等。

而我,心情烦躁得不想说话,面无表情地只顾低头走路。

“妈妈,你听我说嘛。今天园长奶奶穿的裙子好漂亮……”他依旧“不合时宜”地聒噪着。我不胜其烦。心情烦躁的时候,我只需要安静。

“妈妈,为什么黄瓜是绿色的,却叫黄瓜呢?中午我们吃的黄瓜炒鸡蛋,可好吃了……”小松在后座上使劲扯着我的衣服。

“你烦不烦啊,怎么这么多话?”我厉声制止了他。那一刻,小松立即停止了讲话。

我转头发现,他的嘴巴撅了起来,眼中有泪光在闪。我的心疼了一下,赶紧停住脚步,一手扶自行车把,用另一只胳膊抱了抱他,他的泪落在了我的上衣上。

这就是忽视孩子情感表达所产生的后果。

如果父母因为忙,或者因为心情不好,而忽略甚至阻止孩子的表达,常常会伤害他的心。

也许,父母真的很忙,无暇听孩子无休止地诉说,或者没心情听孩子诉说。但无论如何,我们也决不能轻易忽略孩子的表达,哪怕自己很辛苦。

至少,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说:“你等我五分钟,我忙完这件事再听你说,好不好?”然后,五分钟后再找孩子谈。

在我养育一双儿女的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重视孩子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小语14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正在书房里专心写作。

忽然,在眼角的余光里,我发现书房的门开了一条缝,小语的脸闪了一下。但是,随之,门又被轻轻地关上了。我没有理会 继续写作。

接下来,这种情形又出现了两次,小语欲言又止的表情告诉我:她一定有事。

我叫住了小语,轻声问她:“小语,有事吗?”

小语推开门,显得有些慌乱:“哦,没事。”然后,迅速地关上了房门。我没再说话,但职业的敏感让我再也写不下去了。我保存了电子文档,关了电脑,走出书房。

小语独自一人在看电视,她拿着遥控器频繁地换着台,上一频道的画面几乎没有停留,她就换到了下一个频道,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小语,你一定有事,跟妈妈说说,看我能否帮你出出主意。”我在小语身边坐下来,搂着她的肩膀,眼睛看着她,用温和的声音说。

小语低下头,用手挠了下头皮,支支吾吾,好长时间都开不了口。我用信任的眼神鼓励她:无论你遇到什么事情,妈妈都会理解你,也都会帮助你。

终于,小语开口了。原来,班里一个男生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像遇到了天大的难题,她不知道如何是好。

我静静地听小语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以及她对这件事的看法。最后,我帮助她分析了情况,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第二天,小语给那个男生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回信,勉励那个男生好好读书,鼓励他发挥自己的体育和音乐特长,争取考一个好高中,创造自己的美好前途。

几天后,小语又恢复了往日的开朗和活泼。

表达心声是每个孩子的愿望,只有这种愿望得到了满足,孩子才能感受到来自别人的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所以,无论孩子想表达什么,父母都要予以重视,并将其当做一件大事来对待,耐心而专注地去倾听。这样,孩子才能及时消除内心的各种消极、负面的情绪和能量,获得更多积极的、正面的情绪和能量。

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 不要忽略孩子的感受

孩子不听话,家长可为此伤透了脑筋,很多家长都希望能够好好地和孩子交流,但是有些孩子似乎被娇惯的太久,内心有一种叛逆的心理,这让家长们感到很寒心。针对于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的问题,很多家长都不知所措,到底怎样引导更合适呢?下面小编就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孩子不听话令家长极为头痛,是什么原因导致呢?没有一个孩子是从一都不听话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会引起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吧!

1、孩子的感受被忽略。

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还小,什么事都不懂。从来不给孩子发表意见。其实这会令孩子变得不听话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长远下来会变得反叛的。所以家长应该用平等的方式对待孩子,多让孩子发表一下自己意见,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当孩子的意见被采纳相对来说他们会更加愿意去参与,而且会更用心去做。

2、孩子没有选择权。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自我意识不断提高,渐渐会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兴趣等。而站在家长的角度,总希望孩子能够成材,认为自己为孩子做的都是最好的,为孩子规划好一切,要求孩子照着办。阻止孩子自己的意愿去尝试,从而令孩子产生挫折感,长期下来,孩子就会变得不听话。所以家长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是要他们服从你的决定。

孩子不听话如何教育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多数由爷爷奶奶代为照顾孩子。而老一辈的共同点多数都会宠惯孩子,令孩子平时稍有不称心的,就不听话,闹脾气。那么当家长遇到孩子不听话应该如何教育呢?

当遇到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现在普遍出现一种局面,就是父母管教,爷爷奶奶护着。

当遇到这种局面时家长们必须要有共识,要大家一致。如果长期下来,孩子不听话时,总是有人护着,他们就会不懂是非观念,更加变本加厉。相反,在没有护着的情况下,孩子容易冷静下来,这时家长可以好好的跟孩子谈一下,了解其原因,而慢慢给予开导教育。

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世界上是没有天生不听话的孩子的,孩子不听话一定是有原因的,而平时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在家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少,每次孩子调皮,不听话。家长总不能平心静气去了解,而是打骂了事。其实家长应该每天抽些时间跟孩子单独相处,和孩子一起做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要跟孩子成为朋友。这样下来孩子都愿意跟父母诉说心底话,父母作为孩子的倾听者、支持者、精神的陪伴者,很多时候父母说的话孩子都会愿意去听。

孩子不听话怎么办

孩子不听话往往令家长极为头痛,遇到孩子不听话有什么方法解决呢?应该怎么办呢?

1、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若是用打骂去阻止他的,往往会令他情绪更加激动。这是我们应该冷静对待,不要急于去说服他,让他一个人在屋子呆一会,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再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

2、有时候孩子做事解决的方法不正确,大人就会阻止,从而令到孩子闹脾气。其实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没试过是不会知道自己的方法不行的。所以在没有危险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适当体验,他尝试过,碰壁了,再给他讲道理,他会更明白更乐意接受。

3、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孩子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做错事。如果家长只懂得指责孩子,会令他反抗性更强,更加不会听话。所以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指责孩子,而是要去了解孩子,耐心的询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并帮他分析这样做的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的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

孩子不听话该不该打

孩子不听话,总是说不听,常常会令家长火冒三丈,解决方法就是打。其实不听话的孩子该不该打呢?

该打,但要打得讲究打得有技巧。而且不能常用,打一次就要让他记住,起惩戒性作用,以后只要说要打他他就不敢才有用,如果总是打孩子皮了就起反作用了。

那么打需要讲究什么呢?家长打孩子时不能在愤怒情绪的时候打,因为愤怒的时候家长很容易失去理智,可能产生不可预计的结果。打的时候需要心平气和告诉孩子,是什么原因打他,而不是因为父母生气才打你,这才是打的主要目的。而打的技巧就是打得疼就行,不能打太过,也不能打太多。

孩子不听话该如何教育?这是每个家长都要学习的内容,在老一辈的观念里,孩子就必须宠着。但是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一定不能一味的娇惯,在孩子不听话闹脾气的时候,要心平气和的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清楚孩子的想法,从而做出正确的引导!

本文Hash:5f3bae94a44bcedda53cb75bcf7f648a0757e959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