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子”的爱心

矿矿回广西时,除了体验生活,还有一个任务――以西北大学中国关怀协会(CHINACARE)分会主席的身份和广西民政厅商量美国学生到广西福利院做义工的事。

黄全愈对儿子的爱心行动总是大力支持。他认为,没有爱心的孩子,既不会与人融洽相处,也不会孝敬父母。美国非常注重对孩子进行“Care”,即“关怀(他人)”的价值观教育:学生们帮助穷人收集食物和衣服;高中生必须要有不少于50小时的社区义务服务才能毕业,其中包括到医院给病人端茶倒尿、到老人院陪老人聊天、到幼儿园带孩子;从小学生到大学生都为各种疾病(如癌症等)的基金会筹集捐款,为难民或残废军人收集物资……

因此,当矿矿说关怀协会要组织10多名学生到中国福利院做义工时,黄全愈打电话让南宁的朋友帮忙联系民政厅,又对儿子说:“爸爸给你出条妙计,叫一石三鸟。”矿矿大惊:“一块石头上站着三只鸟?”黄全愈慢慢道来:“如果美国学生只洗尿布,贡献太小,不如洗一周尿布。另外三周给一家贵族学校的学生上英语课,所收的学费,除掉食宿费用,余下的全部捐给福利院。如此,你们不仅解决了食宿问题,做了义工,还捐了钱。”矿矿大笑:“一块石头确实能打落三只鸟。爸爸英明无比。”

回到南宁后,矿矿找到民政厅副厅长,席间频频敬酒,几杯酒下肚后,他已和副厅长称叔叔道小侄。小侄矿矿说:“我们要组织10多个美国学生到中国福利院做义工。这些美国学生,自己负责往返机票,每人要向福利院捐款上千美元,然后才有资格到福利院为中国孩子洗尿布。”副厅长惊讶得瞪大眼睛。矿矿详细介绍了“一石三鸟”的计划。副厅长立即叫来贵族学校的校长,当场约定,这些美国小子给100名中国学生上英语课,为期一个月。

矿矿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家乡作贡献的诺言。

美国家庭让孩子从小爱劳动的原因

时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对孩子从儿童时代就开始“爱劳动”教育了。学龄前的孩子大多在家长的督促和指导下学会卖报纸,或帮助修剪园子里的花木,大些的孩子往往习惯于利用周末和假期打点短工。即便是富翁的孩子,大多在家也是干家务的能手,在外打工挣钱也并不鲜见。

这是因为美国人深信:勤劳的童年是帮助将来事业成功的一块“跳板”,换句话说,即儿童时代培养的勤劳习惯将是富裕未来的保证。

在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时,不少美国家长大都遵循如下“原则”:

目的明确。让孩子干点家务,其实主要并不是为减轻大人的家务负担,甚至也不是为让孩子学会一些实用本领或增强动手能力,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做家务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自信自尊和独立自主能力――这些都是塑造健康人格所必需的保障。

早早开始刚刚学步的孩子都有帮助妈妈的愿望。两岁的幼儿会帮助妈妈取一些小东西,能干的还能为妈妈在洗衣时将脏衣服分门别类。

要求不宜太高一般来说大人干活要比孩子省事省力。但千万不要一看到孩子干活有点笨拙,就不耐烦地取而代之。因为这只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不谈金钱美国家长大多认为:对孩子完成任务的最好报酬是微笑、拥抱和说声“谢谢”,或是当面表扬。相反用金钱作奖励多少会引导孩子“一切向钱看”,从而降低了孩子参加劳动本来的价值。

走出家庭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分配的家务活也应“与时俱进”。走出小小家庭上大街当报童,或在为社区中的孤寡老人义务扫雪,可以让孩子有机会接触社会,并从中品尝到为别人服务的快乐,同时对进一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独立工作能力也大有裨益。

本文Hash:bfc0b6481d008d0ed75b3a0f38291687eb481af6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