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孩子的不良习惯是哪里来?

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的形成,原因固然复杂,但教师也难辞其咎。

老师:孩子的不良习惯是哪里来?

就说常见的作业拖拉,很多情况下,是教师的作业超量造成的。作业过多,难以完成,拖拉欠交成风,不仅摧毁了学习自信,也破坏了良好的习惯。有家长告诉我,时下小学生的作业,有正常能力的孩子,经常也得做到晚上十点钟之后。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学习的乐趣被教师破坏了。个别数学教师甚至把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做错的数学题,罚做十遍,而且要“抄题”。局外人可能不懂什么叫“抄题”,小学生却闻风丧胆,因为罚抄的往往是“应用题”,要抄的文字量大——既然作业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他干脆放弃,不做了,或是没完没了地和教师扯皮;教师喊头疼,却不肯减少作业量。拖拉的坏习惯,有些是教师过分“努力”的结果。

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教师“为了把课讲完”,“为了对学生负责”,拖堂五分钟。学生下节课在实验室上,必须从这边的教学楼下去,走一百多米,上实验楼的四楼,即使不拥挤,也得走上六七分钟(还不包括上洗手间的时间)。只要你拖堂两分钟,他下一节课就有了迟到的理由。即使快走也会迟到,于是铃声对他来说不重要了。所以你会看到学生索性在校园里慢慢地走,时间长了,他对学校的任何信号也会无动于衷。

老师的教育方式

有学生上课不提问,下了课拉住老师问,这样的辅导很合算,也能“个性化”。有位教师经常被学生问,学生根本不管她下面还有另一个班的课。她实在来不及了。她需要从三楼上到四楼,再走五六十米,当她跑到下一个班,已经没有时间做课前准备了。该班学生并不在意她是什么原因如此匆匆,他们可能认为,这种事无关紧要。为什么不建议有问题的学生放学后到办公室去问呢?只照顾学生的情绪,忽视了学校的行为规范,养成了学生自我中心的不良习惯,教师却认识不到。

有位老教师说过一件伤心事。看到学生早上拎着雨披匆忙进教室,她说:“水滴到地板上了!”学生想都没想,顺手把雨披递给她;她也想都没想,替他把雨披放在窗台上。第二天,这个学生一边和同学说笑一边又顺手把雨披递给她。教师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回到办公室,她难过地问:“学生怎么会这样?”我说,不能怪学生,也许他把你当娇宠孩子的妈妈了(当然这样也不对),是你在犯错误。如果他只有六七岁,你应当帮他,教他。学生已经上高中了,十六七岁的学生,把老师当仆役,不对,可这是你在“惯”他。你当时就不应当接过来,即使接过来,也要教育他,不能让他眼中只有自己。

学校批评学生浪费,食堂每天被倒掉的饭菜有几百斤。可能不止是学生浪费,以前我在食堂门口亲眼见到有教师把整份饭倒进泔水桶。他倒饭时,被学生看到了,但他不知道。我不敢想,以后他的学生会怎样看他的“教育”呢?有一段时期,学校食堂师生共用,师生经常同时走到泔水桶倒饭倒菜,甚至干部也倒。然后,学校在大会上批评学生浪费粮食,学生也在周记中谴责浪费行为,然后大家发一份关于节约粮食的倡议书……其实大家都没当回事。

培养乐观的心态

乐观是一种美好的品格,父母应帮助孩子营造追求快乐的环境,培养乐观的性格。家长可以做的是:

一、让孩子获得友谊。父母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一起玩耍,学会怎样进行愉快融洽的人际交往。

二、给孩子一定的决策权。孩子对于 强加给他们决定都是排斥的,是指导还是控制孩子的行为,对他们性格的形成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

三、教会孩子调整心态。当孩子陷入痛苦或忧虑之中时,父母应当帮助他们找到摆脱的方法,如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或与朋友交谈等方法,让孩子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尽快恢复愉快的心情。

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心理学家调查发现,家庭收入特别丰厚的孩子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愉快,他们只不过对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产生“获得就是幸福的源泉”的错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难以持久。

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和多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必要的引导,以培养其爱好。如果孩子能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孩子可能会感到更加快乐。

六、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愉快的性格形成主要得益于父母所创造的环境。著名心理学家法迪斯说:“在孩子学会语言之前,他们是从感情的氛围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这个世界是一个令人忧虑、愤怒的地方还是一个安全、愉快的乐园。”在幸福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成年后具有乐观性格的,比在不幸家庭里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小编总结:这些,是学校的“常态”。只是一想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青少年时代形成的习惯很难改变,就让人不安了。

孩子不良习惯是什么造成的

孩子的不良习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家庭的因素占据因素多么?

孩子不良习惯的形成有许多因素,家庭教育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各位家长来看一看,自己有没有给孩子的不良习惯留下榜样。

模仿大人所致

习惯源自模仿,一般孩子容易出现的坏习惯,绝大部分是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影响,如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置……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力极强,大人的一言一行容易为孩子所吸引、模仿,进而造成一些不良习惯的养成。

重复行为所致

习惯是行为不断重复制造出来,并根据自然法则养成的。一个动作,一种行为重复N次就会成为习惯。一旦形成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孩子一辈子。所以,为人父母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尽可能地避免重复造成的不良习惯,抓好“第一次”。

大人纵容所致

很多孩子的不良习惯,都是在父母的纵容下形成的。当孩子第一次做了错事,父母一定要明确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并予以制止,否则一旦形成恶习,改起来就难了。

有时侯,父母对孩子偶发的不良行为,采取不闻不问的沉默态度,这也是不对的。须知沉默也是一种纵容,是一种心理的暗示。它会使孩子觉得这样做没什么不可以,于是放手去做,终成恶习,贻害终生。

本文Hash:ece5bc94c0d389cef78d975c128bc8b5b2a522cf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