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5句无心话伤尽宝宝心

年幼的孩子总有调皮和叛逆的时候,此刻的父母是最为操心和烦恼的,孩子就真的会把父母搞得筋疲力尽、焦头烂额,即使是耐性最好的父母也会有忍无可忍的时候,父母也会或多或少对孩子出言不逊,说出一些比较泄气的言语。父母或许是呈一口之快,本来只是为了轻轻责怪一下不听话的孩子而无意说出的一些话,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偏偏就是这些无心的话语给宝宝留下了深深地伤痕。所以以后父母对孩子说话要三思了。那么日常生活中,父母那些无心的牢骚话伤害了孩子?

父母无心之失伤害了孩子

无心话一:“不准哭,再哭把你送给别人,妈妈不要你了!”

情景回放

日前在广州妈妈网论坛上有一位妈妈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我家3岁的宝宝不知怎么的突然变得很叛逆,叫他干什么他就对着做。就像昨天,孩子的幼儿园作业还没完成,我就叫他去做,可是孩子就偏不,说自己要看动画片,于是就打开电视机看动画了。一开始我还哄着孩子,叫他先做完作业再看动画,可怎么都不奏效,孩子一句句“我偏不”的回复真是气得我够呛。一怒之下,我就把电视机给关了,宝宝一看顿时放声大哭,我知道这是宝宝的惯用伎俩,他似乎以为只要哭妈妈就没辙了。这一次我可不上当了,生气的对宝宝说:“不准哭,怎么哭也没用,这么不听话的孩子送给别人算了,妈妈不管你了。”一旁的孩子听后立马哭得更大声了。

后果:相信很多父母遇到孩子淘气和哭闹的时候都对孩子说过这样的话吧!当然我们知道父母其实是在说玩笑话,家长并不是真的要抛弃孩子,只是想通过骗孩子来达到让他听话的目的。但是,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讲,是无法区分家长的表面行为与内在动机的。幼儿对别人情绪的理解很有限,他们往往通过别人的面部表情、外部行为去认知别人的情绪,而对成人一些复杂的内心体验难以理解,他们会把爸爸妈妈的“离开”,当成是真的离开,以为爸爸妈妈真的不要他了,这样的孩子容易出现行为退缩、敏感、自卑、多疑、情绪不稳定、难以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等表现。、

正确做法:宝宝有时候是需要小小的惩罚来纠正不良习惯或错误,但妈妈的惩罚不能让宝宝对妈妈的爱产生怀疑,只要让宝宝知道他的行为是不对的就可以了。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也要在保证孩子安全感的前提下进行,否则,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将得不偿失。

父母不应该随便否定孩子

无心话二:“怎么连这个都不会!”

情景回放

妈妈网网友分享了这样一个例子:母亲上班快迟到了,但她还要送孩子去幼儿园,孩子的衣服和鞋子都还没换好,母亲情急之下就让孩子自己换衣服,宝宝哪里会呀,他就嚷着叫不会穿,心急万分的母亲随口说了一句:“怎么连这个都不会,这么简单的事情还要妈妈做吗?”一旁的孩子憋着嘴,低下了头。其实除了这个例子,生活中不乏有妈妈会这样跟孩子说:动作快一点,怎么这么简单的事情都不会!“再做好一点,太差了!”

“快一点!”“动作快一点,妈妈还要上班呢。”其实宝宝动作慢不是他的错,他不知道为什么要快;“再做好一点!”在宝宝眼里,他的作品可能已经做得最完美,可是在妈妈眼里,还是没有达到要求。“连这个也不会!”宝宝不是天才,人不是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做。责骂多了,宝宝会做的事情他也不敢做了。

后果:孩子不是天才,一生下来就什么都会。如果父母过多向孩子强调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孩子心里就会认为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自尊心和自信 心都受到双重打击,以后做事情也会蹑手蹑脚,生怕被父母说做的不好。其实很多事情在父母眼里可能真的是很简单,可你们不要忘记了孩子才几岁!再简单的事情,如果孩子从来没做过或者父母没教过,孩子也是无从下手的。父母过多的责怪只会伤害了孩子脆弱的心灵!实际上,老说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母亲大多属于完美主义者。她们批评的“弦外之音”是:孩子呀,你还没有尽力呢。而家长的完美主义对孩子心理上的最大危害是:渐渐剥夺了他们的自信。要知道,孩子都需要以心理上不断地作出自我肯定,来获取前进中必不可少的原动力。有的时候家长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会让孩子心里多么不快,过于严厉的妈妈只是孩子最不欢迎的家长的一种。

正确做法:妈妈应该花时间去了解宝宝的能力,在让宝宝做事之前,把事情与宝宝的能力进行对照。如果宝宝能做而不做,妈妈应进行劝导;但如果超出宝宝能力,就要量力而行,千万不要勉强,小心适得其反。其实,严格要求并不是什么坏事,但凡事都有个“度”。

父母千万不要说孩子笨

无心话三:“你看别人家小孩子多厉害呀,你怎么这么笨!”

情景回放

北京妈妈网网友“天使宝贝妈”分享:我带着宝贝到隔壁朋友家玩,朋友正在教孩子做数学作业,我一进屋就闻到了浓浓的火药味,朋友似乎很生气,她拍了拍桌子大声问她的孩子:“这个题目不是刚刚教过你了吗,怎么又不会了!”我家宝贝看到就跑了过去,接着很高兴地说他会做这道题,然后也把正确答案说出来了。朋友听后就更加生气了,“你看看,人家跟你一样大,怎么别人会你就不会,就整天顾着玩,要多跟人家学习呀,真是越来越笨了!”挨骂后的孩子一脸委屈和茫然,看着就觉得心疼!

后果:其实很多父母都会有意无意间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作对比,他们总是以充满赞叹的口吻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看某某多聪明,赞扬别人家的孩子,贬低自己的孩子,这是许多父母常犯的一个错误。父母对孩子抱有不切实际的过分期望,或者总是拿自家孩子的不足与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容易使孩子产生挫败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比别人差,他们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往往来自于成人的评价,而这种肯定式的评价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亦是尤为重要的。如果父母总是强调孩子比别人差,会使孩子经常自我否定,导致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难就恐慌、退缩,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

正确做法:父母要学会了解和体谅宝宝,以一颗平常心对待宝宝的优缺点,别人会的东西不代表宝宝一定要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对孩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赏识,对宝宝的进步给予肯定,并根据宝宝的长处培养它的能力。要注意父母过多的作比较只会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心。

父母不应该嘲笑孩子的错误

无心话四:“都说不要这样做啦,你偏不信,现在知错了吧!”

情景回放

天津妈妈网网友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朋友家的孩子吃力地将折叠椅拖到电视机前,使劲爬上去,只是为了站起来试图拿上面的遥控器,可未能如愿,孩子便从椅子上下来,又拿一个小方凳子放在椅子上,爬上椅子,踩上小凳,伸手去拿她想要的东西,但屡次宣告失败,她依然兴趣盎然。可是这时候一旁的妈妈看见了,马上急着叫孩子下来:“小心掉下来呀!”可孩子不听,还一直往上爬,妈妈还没来得及上前阻止孩子,孩子就掉在地上了。这时的妈妈便开始责怪孩子了:“都叫你下来了,你 是不听,现在受伤你高兴了吧!”

后果:年幼的孩子总是喜欢去做一些冒险的事情,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会有什么后果,很多父母就以安全为借口,总是喜欢阻止孩子做一些事情,不听话的孩子做错事情了,父母还不忘“嘲笑”一下,责怪孩子当初不听自己的话。其实,犯错误是让孩子积累经验的一个好时机,父母这样做是为了让孩子不再犯同类的错误,但父母这样做反而起不到好的作用。孩子往往会因为怕父母斥责而不再冒险,从而失去了学习新技巧的胆量和热情;或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越不让犯错越犯错。如果正确处理这件事的话,这完全是让孩子学习的一个机会。所以,如果孩子主动提出尝试做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时,就算父母知道孩子会失败,也要让孩子去尝试,让孩子体会失败。

正确做法: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的惰性持续发展,想让他积极进取、保持自信,那么就应该知道:当孩子在尝试一件新事物时,只要不是损害别人利益和危险的事情,大人不要阻止,而是要鼓励孩子,并且为孩子提供条件。这样,当孩子尝试一件新事物时,他得到的不是“电击”而是奖励,就会变得自信,会以非常快乐的心情不断地去做自己还不会做的事情。长大之后,他很自然就会乐于尝试新事物,勤快而积极向上。

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跟人打招呼

无心话五:“教你多少遍了,见人要打招呼,这孩子怎么这么没礼貌呀!”

情景回放

妈妈网网友分享:朋友带着孩子来我家玩耍,小孩子从一进门就躲在朋友后面,似乎很害怕,朋友就拉着孩子说:“叫阿姨呀。”可孩子还是很胆怯的拉着妈妈说要走,朋友马上就急了,“这孩子,妈妈平时不是教你见人要打招呼吗?怎么这么没礼貌,这么不听话呀!”

后果:无论是在别人家里还是公共场合,常常看到很多父母半引导、半强迫的要孩子跟别人打招呼。孩子不喜欢叫人,原因有很多,比如孩子处于自我意识萌发期,有些孩子开始在乎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因此出现了害羞心理。如果父母过于强迫孩子叫人,结果给孩子增加了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孩子更加不愿意叫人。有些孩子则是因为从小缺乏群体活动,性格内向,不愿意表现自己。总之,孩子不喜欢叫人必定有自己的理由,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试图用讲礼貌的大道理来劝说孩子,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正确做法:父母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教孩子学会礼貌。父母不应该强迫孩子要马上打招呼,可以先介绍大人给孩子认识,亲身示范如何与人问候,等孩子安心后,再引导孩子如何做,并询问孩子的意愿。同时,父母要多带孩子参加群体性的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逐步培养孩子主动打招呼的好习惯。

小编总结:言语有时真的很可怕,父母很无心的一些话语可能对孩子的伤害是很深远的,父母为了呈一时之怒常常脱口而出,不顾自己说的话到底应不应该,也没意识到话语背后隐藏了伤害孩子的“毒针”。所以父母以后就要注意了,为了孩子可以健康成长,要时刻记得“三思而后言”,切忌因为自己的无心话影响了孩子的身心。

本文Hash:842dd31922e971e6220532f69d328bfdc17e3bc3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