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环境对智力的影响因素

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上起一定的作用,否认这一点是不对的。但它只是一个必要的条件,而不是决定的条件,一个人聪明与否,更主要的是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以及与个人的主观努力。一个生来很健全的孩子,如果出生后不与人类或者社会接触,就不可能学会了来说话,也不能学会和形成人的思维,甚至不可能形成人的心理。

据记载,埃及古代有个皇帝,他为了弄清人类说话的能力是由什么决定的这一问题,竟野蛮地把两个新生的婴儿藏于地下室内,指定专人给他们送食品,此外什么也不让他们接触,使其与外界隔绝。当他们长到十二三岁时,什么话也不会说,只会发出单调的怪叫,连鸟兽都不如。

在我国明朝初年,明成祖朱棣夺取其侄建文帝的皇位,并把建文帝的幼子软禁起来,除给衣食之外,与世隔绝。十几年后幼儿长大成人.其智力低下,生活不能自理,更学不会读书识字了。

这些事实说明,单有先天素质而无后天环境的作用,是无法发展人的智力的。不仅如此,就连人脑的正常发育也离不开环境的作用。

19世纪初,国外有个王子,幼年时被人绑架,被囚禁在一间直不起身的黑屋子里。他醒来时可以找到食物和水,但从没见过人。他的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17岁获释那年。获释时他既不会说话也不会走路。后来,虽经宫廷教师尽心竭力的教育,其智力有所进步,但仍落后于常人。死后解剖发现,他的脑回很简单,大脑甚至还没有搜盖住小脑,连类人猿都不如。

对动物进行的所谓“感觉剥夺”的试验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两组同样的老鼠:一组从小饲养在形状和颜色丰富的环境里,一组饲养在视觉刺橄缺乏的环境里。结果,无论在智力表现上,还是在脑细胞形态结构的发展上,后者都比前者差。

这也说明了后天环境对人的智力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后天适宜的环境刺激与良好的教育,是促使人的大脑正常发育,促进智力正常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

环境因素积极影响多基因遗传的智力

不少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智力高低非常关心,甚至专门请医生给孩子测定智商,力求早日了解孩子的智力情况,以便及早定向培养。面对参差不齐的智商数,人们不尽要问,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智力水平?智力水平是不是也可以遗传呢?

人们从家谱的研究中发现,天才往往具有家庭聚集性。我国历史上的“三苏”在文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俄罗斯巴哈家族8代136人中有50名男人都是着名音乐家。这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智力是不是也能遗传?单卵双胞胎具有几乎相同的遗传基因,将他们与双卵双胞胎比较,就可以了解智力与遗传有无关联。而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单卵双胞胎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了解遗传在智力方面有多大的决定意义。通过这一研究方法,人们现在发现,智力与遗传确有关联,智商的70%由遗传决定。据中国科学家测定,中国儿童智力的遗传度为64.3%,其中学龄前儿童约为65.6%,学龄期儿童为63.0%。有意思的是,一些遗传性疾病患者或遗传病基因携带者,他们的智力水平高于正常人。例如与遗传有关的高度近视,美国曾对2527名高中生进行研究,发现遗传性近视的学生智力比一般学生高,甚至于在其中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近视眼时,他们的智商就已经高于其他同学了。目前,对于这些遗传病伴高智商儿的现象尚无科学完备的解释,但它从另一个方面提示了智力与遗传相关。

不管智力与遗传的关系有多密切,毕竟智力是多基因遗传,环境因素仍积极影响着智力。在狼群哺育下长大的“狼孩”,在重回人类社会并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也只能像年幼的孩子那样吃东西和玩耍,也只能学到廖廖无几的几个单词的事例就向我们展示了环境因素的分量。可以说:遗传只是智商的潜在值,而不是智商的绝对值。它为智力的发育提供了潜在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后天早期良好的、适时的教育刺激下,才能充分开发智商的潜力,使其转化为具有社会效益的智商。两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本文Hash:36c47b48c8b21e5e4f75aec0e37d6e816664068e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