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素可能影响后代基因

最新研究发现,除了父母的基因,父母的生活经历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基因构成。饮食、压力等环境因素都可能产生生物结果,在不改变基因序列的情况下遗传给后代。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报道,早在查尔斯•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半个世纪之前,法国学者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就提出了他自己的进化理论。这一理论的基础观点是,个体的生活经历可以传递给后代。在当时,拉马克的理论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忽视或嘲笑。但现在研究发现,环境因素可能对生物造成影响。例如一些癌症和肥胖症等疾病具有家族特性,但在基因学方面找不出可识别的原因。

同时,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迈克尔•米尼和同事还发现,不受母亲重视的新生小鼠在成年后更加胆小,而且这些小鼠身上某些与压力反应有关的DNA甲基化程度比正常水平高得多。DNA甲基化过程决定了哪种基因被激活,哪种基因被抑制。

一些科学家在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时还发现,研究对象的DNA甲基化异常不仅限于他们的大脑前皮层,也存在于他们的精子中。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要孩子之前,都会特别注意调整自我,排除一切不良因素的干扰,有些年轻人甚至总结出“戒烟戒酒戒电脑”的孕前三部曲。电脑究竟对胎儿有没有不良影响?北大生育健康研究所从199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对2000万例孕期至7岁的儿童进行跟踪,寻找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其中将使用电脑列为调查的一项。到目前为止专家们尚没有发现,准爸爸准妈妈使用电脑会对宝宝的发育有什么不良影响。

本是烈日当头的酷暑时节,朋友王丽却全副武装地来医院找我咨询。看她快孕足月的身形外还罩着防辐射服,打扮的比穿上手术衣的医生还严实,真担心她会中暑。

可王丽却不这么认为,还振振有词的说“我们写字楼里看着环境优雅,舒适,远离风吹日晒,其实存在各种各样的辐射。不能指望人人都像老公一样对自己呵护备至,有些问题只能自己小心了。为了宝宝健康,我什么都能忍受”。哎!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环境因素积极影响多基因遗传的智力

不少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智力高低非常关心,甚至专门请医生给孩子测定智商,力求早日了解孩子的智力情况,以便及早定向培养。面对参差不齐的智商数,人们不尽要问,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智力水平?智力水平是不是也可以遗传呢?

人们从家谱的研究中发现,天才往往具有家庭聚集性。我国历史上的“三苏”在文学上都有很深的造诣。俄罗斯巴哈家族8代136人中有50名男人都是着名音乐家。这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智力是不是也能遗传?单卵双胞胎具有几乎相同的遗传基因,将他们与双卵双胞胎比较,就可以了解智力与遗传有无关联。而在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单卵双胞胎之间进行比较研究,就可以了解遗传在智力方面有多大的决定意义。通过这一研究方法,人们现在发现,智力与遗传确有关联,智商的70%由遗传决定。据中国科学家测定,中国儿童智力的遗传度为64.3%,其中学龄前儿童约为65.6%,学龄期儿童为63.0%。有意思的是,一些遗传性疾病患者或遗传病基因携带者,他们的智力水平高于正常人。例如与遗传有关的高度近视,美国曾对2527名高中生进行研究,发现遗传性近视的学生智力比一般学生高,甚至于在其中大多数还没有形成近视眼时,他们的智商就已经高于其他同学了。目前,对于这些遗传病伴高智商儿的现象尚无科学完备的解释,但它从另一个方面提示了智力与遗传相关。

不管智力与遗传的关系有多密切,毕竟智力是多基因遗传,环境因素仍积极影响着智力。在狼群哺育下长大的“狼孩”,在重回人类社会并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也只能像年幼的孩子那样吃东西和玩耍,也只能学到廖廖无几的几个单词的事例就向我们展示了环境因素的分量。可以说:遗传只是智商的潜在值,而不是智商的绝对值。它为智力的发育提供了潜在的物质基础,只有在环境因素的作用下,特别是后天早期良好的、适时的教育刺激下,才能充分开发智商的潜力,使其转化为具有社会效益的智商。两者是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

本文Hash:3251ea68ed569a134afa9685c985c1c2f6fc35d6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