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妈妈赞美的重要性

  单亲妈妈,眼里没有未来

  许多人认为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总难免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所以不知不觉中“单亲”就成了一个负面的标签。参加沙龙的妈妈大多都有着这样的困惑。社会压力、经济压力、教育压力、爱不完全的压力,种种压力让更多的单亲妈妈不知不觉中成了弱势群体。

  其实心理学家认为:单亲并不跟弱势直接划等号,让单亲和弱势划上等号的其实是你自己。

  譬如有的妈妈,主动选择单亲,并且把孩子教养得很好。她就自觉把单亲和健康快乐划上等号了。可是也有的妈妈在巨大的压力下,主动远离温暖和帮助,刻意置自己于孤立无援和凄惨的境地之中。

  沙龙中有个妈妈就是这样,她的孩子三四岁的时候被发现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后来通过医院的诊疗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发现孩子患有自闭症之后的几年,这个妈妈自杀两次,后被抢救。并且强行和丈夫离婚。丈夫先是不肯离婚,后又一再要求复婚,可是这个妈妈都坚决不肯。心理咨询师赵俪娟认为,其实这个妈妈是在自我放弃,她不想相信这个世界还有温暖,她不想相信自己还可以得到支持。当她发现孩子的自闭症很难治愈的时候她其实就放弃了自己。

  学习赞美离去的一方

  更多的单亲家庭存在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母亲对父亲怀有厌恨,情不自禁在孩子面前诋毁父亲的人格。有的严重到不允许另一半接近孩子。妈妈们基于愤怒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这对孩子的人格力量的建立却有着摧毁性的力量。用赵老师的话说:诋毁丈夫一句等于在孩子心头划下一刀!聪明的妈妈会赞美离去的一方。心理学研究认为:真正对孩子心灵成长有重大影响的,不是父母的婚姻结构是否完整,而是家庭情绪的结构是否完整。也就是说,在孩子的成长中,如果父母双方都能给予孩子丰富的爱以及情绪支持,那么孩子就会是“情绪双亲”的状态,就会是人格力量强大的状态。所以,如果爸爸和妈妈分开,爸爸仍然能够爱孩子,妈妈也一样能够客观地肯定爸爸对孩子的爱,那么这个孩子就是健康和强大的。

  倘若母亲不能控制对于父亲的诋毁,甚至把对前夫的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孩子就处于人格力量很弱的状态。长大之后就会很退缩,更有甚者,长大后不能接受异性,不愿意结婚。因为他心里有个烙印,(父母的)婚姻是可怕的。

  有些妈妈很奇怪,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知道同情辛酸的妈妈,却总是维护没良心的爸爸!赵俪娟分析:孩子是越跟着谁,越忠诚于谁吗?相反,很多时候人的潜意识是“越不跟谁,越忠诚于谁”!血亲就是这样。如果妈妈不希望孩子的心理成长有问题。那么妈妈在离婚后也一定要学会从痛苦中成长起来!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专家强调,在任何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都要大于亲子关系,有了健康良好的夫妻关系,才可能有健康良好的亲子关系。即便离异家庭,单亲的父母也要谨记:不要把亲子关系放在首位,这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心理学上认为,亲子关系大于夫妻关系的家庭,孩子被迫充当了父亲或者母亲的心灵伴侣。这样直接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婚姻关系。

  现在很多电视剧动辄标榜一些单亲母亲多么伟大,为了孩子不惜牺牲爱情,牺牲一切,并抱持非常赞美的态度。殊不知这些"伟大的牺牲"换来的不是孩子的幸福,而是孩子不健康的未来。

单亲妈妈更要重视儿子的性教育

别忽略儿子男性角色的培养。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和模仿的榜样,如果要培养孩子果断、自信、大胆、心胸坦荡等性格,就要有意识地对男孩子采取内细外粗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要符合男性性格特征,而不要培养出“脂粉气”。

创造适当的交往环境。有的单身母亲喜欢帮孩子选择朋友,这样会使孩子在成年之后产生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使他们只对某些人有安全感,而对另一些人表现出胆小、退缩和敏感。

母爱适度。单身母亲往往将儿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寄托,把全部的爱和感情都倾注到孩子身上,结果孩子产生“恋母情结”,更有甚者会产生变态心理和行为。

母亲要有自己的生活。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应该定期给自己安排时间,用来处理私人事情,包括同异性的交往,使孩子明白,母亲是爱他的,但他不能占有母亲所有的感情空间。母亲给自己时间的同时,也就给了孩子成熟的机会。

让孩子接受健全的婚姻观和性态度。有些单身母亲曾经受到的创伤使她们对婚姻、异性都持有一定的偏见,如果将这种偏见灌输给孩子,易使孩子对人产生敌意、不信任感,同时也有不安全和被抛弃感。

再婚有利于儿子的性教育。由于家庭中缺乏男性形象,使得性教育中许多细节的具体实施受到限制。再婚对于单身母亲本人的情感和生理需要也是有益的,如果母亲的情感和欲求受到压抑,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个性发展。

错误的性教育危害大

对待孩子提出有关性的问题时,动辄打骂或羞侮孩子的作法非但不能很好教育孩子,而且往往会伤害到他们的幼小心灵。因此,父母在进行性教育时应注意避开以下几个误区。

·压抑好奇心

当儿童问父母“我是怎么生出来的?”等有关性的问题时,那仅仅反映出他的求知欲。高度发展的求知欲就是对真理的矢志不渝的追求的动力,如果父母非但不回答反而斥责他们,就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压抑求知欲望只会使孩子变得愚昧,并会歪曲他们对性的认识。

·欺骗孩子

如告诉孩子他们是拣来的,或象孙悟空那样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也不是明智的方法。因为,当善意的谎言被孩子识破后,他们也会变得虚伪起来。但出现这样的结果,责任不在孩子。

·粗暴对待性问题

当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一旦涉及性问题,如玩“过家家”游戏,用手触摸生殖器或骂脏话时,父母的斥责打骂,容易造成孩子的怯懦行为,不敢坚持真理,不利于独立性的养成。

本文Hash:0e51f769a94b74bce68d9236b9dbac72dd0561ee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