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孩子告状行为的产生及措施

幼儿期孩子告状行为的产生及措施幼儿期的孩子变得爱告状,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幼儿期的孩子在思想认识方面对大人还很有依赖性,特别是孩子上了幼儿园,对教师非常崇拜,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老师赞许的就是好,教师指责的就是坏。。。所以,孩子们很在意父母、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态度,不管是赞许还是谴责,肯定还是否定,都成了孩子们判断是非曲直、善恶好坏的最高标准。

孩子的“告状”看起来事小,但若处理不当,会影响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的关系,并会对幼儿的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产生影响,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中显得十分重要。

孩子告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幼儿对周围人事物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的态度

在幼儿园,幼儿以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要求的行为,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有的幼儿看到有幼儿欺负别人时,就会产生正义感和同情心,会批评、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并向老师检举“老师,某某打人了。”

第二、幼儿为了受到别人的关注而产生告状行为。

有些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经常会说“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不有扔。”“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这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我”没扔玩具,“我”吃得好,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也有的孩子出于嫉妒,而向成人告发,但这种带有告发性质的告状是少数的,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嫉妒都只是暂时现象。

第三、幼儿爱告状有的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

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忽略了

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由于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老师,某某又抢玩具了。”

第四、一些客观或人为因素增加了幼儿间的磨擦,引起幼儿告状。

由于幼儿园的场地不够宽敞,玩具少,孩子又多,发生矛盾的次数就多,也就增加了告状的次数。另外,幼儿好模仿动画片中打斗的场面,如奥特曼》等,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或模仿影视剧进行游戏,追逐打闹,引起告状。

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告状行为。老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总是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

那么如何处理孩子的告状行为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幼儿时期应该培养孩子的行为准则

在带着孩子去别人家玩耍的时候,有哪些地方需要教导孩子的呢?下面一起来看一下。

学会守规矩

探索别人的房子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偏偏孩子们都喜欢去探索,尤其是当他们处在一个新的环境之中。当我们正在访问别人的房子时,某些房间可能有关闭的限制,尤其是对年幼的孩子。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将意味着父母必须确保密切关注孩子,防止他们不会去任何不应该去的地方。

不让孩子乱跑

不要让孩子在房子里乱跑。如果我们经常花时间去设置在自己家里的一些规则,比如在房子里不能奔跑,那么我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这不仅是让孩子懂礼貌,也是为了孩子的安全着想,避免孩子受到磕磕碰碰。

不要站在家具上

让我们的孩子不要站在别人家的家具上面,不要像在家里一样。花时间去教我们的孩子不要站在沙发、桌子或其它物体上,这是非常重要的。当我们访问其他人的家里时,他们就已经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可接受的,他们将不会在另一个人的家里这样做。

不要乱摸东西

如果不是他们的东西,那么他们不应该去碰它。有时,我们被邀请去别人的家,恰好有一些东西是非常不错的,但也是非常脆弱的东西,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明白不接触别人的东西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将不得不重复一遍又一遍。

可适当管教

孩子们最讨厌父母在公众场所或别人面前管教自己。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为了使孩子明白我们的意思,可能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某种惩罚。

小编寄语:有教养的孩子是大家都喜欢的,孩子的教养是需要家长进行培养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父母有一定的耐心和计划,有教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本文Hash:75f7774fb298f4b9d3b2cba3e164be34fef70ff7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