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退热时患儿会出汗

孩子在发热时,家长都会积极想办法给孩子降温,只有体温降下来,家长的心里才会踏实。一般家庭中比较常用的降温措施是服用退热剂。因为服药降温方法简单易行,而且退热效果也较好。但是,服用退热药以后,患儿常常会大量出汗,尤其是用药剂量大时则汗出不止,这又令家长忧心忡忡。患儿在退热时为什么会出汗呢?因为发热时机体内温度上升,皮肤血管扩张,这样就使血流增快,皮肤温度升高,以增加散热。当体温继续增高时,皮肤血管的扩张已接近最大程度,此时蒸发就成为唯一的散热方式,开始以发汗作为散热,以补偿皮肤辐射、传导和对流散热之不足。在正常人的体温条件下,每一克水蒸发变成水蒸汽要吸收0.6千卡的热量。所以,汗液从皮肤表面大量蒸发,可带走大量体热,是一种很好的散热方式。患儿高热时服用退热剂,一般都会在短时间内开始出汗,然后体温逐渐下降。退热剂主要通过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散热增加,汗出增多,从而使体温降至正常。小儿在服用退热药时应注意掌握剂量,不可因为体温过高而大量应用退热药品。因为退热药剂量过大会使汗出增多,可引起患儿虚脱。同时,应用退热剂时要注意多饮水,以利于排汗降温,并可防止出汗过多造成水与电解质紊乱。小儿汗出较多时,要注意及时补充体内所需要的液体,同时要做好皮肤护理。如果患儿汗出较多又不欲饮水时,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液体。

小儿为什么会出现脱水热

新生儿脱水热是由于新生儿机体内水分不足而引起的发热。当呼吸、皮肤及大小便失去的水分超过了喂哺新生儿所得的液体量时,即可发生脱水热。当天气干燥与炎热,或室温过高、保暖过度时,均可使新生儿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如补充供给不足,即可致发热。

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于出生后2-4天。新生儿可表现烦躁不安及啼哭,但一般情况尚可。无感染中毒症状,体温可突然升高,有时可达39-4度,体重可下降,前囟稍凹陷,口唇粘膜干燥,皮肤弹性较差,尿量减少,查体及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其他疾病,供给足量水分后体温迅速下降。

发热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能吃奶,精神状态也好。有个别小儿有轻度烦渴、不安、尿少。但是,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仅多喂几次葡萄糖水或白开水即可。

如仍不退烧者,可以用稀释一倍的75%的酒精擦腋、颈或大腿根部血管,热即可退。

小儿在出现脱水热的同时,往往伴有体重下降,这是由于小儿初生2-3天内进食少,加上呼吸、出汗、排便等显性和不显性的丢失、收入失稀所致。但体重的下降,一般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这是正常生理现象,叫做“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在小儿进食正常以后,体重会很快回升。

如果生理性体重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而且回升较缓慢,则是不正常的。应查明原因,看是否有、拉烯入量不足或感染等病理因素,并及时予以治疗。

可注意观察他们的睡眠与排尿情况。发现婴儿未到喂奶时间就哭闹不停,睡眠不安或排尿次数明显减少,而且排尿量多,同时还伴有发热、口唇干燥、情绪烦躁等症状,那就可能是因缺少水所致的脱水热。这时就要及时给婴儿喂水,最好在两次喂奶中间喂些.5%的淡盐开水,非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夏季更应多喂些淡盐水,以免发生脱水热。当然,喂水要注意清洁卫生,要新鲜,喝水用的奶瓶、奶嘴及水杯更要定时清洗消毒,以免传染疾病。

这是因为水是人体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生儿体重的8%是水,婴儿体重的7%是水。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各种物质的代谢,都需要水的参加。比如,食物的消化、吸收要靠各种消化液、消化酶,它们的产生都离不开水;营养物质及氧的运输是靠血液完成的,血液中的大部分是水;正常体温的调节,主要靠体液的循环和汗液蒸发,这也离不开水的作用;就连肌肉、关节、内脏活动时的润滑剂也由水组成,可见水在体内是多么重要。特别是婴儿的新陈代谢旺盛,体内比成人需要更多的水分。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水量为15毫升,2岁以上的孩子至少也要1毫升。这些需要的水分除由进食供给外,还需要另外补充。

夏天气温高,婴儿排出大量的汗液,需要比其它季节补充更多的水。据测定,体温每升高1℃,体内的水分就要蒸发掉1%。这时如果不及时给孩子补充水分,就会发生脱水而发热,严重者甚至发生。由于婴儿大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健全,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抵抗力弱,加上又不会说话,即使出现不适,也只能用哭闹来表达。有的年轻父母缺乏经验,往往以为孩子哭闹就是肚子饿了,于是就迫不及待地给他们吃奶、喂奶粉、粉糕或糖水,结果因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过多,水分相对不足,导致体内细胞缺水。这时孩子的体温就会升得更高,哭闹得更厉害。

本文Hash:693f419d68503071dd0c2a50665a75f2c4aa9964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