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心理卫生

婴幼儿心理卫生是按照儿童心理发展和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在天赋的气质基础上,尤其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通过教育和训练,以及医疗预防措施,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顽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融洽的人际关系,以保持心理健康。

一.婴儿期心理发育规律婴儿期是人生的最早阶段,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学习、想象、思维、言语、情感、意志行动、自我意识以及个性心理特征等,都是在出生后这个早期阶段发生的。每一种心理过程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具体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目前,对胎儿心理发育的研究已开始成为心理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感知觉的发育

1.视觉:新生儿的眼对光反应敏感,最佳视焦距为19厘米,喜欢颜色鲜艳的物体和人脸的外形,能两眼追随移动的红球,4个月时已能对近的和远的目标聚焦,眼的调节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12-2周时开始看自己的手,能固定视物,看75厘米远的物体。3-4个月时已能辨别彩色与非彩色。

2.听觉:胎儿后期听觉相当灵敏,出生后不仅能听到声音,对声音频率也很敏感,能区别不同的语音。小婴儿一般能倾听和谐的音乐,3-4个月时开始能区分成人发出的声音,听见母亲的声音就高兴。

3.嗅觉、味觉、触觉嗅觉在出生后几天就已经发育的很好了,哺乳时,新生儿闻到乳香味就会积极的寻找乳头。3-4个月能区别愉快与不愉快的气味。7-8个月已开始分辩出芳香的刺激,婴儿灵敏的嗅觉可以保护自己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味觉在出生时就已很敏锐,对甜味表示愉快,对酸味表示痛苦。触觉是婴儿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在其认知活动和依恋关系形成的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4.知觉:知觉是对感觉的加工过程。知觉的发生较晚,约生后4-5个月时才出现明显的知觉活动。

学龄前幼儿的心理卫生

  学龄前期指3~7岁这一时期。学龄前儿童的神经系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给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的前提。一般来说,3岁以前儿童的大脑内抑制过程发展很慢。约从4岁起,内抑制的发展就很快,为儿童更好地分析综合外界事物和更好地控制与调节自己的行为提供了生理条件。但这时,抑制过程还比较弱,而兴奋仍占优势。所以,这时期的儿童容易兴奋、激动和喧闹,因而要他们坐得过久不行。“爱动”似乎是这一时期的普遍现象,要求他们从事过分细致的作业,常不能胜任。因此,家长在安排他们的学习活动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特点。游戏是这一时期儿童的重要活动形式,孩子在游戏中不仅丰富了知识,而且还了解了各种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受到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儿童的游戏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才能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儿童在游戏中能反映出他自身的生活情景、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游戏来发泄他被压抑的情绪。

  夜惊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儿童在睡梦中突然哭喊惊叫,两眼直视或紧闭,表情紧张。儿童夜惊的内容往往是反映恐惧性的情感体验。这时期儿童的情感还很不稳定,可以破涕为笑;也出现冲动性,在不如意时可发脾气。还有一个特点是易感性,他看到妈妈伤心流泪,他也会哭起来。正由于这时儿童的情感不稳和敏感,家庭中各种恐惧情景、父母的粗暴行为和错误教育方法,均能引起儿童的强烈情感反应。

  到了学前期,幼儿园的教师不断向儿童提出要求,并受到集体生活的影响,加上父母不断地引导,孩子开始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成人和集体的要求。这样,儿童的个性就逐渐培养起来了。在孩子5岁以前,父母和家庭的影响是主要的。如教育正确和引导得当,儿童从爱父母、爱小朋友和爱幼儿园老师而逐渐培养起爱祖国、爱学习和爱劳动的初步的个性倾向。学前期培养起的个性倾向虽尚属雏形,但对今后的心理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Hash:64170dfb550a5c0de567a343a5949c77069a9546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