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玩捉迷藏对孩子心理成长有帮助

哥斯达黎加心理专家近日说,小孩上幼儿园或与父母分开时常常哭闹不休,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出现分离性焦虑症,而玩捉迷藏游戏能有效帮助孩子适应和父母的分离。

哥斯达黎加心理专家布兰科日前在哥《民族报》上撰文指出,这种儿童情绪障碍多发生在学龄前儿童身上,表现为孩子在与亲人分离时出现极度焦虑反应。分离性焦虑症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分离性焦虑症?布兰科建议说,玩捉迷藏游戏能有效帮助孩子适应和父母的分离。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在玩耍中知道,父母不在眼前不代表他们消失了。另外,还可在家中让孩子先练习与父母分离,让孩子逐渐习惯父母离开的感觉,比如让爷爷奶奶暂时照顾一下孩子,父母离开时间也可慢慢延长。

她还说,家长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鼓励他们学习认识周围的世界,培养独立性。她建议说,当孩子刚能动手时,就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自理习惯,如自己吃饭、穿衣、刷牙、梳头和大小便等。在孩子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孩子犯错不要责怪他们,否则会影响孩子学习和自立的积极性。

布兰科强调,有些父母离开年幼的孩子时会流露出不安情绪,而孩子很善于捕捉父母要离开时流露的焦虑神色,因此父母要学会在孩子面前隐藏这种情绪,否则长此以往,孩子的依赖心理就更难以克服。

<

心理暗示能帮助孩子成长

心理暗示包括自我心理暗示和外界他人暗示两种,这都属于心理学范畴,是潜意识的一种。自我心理暗示就是给自己创建一种潜意识,让自己遵从这个潜意识去行动。他人心理暗示就是别人的话语中,自己感受并接受到一种隐含的心理信息,不知不觉中就随着这种信息去行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当然属于他人心理暗示。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将健康的心理暗示植入孩子的大脑,然后将这种暗示变成孩子的自我心理暗示,让孩子遵从潜意识行事。

孩子在生活过程中,自我心理暗示一般都是受外界影响而形成的,所以,可以说自我心理暗示和他人心理暗示基本上是一体的,家长只要把积极的心理暗示成功地传输给孩子,孩子就能自我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实际上,积极的心理暗示却不是那么容易建立的。孩子的心理暗示来自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家长不仅要从言语中暗示,还要学会用行动给孩子建立积极地心理暗示,因为行动比言语更能影响孩子。有这么一个案例,一个孩子对肉食非常抵触,就是因为孩子的家人都偏旁,而且有人告诉他,如果吃肉就会变得像家人那样胖,所以孩子心理面就认为,吃肉是变胖的根本原因,不能吃肉。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需要身体力行,给孩子最好的心理暗示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比如孩子喜欢睡懒觉,家长可以说:“知道对面的王叔叔为什么现在在拾破烂吗?就是因为小时候天天睡懒觉,长大就只能捡破烂。”给孩子一种“睡懒觉的人会要捡破烂”的心理暗示,如果讲“睡懒觉的人没有出息”这种大道理反而没有作用。

本文Hash:2e6eee65326983c18eabf0fd26fb96fd8c523fa7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