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快乐地“做”自己

许多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个性好,其实,直木做梁、物尽其用才能各得其所。俄国心理学家尼占拉・纳里岑对此打了有趣的比方:“一个身高两米的人在潜艇里工作,他只能往潜艇里面爬行。最后此人要求外科医生把他的腿锯掉一段,否则工作太不方便了……”一个令人羡慕的高个子,因为没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优势变成了劣势。

大志家和丰丰家是门对门的邻居,两个孩子同在一个幼儿园上学,丰丰做事心静,学什么都快,业余时间还学拉小提琴;大志爱运动,喜欢玩打仗的游戏,爱看武侠片。大志妈妈常拿丰丰的沉静好学“教育”大志,并把大志关在家中,以培养他的“静心”。大志妈妈还在业余时间让他学弹电子琴。大半年过去了,大志依然故我,别说弹一个像样的曲子,就连一个调都弹不准,气得妈妈整天跟他嚷嚷:“你要是能像丰丰那样好学上进,就好了!”

大志妈妈抱怨大志不像丰丰那样好学安静,是否家长自己也应换一副眼镜看孩子呢?

其实,无论孩子好动还是好静,内向还是外向,对孩子来说并无好坏。在一个社会人群中,需要不同个性的人有机地构成一个整体。但我们的社会有时却只会认同某些性格特征,相对排斥另一些性格特征,我们的父母便会为孩子的某一性格特征担心。

如果父母总是觉得孩子不好,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觉得自己不好,对自己不接纳、不喜欢,由此产生的自我冲突,会伴随着自我缺陷感。因此,让孩子快乐地“做”自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要孩子快乐就让其自己选择

摘要:要孩子快乐就让其自己选择,常言道,童年是或者应该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但心理学家对这个说法持保留态度。孩子向来对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不论是晚餐吃什么,还是家里买什么东西,他们都不能过问。孩子都有这种无力过问的感觉,因..

常言道,童年是或者应该是一生中最快乐的时期,但心理学家对这个说法持保留态度。孩子向来对一切事情都没有做主的份儿,不论是晚餐吃什么,还是家里买什么东西,他们都不能过问。孩子都有这种无力过问的感觉,因而童年可能并不像成人所想的那么愉快。因此,让孩子自由地做一些选择,是培养他形成快乐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然,父母在大多数事情上不能不做主,但有些事让孩子做决定也无妨。例如听任两岁孩子吃黄瓜而不吃胡萝卜,或让6岁的孩子从父母准他看的电视节目中挑选一个来看。即使在这个层次,儿童也会学到如何选择就能令自己开心。

但是在让孩子自己选择的同时也别把孩子宠坏,一般来说,收入丰足的比入不敷出的人快乐,但对孩子来说,优厚物质条件,并不一定能让孩子真正快乐。

“给孩子太多会令他们误以为追求物质就是快乐之源。”家庭心理学家这样说。有人发现拿走了自己孩子大部分玩具后,他们反而变得更会动脑筋去玩,因而也更快乐。不重物质的孩子即使拥有得少一些也会很满足,因为他们能够更灵活地运用手头所有的东西。这并不是说永远不给孩子东西,只是不应该使孩子误以为快乐就是拥有比别人更多的东西。

本文Hash:a9c54afcb0c8419bdc2604f5ebc8e3dea7a81f02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