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真正读懂男孩子

让我们读懂我们的男孩子,然后你要做到:

·多拥抱你的男孩

误区:刚刚出生一个多月的小男孩已经开始东张西望了,但他很少专注妈妈,他大概不需要妈妈抱他。

事实:男孩需要更多的拥抱。1岁半之前,怎么宠爱你的儿子都是不过分的。他看你眼睛的时间少,看起来好像更少依赖你,而且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比起你的脸,他更喜欢看那些移动的物体。但实际上,男孩大脑成长得比女孩慢,所以他们的情感比女孩更加脆弱,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怀。他的肌肤需要通过触摸得到满足,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他更想让你带着他四处走,所以多抱抱他吧。

·理解男孩的冒险行为

误区:男孩调皮捣蛋。带他出去玩,他总是喜欢做一些危险动作,比如登高、从高处往下跳。妈妈们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而制止他们的行为。

事实:中国人传统上一直要求孩子要静,总是想办法约束孩子的行动。其实,你应该时时刻刻想到,我们的小男孩是远古时期的小猎人,他们需要广阔的空间和自由的行动,他们依靠运动和攀爬来健康地发育他们的大脑。妈妈爸爸们不要束缚他。你需要在不干涉他的前提下尽量保护他的安全,并且相信他天生的空间判断能力。同时,鼓励你的小猎人多参加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奔跑活动,各种感官综合的经验带给他的是更健康的发展。

·让男孩走进集体

误区: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出于爱护和安全考虑,很多妈妈不喜欢让小朋友到家里来玩,也不愿意让孩子到外面去玩。

事实:男孩天生是群居动物,他们生性成群,在群体中学会社交、学会爱、学会生活、学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如果男孩在孩提时代没有学会处理团体中的关系,缺少团体意识,将来就不懂得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和别人保持融洽的关系。他们寻找的是能让自己放松、能给他任务、能让他感到自豪的集体。家长应该适当鼓励他们参与积极竞争的活动,比如体育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自己是谁。家长也可以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他在有挑战、感兴趣的氛围中学到能力、技巧和责任感。

·理解男孩的固执

误区:一个2岁的小男孩一直想登上一个高高的童话城堡。但他太小了。妈妈告诉他你现在还不能玩这个。但男孩好像没听见,还在看城堡。妈妈硬拉着孩子离开。

事实:做不到的事情,一定要去尝试,这是睾丸素的作用。从襁褓期开始,男孩就不像女孩那样心安理得地接受挫折,也不喜欢接受他人的帮助。通常他明明知道自己力所不能及,感情上却不能够很快地接受,他还是要坚持不断地尝试。男孩子对自己情绪的处理,比女孩子缓慢许多。这时,妈妈应该相信我们的小猎人对自己的判断能力,并且给他足够的时间调整自己的心态。他接受事实后,会自己离开的。而你硬把他拉走、或者强迫他接受你对他的帮助,才会使他产生真正的挫折感。

·知道他的听力不如你

误区:你说了好几遍,他也没听见。你觉得他是故意的不听你的话,所以你很生气。

事实:他就是没听见。男孩的听力不如女孩好,特别是在他们非常专注地干一件事情的时候,根本听不到第二种声音。

这时,你不要呵斥他,你越呵斥,他越排斥这种陌生的噪音。你应该走过去、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抓住他的手,对他温和地讲话,让他同时有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刺激,他才会从其他事情上把注意力转到你身上。

·体谅男孩的特殊表达方式

误 :对你不满意,或者自己的心情不好,他就摔门、砸东西、喊叫、甚至敲墙。于是你训斥他,展开一场嗓门儿的比赛。

事实:由于体内睾丸素的作用,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愤怒,更需要发泄,侵略、冒险和竞争是男孩的天性。男孩是用身体来表达他的情感的。他不会像女孩一样,能用语言表达出“我生气了”“我很难过”等情绪,即使表示对你的爱,他可能也只是拉拉你的衣角。有时男孩在非常高兴的时候也摔东西,这都是睾丸素的作用,是这个小男子汉成长中的正常行为。2-5岁男孩会越来越多地显露自己的个性,这时,孩子容易发火,爸爸妈妈不要压制他的反抗,否则可能会破坏他一生的性格。你应该告诉他什么是更好的表达方式,他有能力、有责任也有时间去调整自己。同时给他发泄的机会,允许他喊叫,甚至指定一样东西比如沙发或者沙袋等,让他捶打。

·给男孩优秀的男性偶像

误区:男孩的世界里总是有很多女人,妈妈、姥姥、奶奶、保育员、幼儿园老师等。这些女人会给孩子最好的照顾,他还需要什么?

事实: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男孩总是要在身边寻找一位男性作为榜样来效仿。在过去,家庭中的男性成员往往充当这个角色。如今独生子女家庭,多数男孩缺少叔叔、舅舅这样的男性亲属。男性榜样有可能是家庭的朋友或者孩子的老师。当男孩说“我喜欢某位男性”或“***很不错”等话语时,父母就需考察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可以认同。因为男孩子已经把他作为了榜样。

·帮助男孩表现自己的同情心

误区:小猫咪病了,邻家小女孩不断地抚摸着小猫咪,表现出无限的同情。儿子却冷眼旁观,表示男孩生性冷酷。

事实:男孩同样有同情心,只是现实社会严重抑制了他们的同情心。男孩很少像女孩那样用语言和倾听来表达自己的关切,他们更注重自己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具体的事情、给予对方切实的帮助。当你情绪不好或者身体欠佳的时候,女儿也许会陪伴着你,给你说些甜蜜的话语,儿子却会用实际行动表达他对你的关爱。也许他会笨手笨脚地给你倒一杯水,也许他会积极地收拾好自己的玩具,表示他不用妈妈操心。了解男孩的这一特点,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自己家庭中的成年男性,比如父亲和丈夫。下一次你期待鲜花的时候,爱人却给你买来烤鸭,也许你会少一些怨气,多一分感激。

·帮助男孩认识他们的英雄主义

误区:4岁的儿子做什么事情都喜欢首当其冲。这孩子太莽撞了。

事实:这是男孩一种本能的反应。男孩通过“自我牺牲”来发现“我是谁”和自己的“个人力量”。他们在共同奋斗中和谐友谊,可以为了理想献身。所以家长要告诉他们冒险和使命的衡量标准,并给他们安排一些诸如“倒垃圾”的小任务,告诉他这些小任务也可以让家人很舒服。衣食无忧、万事不用自己操心的男孩只能学到很少的冒险精神,缺乏使命感。父母要鼓励男孩去发现自我价值并实现它。在鼓励中,告诉他最有意义的是实现价值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结果。

·教男孩学会自律

误区:邻家小妹妹刚走进房间,儿子就挥起手中的“金箍棒”打过去。不懂礼貌的孩子应该狠狠教训他。

事实:男孩有很强的进攻性,父母应该教育我们的孩子懂得自己的价值,了解一种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我们可以通过教男孩懂得价值观、道德观实现他的自律。电视节目、好的故事都可以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好的。

专家教会你如何正确夸奖孩子

夸奖也有负面影响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与赞扬,就像花儿需要阳光与雨露,但如果只是一味笼统地夸奖,而不注意方法,会使孩子产生盲目的优越感。这种长期缺乏以真实能力为基础的“自我感觉优秀”,容易使孩子过分依赖外界的赞美,形成脆弱的自尊。长大以后,会把自己的努力放在他人的评价上,一旦失去了夸奖与表扬,就无法接受,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也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孩子当然应坚持“夸奖为主”,但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要是夸奖孩子过度或过滥,教育孩子的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父母对孩子夸奖的目的在于激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适当的夸奖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对夸奖就形成了过分的依赖,而对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无原则的抵触心理。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夸奖,否则就不做。由此可见,父母过多过分地夸奖孩子,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一是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太多的夸奖,就会形成不愿意努力就想得到夸奖的心理。因此,遇到困难容易退却,缺乏信心,可能就很容易选择放弃。大量的溢美之词并不能帮助孩子树立长期的自信心,反而会让孩子在父母的夸奖声中自我陶醉。二是过多的夸奖还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讨父母的欢心。久而久之,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因为自己想做或喜欢做,而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这样一来,孩子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意识。三是过分的夸奖会使孩子成为爱虚荣、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孩子一旦自满起来,以后就很难纠正了。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长大以后之所以没能有所成就,正是源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所以,父母在夸奖孩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要在夸奖孩子的同时给孩子指出不足之处。因此,父母对孩子最好是“严在面上,爱在心里”。四是过多过分的夸奖,会带给孩子不必要的困扰。夸奖具有启发性和鼓励作用,但夸奖过多,会带给孩子压力,形成焦虑。五是过多泛泛的夸奖会让孩子逐渐“麻木”,不屑于再被夸奖。就好像如果父母不断地给孩子买玩具,孩子体会不到玩具的珍贵,只当父母是理所当然应该给他买玩具的人。夸奖也是一样的,不管是多好听的夸奖,孩子听多了就不觉得稀奇,对夸奖所带来的自豪感和快乐感就会渐渐迟钝,逐渐变得不以为然。对孩子应该有所夸有所不夸虽然赏识教育十分受推崇,但是父母不应该让夸奖成为孩子心中的太阳,没有它就发展不下去,生活目标不应该被夸奖而左右。夸孩子,有时是一种鼓励,能给他们带来自信,但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误导他们傲慢自大。所以夸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夸,不是无原则地戴高帽子,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比如夸孩子进步快,不夸他学习好;夸孩子的进取精神,不夸他居功自傲;夸他的自信,不夸他的自负;夸他不拘一格的创新,不夸他照猫画虎的模仿。这种夸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需要的,基本上有三个原则:夸具体不夸全部:有针对性地表扬,这样孩子容易理解,知道以后怎么做。夸努力不夸聪明:在孩子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不妨夸奖一下他,让他在鼓励中更加用心。过程的努力往往正是获得满意结果的前提。夸事实不夸人格:“好孩子”这样的词语明显是在夸人格。“好”是一个很抽象很虚无的概念,如果你长期将“好”字挂 嘴边,会让孩子觉得一顶大帽子压在头上,起不到鼓励作用,反而会成为压力。以前的父母信奉“不打不成材”,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父母更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这是两种极端,既不是教育原则,也不是教育艺术,更不是适用所有孩子的“绝招”。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应该中和一下,该夸奖的时候大力夸奖,该批评的时候严肃批评。赏识教育不一定就能夸出好孩子,减少对孩子的评价,特别是主观评价,否则孩子将会失去自我评价的能力。盲目夸奖孩子不可取,因为孩子习惯了事事被夸奖、被赞美后,一旦做好某件事情后,没得到夸奖或者表扬的话,他们就会感觉到生气和失落。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来自于他独立完成挑战,而不是父母的“夸奖”。父母要做的只是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孩子做成功的事情就行了,表示父母知道了,并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快乐。夸奖孩子也要讲究技巧6岁之前,孩子正是构建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依靠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所以,这种外界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评价客观中肯、包容接纳,孩子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对孩子不能盲目“夸”,孩子的自信和自我意识不是建立在别人的夸奖和表扬之上的,如果过度夸奖,只会让孩子依赖于这些,导致自恋自大或自卑这两方面的性格极端。有些父母可能要问:这样说的话,那是不是就不能夸孩子呢?当然也不是,夸孩子是给孩子的一种积极回应,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肯定和鼓励,并且通过父母给他的反馈来认识自己。所以,夸奖孩子是需要动脑筋、讲智慧的。一、夸奖要适时适当如果夸奖太多会使孩子的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处处优秀。我们夸奖的目的在于强化良好行为,通过赞扬让孩子理解行为的内在意义,逐渐获得成长的内在动机。当孩子在专心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时,根本没有必要去夸奖。否则会让孩子对夸奖形成依赖性,等夸奖一旦消失,原本的兴趣行为也就消失了。这样的夸奖,不利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也不利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感和主动感等个性品质。二、夸奖要态度积极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或是心情烦躁时,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给予随便的应付,敷衍孩子几句就了事了。这样容易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从而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父母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三、夸奖要重在描述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父母对他们的夸奖要具体到行为的描述上,比如“你帮妈妈摆碗筷,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真的很棒!”这样的描述性夸奖能帮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他人的评价上。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会慢慢学会自我评价,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对。四、夸奖要多夸努力父母对孩子的夸奖要少夸先天存在,多夸后天努力。外表的漂亮是天生的,夸奖多了易导致孩子自恋自负,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多对孩子的努力进行夸奖,认可他们的进步和表现,会使孩子受到鼓舞和激励。五、夸奖要两者结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性,父母如果能将“夸”和“奖”两者结合起来,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夸”以精神表扬为主,“奖”也有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需要和满足,甚至是一种促使其积极向上的动力。六、夸奖要鼓励为主鼓励与夸奖都是对孩子行为的正向评价,又稍微有所不同。夸奖重在结果,鼓励重 在过程,是对孩子努力的过程及行为进行恰当的描述。这样的夸奖有明确的指向,而且极具激励性,孩子特别容易接受。给孩子夸奖,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知和肯定的方式之一。但是父母应该懂得:把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表现为一味的夸奖会很危险。我们要爱孩子,但要有选择性地夸奖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过度、过滥夸奖的牺牲品,否则只会弄巧成拙。(兼职编辑:李颖怡)

专家教会你如何正确夸奖孩子

夸奖也有负面影响孩子的成长需要肯定与赞扬,就像花儿需要阳光与雨露,但如果只是一味笼统地夸奖,而不注意方法,会使孩子产生盲目的优越感。这种长期缺乏以真实能力为基础的“自我感觉优秀”,容易使孩子过分依赖外界的赞美,形成脆弱的自尊。长大以后,会把自己的努力放在他人的评价上,一旦失去了夸奖与表扬,就无法接受,无法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也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教育孩子当然应坚持“夸奖为主”,但事情都不是绝对的,要是夸奖孩子过度或过滥,教育孩子的效果不仅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事实上,父母对孩子夸奖的目的在于激励孩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适当的夸奖有利于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有些父母过分夸奖孩子,孩子对夸奖就形成了过分的依赖,而对批评,哪怕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无原则的抵触心理。这样的孩子往往缺少自我意识,他们做一点小事都希望得到夸奖,否则就不做。由此可见,父母过多过分地夸奖孩子,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一是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太多的夸奖,就会形成不愿意努力就想得到夸奖的心理。因此,遇到困难容易退却,缺乏信心,可能就很容易选择放弃。大量的溢美之词并不能帮助孩子树立长期的自信心,反而会让孩子在父母的夸奖声中自我陶醉。二是过多的夸奖还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的言行能够讨父母的欢心。久而久之,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是因为自己想做或喜欢做,而是因为这样做能够得到爸爸妈妈的夸奖。这样一来,孩子就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时间长了,就失去了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意识。三是过分的夸奖会使孩子成为爱虚荣、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的人。孩子一旦自满起来,以后就很难纠正了。一些潜质很好的孩子长大以后之所以没能有所成就,正是源于孩子的骄傲自满、狂妄自大。所以,父母在夸奖孩子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词,要在夸奖孩子的同时给孩子指出不足之处。因此,父母对孩子最好是“严在面上,爱在心里”。四是过多过分的夸奖,会带给孩子不必要的困扰。夸奖具有启发性和鼓励作用,但夸奖过多,会带给孩子压力,形成焦虑。五是过多泛泛的夸奖会让孩子逐渐“麻木”,不屑于再被夸奖。就好像如果父母不断地给孩子买玩具,孩子体会不到玩具的珍贵,只当父母是理所当然应该给他买玩具的人。夸奖也是一样的,不管是多好听的夸奖,孩子听多了就不觉得稀奇,对夸奖所带来的自豪感和快乐感就会渐渐迟钝,逐渐变得不以为然。对孩子应该有所夸有所不夸虽然赏识教育十分受推崇,但是父母不应该让夸奖成为孩子心中的太阳,没有它就发展不下去,生活目标不应该被夸奖而左右。夸孩子,有时是一种鼓励,能给他们带来自信,但有时也是一种伤害,误导他们傲慢自大。所以夸孩子,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夸,不是无原则地戴高帽子,要讲究方式和方法。比如夸孩子进步快,不夸他学习好;夸孩子的进取精神,不夸他居功自傲;夸他的自信,不夸他的自负;夸他不拘一格的创新,不夸他照猫画虎的模仿。这种夸对孩子来说才是最需要的,基本上有三个原则:夸具体不夸全部:有针对性地表扬,这样孩子容易理解,知道以后怎么做。夸努力不夸聪明:在孩子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不妨夸奖一下他,让他在鼓励中更加用心。过程的努力往往正是获得满意结果的前提。夸事实不夸人格:“好孩子”这样的词语明显是在夸人格。“好”是一个很抽象很虚无的概念,如果你长期将“好”字挂 嘴边,会让孩子觉得一顶大帽子压在头上,起不到鼓励作用,反而会成为压力。以前的父母信奉“不打不成材”,时代不同了,现在的父母更信奉“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其实这是两种极端,既不是教育原则,也不是教育艺术,更不是适用所有孩子的“绝招”。对于孩子来说,还是应该中和一下,该夸奖的时候大力夸奖,该批评的时候严肃批评。赏识教育不一定就能夸出好孩子,减少对孩子的评价,特别是主观评价,否则孩子将会失去自我评价的能力。盲目夸奖孩子不可取,因为孩子习惯了事事被夸奖、被赞美后,一旦做好某件事情后,没得到夸奖或者表扬的话,他们就会感觉到生气和失落。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来自于他独立完成挑战,而不是父母的“夸奖”。父母要做的只是用平实的语言描述孩子做成功的事情就行了,表示父母知道了,并和孩子分享成功的快乐。夸奖孩子也要讲究技巧6岁之前,孩子正是构建自我意识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依靠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所以,这种外界的评价是很重要的,如果这个评价客观中肯、包容接纳,孩子能正确认识到自己。对孩子不能盲目“夸”,孩子的自信和自我意识不是建立在别人的夸奖和表扬之上的,如果过度夸奖,只会让孩子依赖于这些,导致自恋自大或自卑这两方面的性格极端。有些父母可能要问:这样说的话,那是不是就不能夸孩子呢?当然也不是,夸孩子是给孩子的一种积极回应,孩子需要得到父母的认可、肯定和鼓励,并且通过父母给他的反馈来认识自己。所以,夸奖孩子是需要动脑筋、讲智慧的。一、夸奖要适时适当如果夸奖太多会使孩子的自我感觉良好,认为自己处处优秀。我们夸奖的目的在于强化良好行为,通过赞扬让孩子理解行为的内在意义,逐渐获得成长的内在动机。当孩子在专心做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时,根本没有必要去夸奖。否则会让孩子对夸奖形成依赖性,等夸奖一旦消失,原本的兴趣行为也就消失了。这样的夸奖,不利于孩子兴趣爱好的发展,也不利于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自主感和主动感等个性品质。二、夸奖要态度积极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或是心情烦躁时,对孩子所做的事情给予随便的应付,敷衍孩子几句就了事了。这样容易对应该充分肯定的好行为表现冷漠,从而影响了孩子的积极性。所以,父母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来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然后,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三、夸奖要重在描述当孩子做了一件好事的时候,父母对他们的夸奖要具体到行为的描述上,比如“你帮妈妈摆碗筷,做了力所能及的事,真的很棒!”这样的描述性夸奖能帮助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放在他人的评价上。在这种情形下,孩子会慢慢学会自我评价,知道自己哪些方面做得对。四、夸奖要多夸努力父母对孩子的夸奖要少夸先天存在,多夸后天努力。外表的漂亮是天生的,夸奖多了易导致孩子自恋自负,没有任何的激励作用。多对孩子的努力进行夸奖,认可他们的进步和表现,会使孩子受到鼓舞和激励。五、夸奖要两者结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性,父母如果能将“夸”和“奖”两者结合起来,教育效果将会更好。“夸”以精神表扬为主,“奖”也有适当的物质奖励,这样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需要和满足,甚至是一种促使其积极向上的动力。六、夸奖要鼓励为主鼓励与夸奖都是对孩子行为的正向评价,又稍微有所不同。夸奖重在结果,鼓励重 在过程,是对孩子努力的过程及行为进行恰当的描述。这样的夸奖有明确的指向,而且极具激励性,孩子特别容易接受。给孩子夸奖,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自我认知和肯定的方式之一。但是父母应该懂得:把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表现为一味的夸奖会很危险。我们要爱孩子,但要有选择性地夸奖孩子,不要让孩子成为自己过度、过滥夸奖的牺牲品,否则只会弄巧成拙。(兼职编辑:李颖怡)

本文Hash:11424fa0ec9b0c2a38d1ee88aaec0355aa47728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