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早上,我正站在幼儿园的大门口接待来园的小朋友,孩子们入园后都纷纷先到盥洗室洗手,当洗完手的小朋友回来等待晨检时,中班的浩浩小朋友突然冲到我面前告状,说东东用干净的毛巾沾水池里的脏水。我快步走到盥洗室,用严厉的声音问:“东东,你弄脏水了吗?”东东却不在意地点了点头。我有些生气,加重了语调问:“你为什么用干净的毛巾弄脏水,难道你不知道脏水里有病菌吗?”此时,我看到东东的眼里充满着一种渴求理解的目光,我俯下身来用和蔼的语气问:“东东告诉我,你为什么用干净的毛巾去沾水池里的脏水?”东东迫不及待地向我解释说:“园长妈妈,您不是跟小朋友们讲过要节约用水吗?我看到水哗哗地流到水池里,就马上用毛巾把水池里的水吸起来,这样就不浪费水了!”原来他是不想让那些水白白流掉,就借助自己在生活中感知到的毛巾能吸水的经验,想把水吸起来。我微笑地点点头对他说:“洗手时是要节约用水,可也要讲究卫生呀,水池里是小朋友洗过的脏水,你这样一来病菌就沾到了干净的毛巾上啦!”东东似乎明白了,点了点头说:“园长妈妈,以后我不再用毛巾去沾脏水了。”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幼儿在做某一件事情时常常不能按事情的客观规律全面思考,只凭着自己主观的经验进行推理。由于幼儿经验不足才会出现为了节约用水,忘了讲究卫生,用干净毛巾弄脏水的“错误”。如果我们不了解幼儿的这个心理特点,就会挫伤他们良好的动机。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探知到孩子最殷切的需要,便会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清纯和美丽,他们的那些“缺点、错误”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孩子们的“缺点、错误”我们又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面,正因为孩子们幼稚,才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和教育。

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

一位父亲对棒球非常痴迷,他很希望儿子跟自己一样也喜欢棒球。有一次他满怀希望地带儿子去棒球俱乐部看比赛,满以为儿子会非常兴奋,可没想到比赛开始才几分钟,儿子就吵着要回家:“爸爸,打棒球真没劲,我不想看了,我们回家吧。”父亲很是诧异地对儿子说:“你怎么会不喜欢呢?几乎所有的男孩子都喜欢棒球啊?”

儿子没有回答,而是转身走出了棒球场。父亲对此败坏,却也只好无奈地带着儿子回家。途中路过一片街心公园时,儿子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蹲在草丛里看蚂蚁、看蚯蚓以及其他小动物,还兴奋地告诉父亲:“爸爸,你来看啊,我终于看到了搬运东西的工蚁!”

父亲看到儿子的热情,内心产生了很大的触动,他觉得孩子喜欢什么总有他喜欢的道理。于是,回家后他跟妻子商量,取消给儿子报棒球兴趣班的打算,转而联系老师,拜托老师推荐儿子参加学校的自然科学探索小组。

以后的日子,父亲怀着一份好奇心,经常和儿子一起趴在地上观察小动物。父亲的参与让儿子非常兴奋,儿子经常会无比高兴地告诉他一些新发现,并与他交流心得。父亲从中不仅收获了儿子的尊重,还有那份比亲情还珍贵的友谊。

因为父亲懂得孩子的心,知道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世界,所以他才能收获孩子的尊重和友谊。而有了父亲的理解和支持,儿子的童年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快乐。

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叛逆的孩子

  特立独行的“侠客”,是勇敢还是偏执

  张华越来越讨厌上课了,只有语文课他才有些兴趣,其他学科的老师,用他的话来评价就是——水平都太差了,他们完全不能吸引我的兴趣。

  张华在课堂上睡觉的时候,好几次都被老师抓了现行。老师刚刚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了他几句,张华就大声嚷着老师不尊重学生,这样一来反倒搞得老师十分尴尬。张华在学校很“潇洒”地保持着我行我素的作风:学校规定穿校服,他就偏穿其他的衣服;学校不允许男生留长发更不允许烫发,可他就偏这样做。他不介意他人怎么看自己,他认为那些所谓的校规之类的东西是用来约束好学生的,而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尽管上次张华因为在校外喝酒被学校记了一次大过,张华也觉得无所谓。他觉得自己是在坚持“做自己”,这是“侠客”风范。令张华暗自得意的是,学校里还有一些自己的“粉丝”,都称自己为“大哥”,这让他更加坚持和学校作对。

  回到家之后,张华依旧一副点火就着的样子。“哎呀,你烦不烦啊?”张华对妈妈苦口婆心的教育显得心不在焉。虽然老师和妈妈每天都对他轮番轰炸,但是一点都不能改变张华在学校的“特立独行”。

  张华的父母长期两地分居,爸爸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很少和儿子沟通,但是只要儿子和自己张口要钱,爸爸出手从来不吝啬。爸爸希望自己的太太能够全面料理儿子的事情,自己则忙着在另一个城市开展自己的连锁店。张华长期和妈妈一起生活,但妈妈对张华的管教比较松散,一般都会顺从儿子,没想到现在儿子一回家就关上门把音乐放得很大声,想说儿子几句的机会都没有了。

  案例剖析

  许多孩子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会出现一些父母预料不到的变化。张华在课堂上不允许老师触及他的自尊,回到家不愿意让妈妈进入他的私人空间,这一切都是他自我保护的体现。在这一时期,不含技术水平的说教和唠叨等沟通方式都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他们很容易把父母和老师当成自我实现道路上的敌人,他们想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和独立,因此才会产生逆反心理。

  1.家庭的不良教育,是产生叛逆情绪的根源。

  案例中的张华长期得不到父爱,母亲又不了解孩子内心的变化和真正的需求,因此,再多的唠叨都只会被他看做是无用的废话。身为父母,理应担负起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的责任。对孩子的管教不过分钳制,也不放任自流。采取多沟通、多鼓励、多表扬、少责骂的“三多一少”的原则,争取用和风细雨的方式来解决代沟的问题。

  2.叛逆是一种勇敢,也是一种偏执。

  张华在学校特立独行,还有“粉丝”捧场,让他更加误以为和老师学校对着干就是勇敢,是侠客行为,是张扬自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不可否认的是,青春期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对周围权威束缚的挑战,是一种很强的生命力表现,但是,如果为了特立独行而特立独行,往往会走向偏执,最后害人害己,没有任何意义。

  3.叛逆的孩子都是在寻找自身的价值感。

  在以“学习成绩”为主流的校园生活中找不到价值感的孩子更容易在学校“反叛”,招惹是非,因为他们需要其他的途径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即便是大家都批评他,那也是对他的一种关注。因此,让孩子发展各种能力并让他找 价值感和良性的关注是消除孩子叛逆的一种途径。假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但是演讲口才好,或者善于歌舞,那么我们应有意培养孩子相关的能力,让孩子找到表现自己的机会来发挥自己的特长。当孩子的自信心上来之后,再带动学习方面的兴趣,要让孩子明白,学习是成功的途径,不是任何人身上的枷锁。只有消除了他们心中逆反的心理,才能进一步平稳情绪,进而在学习上取得进步。

  互动专区

  问: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最近变得很不听话。常常你让他做一件事情,他要不拖拖拉拉,要不阳奉阴违,有时候逼急了,他还会和你吹胡子瞪眼。朋友提醒我说孩子进入了青春期。我想问一下对于叛逆期的孩子在教育方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答:想要寻找到合理的教育方式,就要先找出产生心理叛逆的原因。而孩子产生叛逆,多半是由父母的不正当教育引起的。

  “父为子纲”,这是封建社会遵循的道德关系,这个道德关系至今仍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亲子关系。传统的家长深受此毒性教条影响,在家庭中家长专制,孩子只能处于从属的地位上。青春期的孩子,本身独立意识增强,正是要彰显自己的时候,专制型的家长容易触发孩子心底的反抗欲。想要让孩子把自己当成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就需要家长放下架子,真诚地和孩子交流,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一起去分析问题,商量解决的方法。

  而一些家长出于溺爱的保护主义,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好了。家长这样做无疑在向孩子传递一种贬低的暗示:你自己做不成,你必须依赖我。如此一来,子女渴望独立的想法和家长的做法截然相对,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还有一种溺爱的方式就是对孩子过于放任,什么都听孩子的,孩子没有边界,没有限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家长有时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来干涉孩子的行为,就会被孩子认为是阻碍自己的“自由”,形成冲突。

  由于认知的偏差,孩子可能会因为某件事情而产生对社会和他人的不信任感,从而产生自闭、抑郁等情绪,若是这种情绪得不到合理的调节,必定引发孩子更严重的叛逆心理。所以,在孩子犯错之后,身为家长,不要横加指责,而是要耐心去了解孩子那样做的理由,让他感到家长始终是接纳他们的,愿意去了解他们的,孩子就会放弃和你对抗的想法。

  问:知道孩子进入了叛逆的青春期,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样去合理引导他们呢?

  答:首先,青少年时期有叛逆心理是很正常的事情,完全没有必要过度担心。只是,在叛逆心理的怂恿下,孩子往往对家长有抵触的情绪,所以最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沟通方式。青少年有自己的价值观,家长应该明白没有哪一种价值观是绝对正确的,所以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完全套用到孩子身上,否则只能引起孩子心理的反感。你只需要告诉他们持有何种价值观的人将会有什么样的未来,然后把选挥权交给孩子自己,充分尊重他们自由和选择。

  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自己还要表现出多元化的思维,不要走进自己的死胡同。世界上没有唯一的答案,家长也没有权利去强迫孩子做出哪一种选择。

  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越自己本身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待彼此之间的关系和沟通方式,这样才会发现也许问题并不一定出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不顺从,往往会被父母看做是叛逆。所以,父母要学会谦卑,以不同的角度去对待孩子,保持冷静,控制住 己的情绪,尽量向孩子征求相关的意见。

  家长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不妨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以电子游戏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为切人点,走进孩子的内心,就能明白他们的真实想法。当孩子得到了足够的尊重,和父母能融洽相处,当然也就没有叛逆的必要了。

推荐阅读:宝宝叛逆期

本文Hash:f68be14b405f4222b989147d4df448e578e8dbb2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