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创造条件让孩子们拥抱春天

春季是出游的季节。近年来为了规避风险,很多中小学放弃了组织集体户外郊游的活动。对于这样的情况,您是怎样看待的?

初春时节,大自然无限生机。许多人都有学生时代和老师同学们集体户外郊游踏春的美好回忆,然而对于现在的中小学生来说,这样的机会怕是并不多。不时发生的安全事故、责任难以界定等系列问题都让学校感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近日,枣庄市第十五中学、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等山东中小学采取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陪同、学校协助的做法搞春游,让人看到中小学破解集体户外活动安全难题的希望。学校和家长们的这份探索精神值得鼓励。山东省中小学能这么做,其他地方是不是也可以?

家长委员会组织参与学校集体活动带来诸多好处。首先,家长参与学校集体活动,实行一对一陪同,有效增加了学生的安全保障,同时也减少了学校的安全压力。中小学生们正值爱动的年龄,如果只有一两个老师带着他们外出,确实存在很多安全隐患,而学生家长广泛参加,监管力量无形间就放大了很多倍。

其次,可以避免层层审批的程序制约,使活动的日常化得以实现。目前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为减少学生的安全隐患,往往采取简单的否定做法,即不管这些活动有没有意义,减少可能带来的追责才是要紧事,所以学校的很多活动也会就此作罢。而由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发起、组织学生活动,责任主体是家长委员会,在报批手续上自然就简便得多。

其三,这种亲子集体活动,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放松机会。现在许多家长也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平时很少能够放松下来和孩子好好交流;孩子周末和假期往往忙于写作业、上补习班。春游可以让家长和孩子都心安理得地放松一下。

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各地都要推动家长委员会建设。家长委员会建设得好,在监督学校工作、为学生减负、开展安全和健康教育等方面都可起到促进作用。看来,创造条件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到户外去,锻炼体能、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家长委员会可以有所作为。

放手,让孩子拥有创造力!

社会与家庭的原因,现在孩子的创造力越来越薄弱。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困难的机会相对于过去的孩子来说越来越少。他们可以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逍遥而自在,在他们的心中对于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是。这些孩子当前的任务:把学习学好就行。但是,当孩子长大成人去寻找工作的时候,品学兼优的孩子到处碰壁,宠儿在现实面前显得好尴尬,而那些从贫困地区走出来的孩子却显现了其特有的优势:坚韧不屈。无论他们碰到什么困难,这些孩子都会想办法解决。孩子们的现状让我们深思:怎样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记得上官子木的著作《创造力危机》的前言:来自中美教育比较的思考中写到:多数人认为,中国的高等教育虽然比不过美国,但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要优于美国,即我们是赢在了起点而输在了终点。美国小学四年级课本中涉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课程教法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学生要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失败了再重新做。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制作一个热气球上。与此相比,我国学校同类课程的教学则是,教师照课本讲原理,学生听讲后背熟即可。这样的教学方法同样出现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幼儿园的孩子年龄小,老师、父母帮办的事情相对而言更多。就如:小班的孩子使用小剪刀。对于刚进园的孩子来说特别明显的情况是:家里一直使用小剪刀的孩子使用小剪刀时不能说运用自如,但是也很灵活。但是,一些家长怕孩子弄伤手,不给孩子使用小剪刀,这些孩子把剪刀握在手里,连正确的握法都不会,更不用说剪了。还有就是这些孩子进园以后,碰到两位截然不同的老师:一个喜欢让孩子自己动手的老师、一位喜欢包办的老师。遇到这样的老师又出现了明显的两种情况:本来不会使用小剪刀的孩子在喜欢让孩子自己动手的老师引领中使用小剪刀越来越自如了。而另一个班的孩子还是在原地踏步,甚至还只是用小手在撕纸。

创造条件开发孩子的潜能

我曾经看过一本《人生悟谈》,这是我和儿子共同喜爱的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个人的身上都隐藏着原子能,只是很少有人能够点燃它;每个人的大脑中都有一座金矿,只是很少有人开采它。我觉得这话说得太好了,这就是说,每个人身上都有着一种巨大的潜能。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意义就在于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挖掘孩子的潜能。

王根善于表达。这虽然是个优点,但也反衬出一种缺点。因为口才比较好,自然会给人一种说得多、做得少的印象。这其实是一种辩证法,可不少家长偏偏不理解这一点,要求完美,求全责备,一定要在孩子身上实现所有的长处,而不许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规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对人本身认识的一种缺陷。按照这种理念去管孩子,会把孩子管成思想僵化、行为呆板的“痴呆儿”。

有的时候,有的家长会不服气地说:“你看王根多会说呀!”让王根听了感觉不是个滋味。我就坦坦荡荡地告诉他:“如果有人说你会说,这不是你的过错,是妈妈的错,因为妈妈喜欢那种性格开朗、具有快乐人生的孩子。别人怎么看你这并不重要,只要你在说的同时能做得更好一些就行啦!”

在我的鼓励下,王根很小的时候就对国际大专辩论赛十分感兴趣。那时辩论赛的电视节目往往都在深夜播放,王根为了看一场比赛,晚上睡觉自然就很晚。其时正是应试教育的高峰期,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重视分数、名次,哪里还有让孩子看电视的呢?而我却不然,我不仅鼓励他看,有时还和他一起看。蒋昌建、姜丰等大学生的形象,深深地扎根在他的脑海里,直到现在,这些优秀大学生们的优秀辩词,王根还能背上几段。

有一天,王根突发奇思妙想:“妈妈,我们小学生能不能也开展辩论赛呢?”对于他的这种想法,也许一些家长会觉得是一种“旁门左道”,可我不这么想,我觉得孩子感兴趣的事就是件好事,何况一个人没有想像,又哪里会有创造性思维呢?

于是,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且还帮助他设计方案,鼓励他和老师谈。然后,我跑到新华书店,买了厚厚一摞有关辩论、口才、演讲等方面的书。在他的班主任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首先在班级里开展起了辩论赛:“电视是敌还是友”“家长能否给孩子零花钱”等等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都搬上了班级辩论赛的赛场。

那一阵子,王根迷上了辩论,整天看书,写小卡片,找辩论的题目,这些自然会影响到他的学习成绩。王根是黑龙江省的“十佳少年”,在许多人的眼里,王根不应该是这样的成绩,应该是学习上的尖子。面对各种议论,我并不生气,因为我一直认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中等偏上就可以了。但我还是提醒王根:“现在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很重,要抓紧时间,尽快进入状态。”我开始调整家庭教育的“天平”,既重视孩子的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也对他参加活动有选择地“支持”。

王根上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正是香港回归前后,市里要组织一次香港回归的演讲比赛。王根在学校、区里都以第一名的成绩胜出,在全区教师教学现场会上,王根再次登台演讲,博得一致好评。这时区里通知王根参加全市比赛。得到这个通知,他的第一反应是妈妈是不会同意的,因为自己的学习成绩不佳。于是,他请来老师做我的工作。

当时我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做了一下换位思考。我小时候喜欢滑冰,可由于妈妈身体不好,我又是家里的长女,一有空闲妈妈就让我干家务,所以根本就没有 冰的机会。当看到别人家的小孩背着冰刀上冰场去的时候,我心里真不是个滋味。有一次大哥从大学回家,得知我的心思后,非常支持我,并让我在家里就穿好冰刀,他把我背到冰场,当时,我心里的高兴劲儿就甭提了,至今那个情景还历历在目。

于是一天下班后,我直奔新华书店,认真挑选了几本有关香港的书,放在了王根的书桌上。王根回到家里,看到我给他买的书,高兴得跳了起来,搂着我的脖子,幽默地说:“知我者,母也!”他告诉我,他根本没有想到我能同意。

还没等我提出要求,他就给自己定下了规矩:“妈妈,我一定认真参加比赛。比赛过后,我一定抓紧时间学习。”后来,王根认真读了我给他买的书,重新整理了演讲中的卡片。其中《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这本书对他的影响很大。

这次比赛是哈尔滨市中考加分赛,家长们都格外重视。由于我们夫妻俩工作忙,比赛那天我们都没有到场。尽管如此,王根还是拿了个大奖。主办单位的领导给我打来电话,非常兴奋地对我说:“李老师,你是怎么培养出这么个优秀孩子的……”

他向我讲述,王根的演讲是这次比赛的高潮,全场共鼓掌17次。本来王根是名副其实的第一名,但是由于本次比赛只给初三的学生加分,而且只有第一名才有资格加分,王根当时正在读初二,所以主办方想找家长谈一谈,让王根让出第一名,偏偏那天我们不在场。公布成绩,王根与第一名只差0.03分,听说此事引起了观众的一致不满。当主办单位向我解释这些时,我的心里是甜甜的。

王根一回到家里,就向我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比赛的情景,兴奋不已。至于最后的结果,他很有趣地说:“与第一名就差那么一点点,多亏了妈妈给我买的那几本书,功劳就归那几本书吧。”

本文Hash:4113aa6138e4cbb920601faea02131b442afb00a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