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父母每年花数万为孩子报兴趣班只为找玩伴

报名兴趣班多数为了给孩子多一门才艺,便于在日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武汉,有这么一群年轻父母每年花数万元给孩子报兴趣班,不为培优,只为找“发小”排“独”。

年轻父母新时尚:报一流兴趣班,不为培优

每年万元给伢找玩伴排“独”

“有人花钱吃喝,有人花钱点歌,有人花钱美容,有人花钱按摩,今儿我雇个好活,有人花钱,雇我陪人儿唠嗑。”这是宋丹丹在小品《钟点工》里的开场白。花钱找伴儿可别不信,在武汉,便有这么一群年轻父母每年花数万元给孩子报兴趣班,不为培优,只为找“发小”排“独”。

“又交了1万多元,学英语是其次,找几个玩伴儿倒是真的。”近日,家住汉口的刘女士在一家少儿英语培训班续交了一年的学费。不过,刘女士的目的有些不同寻常,“与其说是智力投资,不如说是感情投资。培训班上教的那些内容,我自己都有能力教,但孩子跟班上的几个小朋友玩得拢,比幼儿园的同学还亲近,经常一起出外聚餐、旅游。”

“刚刚玩了一趟苏杭,都是女儿兴趣班的朋友。”前些天,家住杨汊湖的陈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特意到苏杭去踏青,一同前往的不是孩子她爸,而是女儿美术兴趣班的几位小朋友及其家长。

陈女士说,女儿性格比较内向,在幼儿园里也不爱主动跟老师、小朋友交流。她有意帮女儿打开社交圈,曾几次约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一起活动,但因家长时间很难合拍,活动屡屡“流产”。去年,她给女儿报了少儿英语培训班、美术兴趣班,虽然一年学费近2万元,每周只有3节课。“真正一起学习的时间很少,课下结伴玩的时间还多些,平时经常一起聚餐,之前还去过长隆野生动物园、香港迪士尼乐园、深圳欢乐谷,下次准备去长沙玩一玩,女儿现在总算有两个比较稳定的‘小联盟’了。”

“家长原本都不认识,就是因为孩子个性相投才走到一起的。大前年去的泰国普吉岛,前年去的新加坡,去年暑假去了马来西亚的沙巴,今年计划去趟欧洲或是美国。出去一趟少则一两万,多则四五万,主要是想让孩子开开眼界。”家住常青花园的张妈妈格外注重帮女儿打造自己的社交圈,除了要有“闺密”,还要有青梅竹马的异性朋友。“如今都是独生子女,学习压力又大,如果没几个朋友,这样的童年还有什么乐趣?”

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位年轻父母,均表示对孩子缺少玩伴儿这一问题深有同感。其中,有6位家长认为引导孩子交朋友的形式多种多样,没必要花那么多钱。也有家长表示,各人有各人的圈子,花多少钱肯定是量力而行,经济条件好的多花些钱也无可厚非。

为孩子报兴趣班先看年龄

  近年来,兴趣班火爆并呈现低龄化趋势,学龄前儿童已成为主力军,一个孩子同时参加多种兴趣班的也不鲜见。据悉,2009年春晚结束后,引发魔术热潮,竟有学校预计推出魔术兴趣班。现在的家长们普遍认为以后社会竞争很激烈,孩子早学早出成果,学龄前阶段时间充裕,多选择钢琴、美术、围棋等项目。一旦入学,有了升学压力,艺体类培训就为英语、数学、作文等学科类培训让步。暑假即将来临,家长开始犹豫到底该为孩子选择什么样的兴趣班?对此,我们请教了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师钱老师,为家长指点迷津。

  “兴趣班”三大雷区,家长勿踩

  兴趣班,顾名思义,就是能让孩子比较兴奋,很感兴趣,能给他们带来乐趣。但是绝大多数的家长可能会把兴趣班与“特长班”混淆起来。事实上,两者所持的宗旨并不相同。兴趣班意在令孩子快乐,因快乐而收获着能力;而特长班则是一种快速成长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孩子在某项技能上有飞速发展。但是,越来越多的家长在如何为孩子选择兴趣班上表现得很盲目,甚至心态也越来越不健康。

  第一、攀比、从众心理。很多家长为孩子报了很多的兴趣班,期望孩子能全面开花,生怕自己的孩子被别人的孩子比下去,这与家长功利性太强或盲目攀比心理有关,选择哪种兴趣班,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能力,要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否则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第二、家长一厢情愿。很多家长会按照自己的兴趣为孩子选择。把自己过去童年时未完成的理想,强加给孩子,把自己错过的、想学的东西,转移给孩子,让孩子去实现。

  第三、社会流行什么就学什么,跟风现象较为严重。

  为孩子选择适龄的兴趣班种类

  钱老师表示,兴趣班种类非常多,但是很多家长的“超前教育”心理,并不适合孩子的身心发展。如过早的让孩子去学习钢琴、跆拳道、国标舞、围棋班等。

  我个人建议这些兴趣班最好在孩子五六岁后再开始进行,如钢琴,其设计手指的灵活程度、乐谱认识等,对于很小的孩子来说,手指发育还不成熟,力度、跨度等都不够。

  舞蹈类的兴趣班建议在6岁以后学习,因为孩子的骨骼发育对身体生长非常重要,如果家长过早将孩子送去学习,还是要做好衡量。围棋这种益智类的兴趣班,则需要一些抽象思维等,而从科学角度来说年龄越小思维越简单。

上一篇

1/2

下一页

父母该不该为孩子报兴趣班

  有关1-3岁宝宝早教班的作用,我个人的理解是,在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引导宝宝去认识自己和接触新事物,在自然的环境中帮助宝宝培养起一系列的兴趣和习惯,并鼓励宝宝与其他同龄孩子一起互动。由于3岁之前的宝宝不以知识性导向的学习为主,一切技能性的学习起码可以等到至少3岁之后,因此,我更喜欢把这个阶段的婴幼儿活动通称为“兴趣班”。

  兴趣班很有必要

  在宝宝满1岁之后,对周围的事物开始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1岁后宝宝白天睡觉的时间开始减少,这样就有大段空余的时间,正是宝宝认识新鲜事物的好时光。因此,妈妈的作用就是帮助宝宝安排时间、管理时间。

  对1-3岁的宝宝来说,他们需要的是鼓励肢体锻炼,促进四肢平衡,同时能够刺激手眼耳协调的活动课程,许多课程鼓励父母参加,所以也可以称为 “亲子班”。

  当宝宝慢慢长大,过渡到3岁之后,宝宝白天的睡眠规律更为固定,时间也相应减短,白天有了更长的空闲时间,此时可以让他参加一些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兴趣班(也叫“早教班”)但是要注意,仍应该让宝宝在玩乐中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下身心并进地健康成长。

  第一招:兴趣班,以宝宝的兴趣为主

  既然是兴趣班,一切都应该从宝宝的兴趣出发。那么,究竟如何为宝宝挑选兴趣班呢?

  首先,可以从宝宝的日常生活入手,去发现宝宝的兴趣所在。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妈妈需要细心观察,仔细聆听,多跟宝宝一起参加各类活动,在亲子互动中耐心寻找。

  如果暂时实在看不出宝宝有什么特别兴趣,妈妈则可以创造环境去引发宝宝的兴趣。当然,妈妈要先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积极地去进行多方面地尝试,为孩子寻找和创造机会,让他表现出潜在的兴趣。

  记得半年多前,我发现3岁的小儿子响响喜欢唱歌,但带他去观看少年合唱队的课程,他又怕羞不愿加入。于是我带着他随意地参加了一些与音乐相关的活动,在一个小朋友打鼓的兴趣班里,他一下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回家后我就问他:“响响,你想跟那些小朋友一起打鼓吗?”儿子清脆地回答:“想!”于是第二天我就带他再去上了一次45分钟的体验课。在课上他非常雀跃,下课后还不断问我,什么时候可以再去上课。

  第二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如果说宝宝的兴趣是种子,那么父母的角色就是为宝宝寻找一块合适的土壤。让宝宝的兴趣可以生根发芽,健康成长。就大多数年龄稍长的宝宝来说,参加早教班多半都有个特点,就是父母俗称的“3分钟热度”。宝宝在刚去上课的第一、第二次都是情绪高涨,第三次就哭丧个脸回来宣布:我再也不去那个早教班了!

  这时,父母要特别冷静,切忌打骂,责备,甚至说出诸如“我为你付了这么多钱,你怎么可以浪费”之类的话,否则会对年幼的孩子产生非常消极的影响,很可能让孩子更加封闭自己的感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冷处理,父母先细心观察,对状况做出分析,到底这个早教班真的不是宝宝的兴趣所在,还是中间某个环节出了小问题,让宝宝不愿意继续这个“兴趣”。

  我的大儿子学了4-5年钢琴,之后对钢琴的兴趣渐渐淡了下来。我问他是否愿意停止钢琴练习,他又不同意。因此,我分析可能这几年都是老师一对一的学习模式,对一个孩子来说,时间久了,难免生厌。于是,我想帮他换一种学习方式和环境。我去了他学校找乐队老师商量,老师觉得既然孩子有钢琴的底子,那就可以让他参加乐队打鼓。在乐队排练的第一天,儿子很开心,可是第二次回来后就大哭,表示再也不愿意去了。我跟他聊了两次,他都没跟我具体说明原因。于是我就给他的老师写邮件,老师说孩子表现很好,很努力,只是不熟悉乐队的排练方式。回家后我向他转达了老师的夸奖,也告诉他乐队队员都很喜欢与他合作,于是他放开心怀,对我解释说可能因为他是个打击乐新手,在讲究合作的乐队中没有自信,怕拖累了别人,也对整个乐队不负责任。找到了原因后,我就和他的钢琴老师协商,让他每次上课时练半小时钢琴,另外半小时用来补打击乐的内容。2个星期后,再从乐队回来时,就见儿子又眉开眼笑了。

  因此,当父母为宝宝选择好了合适的早教班后,千万不要认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了。父母此时的角色应该是一个护航者,做一个有心人,及时发现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迅速解决问题,从而让孩子可以快乐地学习下去。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本文Hash:b1f3beaacdf4066495af0f1d34c07060522933ab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