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家园合作使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

导读:针对新入园幼儿的行为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合作,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从家庭进入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是幼儿生活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幼儿经历这一转折,便会在生活习惯、行为要求、生活环境等方面带来一些不适应,并导致幼儿许多行为问题的出现。本文通过对新入园幼儿的行为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加强家园合作,帮助新入园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一、新入园幼儿的行为分析通过笔者从事幼教工作多年来的观察分析,新入园幼儿其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新环境无所适从。现在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衣、食、住、行、玩全在成人无微不至地关心、照料和陪伴之下。进入幼儿园后,面对的是陌生的教师和小朋友,在陌生的环境中,孩子会觉得安全受到威胁,有的孩子表现得很拘谨,扯着家长的手不放;有的孩子则大哭大闹。2、不适应幼儿园的作息规律。入园前,孩子在家中多由老人看管,起居一般没有规律,随意性很大。进入幼儿园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规律,使幼儿很不习惯,感觉受到了限制和约束,因而不愿上幼儿园。3、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专横。在家中,幼儿总是独享玩具,遇到困难时,长辈就会给予解决。而幼儿园是一个大家庭,大家一起玩,一起游戏。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在集体活动中处处要占上风,独占玩具,要强争先,不懂得谦让,不能达到目的的时候,往往要耍赖、嚎哭,因此这类孩子也不愿上幼儿园。4、脱离集体,单独行动。这类孩子入园后,对幼儿园的生活并不胆怯,一到班上就能自由活动。但只是单独活动,即使教师组织集体活动,也不和小朋友一起玩,孩子这种行为问题,主要是由于入园前与人交往甚少,缺乏交往技能,在家庭中已形成了单独活动的习惯所致。5、缺乏锻炼,情绪紧张。这类幼儿入园后并不大声哭闹,但情绪压抑紧张,不说话、不与小朋友交往,不参加教师组织的活动,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这类孩子入园前大多胆怯,缺乏锻炼,自理能力很差,并习惯于一对一的讲话方式,入园后不敢在老师和集体面前提出自己的要求,有的孩子甚至想大小便也不敢说,结果导致很重的心理负担,而不愿上幼儿园。二、加强家园合作,帮助幼儿尽快适应集体生活针对新入园幼儿的行为特点,笔者认为教师和家长应加强合作,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入园关,尽快适应集体生活。教师和家长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做好入园前的家访工作,为幼儿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幼儿报名登记后未入园前,教师就应逐一地进行家访。家访时,教师要与幼儿亲切交谈,可送幼儿一件自制的小礼物,消除幼儿的陌生感,留给他们和蔼可亲的第一印象。教师通过与家长交谈,可了解幼儿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生活规律和家庭教育状况,并指导家长为孩子入园做准备工作。教师可邀请家长带孩子熟悉一下幼儿园的环境,让孩子玩园里的玩具,带幼儿观看小朋友做游戏的快乐场面,激发幼儿入园的愿望。2、家园配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家长为幼儿报名后,教师便将班级的一日活动安排表,发给家长人均一份,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时间,指导家长为幼儿安排相应的作息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幼儿会养成良好的规律,入园后能较快适应幼儿园的 息时间。3、取得家长信任,正确对待来园后哭闹不止的幼儿。有些家长送孩子入园后,因为不放心,工作间隙常跑到幼儿园活动室的窗外看望孩子,一旦被孩子发现后便纠缠不休。作为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家长为人父母的心情,在一日生活中耐心细致地照顾好幼儿,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笑脸、真正的爱心唤起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有趣的游戏吸引他们,使幼儿在幼儿园中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将依恋亲人和家庭的情感逐渐转移到幼儿园中来,从而消除家长心理存在的“不放心”因素,进而对教师的工作产生由衷地信任、理解和支持。对于来园后哭闹不止的幼儿,家长首先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可和孩子讨论一下,“你上幼儿园了,而领导的小弟弟、小妹妹为什么不能上幼儿园?”使幼儿懂得因为自己长大了,才可以到幼儿园学本领,从而产生上幼儿园的自豪感。其次,对于哭泣闹不止的幼儿,家长要保持理智,一旦送孩子入园,无论他怎样纠缠哭闹,家长都应坚决果断地离开。入园的最初一段时间,教师可建议家长早点接孩子离园,家长切不可因孩子哭闹,而中断送孩子入园,否则,会使孩子产生只要我哭泣闹,就可以不上幼儿园的想法,再送孩子入园时,会引起更强烈地哭闹,从而延长入园的适应期。4、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教给幼儿交往的技能。幼儿间相互不熟悉,缺少交往技能,是幼儿不愿来园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教师和家长应相互配合,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机会,使幼儿尽快熟悉起来。如:可让幼儿将家中的玩具带到幼儿园中和小朋友交换着玩,这些丰富多彩的玩具对幼儿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每个幼儿都非常想玩别人的玩具,这就为幼儿提供了借玩具、还玩具、交换玩具这样一个良好的交往机会。幼儿相互认识后,便喜欢与同伴交往,但由于缺乏交往的技能,在交往过程中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因此,在创造交往机会的同时,必须教幼儿一些交往的技能。首先,要在交往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使幼儿懂得只有懂礼貌的人,大家才愿意跟他一起玩。幼儿交往中的好例子,可用情境表演的形式重现出来,让幼儿模仿学习,对于那些“自我为中心”的幼儿,教师应加强对他们进行行为准则方面的教育与训练,并通过故事等形式耐心引导,在一日活动中,应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对他们进行表扬鼓励,并将他们的进步反映给家长,让家长也给予他们相应的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使他们自觉进步。5、家园合作,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高了,自信心也会随之增长,适应能力也会相应增快。在家中,家长应让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利用开放日,请家长来园和孩子一起玩,从而增进教师、家长、孩子之间的感情,达到使家长乐于与幼儿园配合的目的。总之,新入园的幼儿适应集体生活总得有个过程,要缩短适应过程,需要家园双方密切合作,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下力气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过渡,尽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兼职编辑:李颖怡)

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入园生活

摘要:如何让幼儿尽快适应入园生活,9月,是一个令新生家长期待中夹杂着焦虑的月份。尤其是小班新生入园时,幼儿在生活习惯、活动方式和交往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表现就是哭闹,有的还会出现憋大便、..

9月,是一个令新生家长期待中夹杂着焦虑的月份。尤其是小班新生入园时,幼儿在生活习惯、活动方式和交往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会出现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其突出表现就是哭闹,有的还会出现憋大便、喝水少、吃饭难、拒绝玩幼儿园玩具、不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等行为。

上幼儿园是幼儿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生活的第一步,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生活转变为陌生、具有约束力的集体生活,会给幼儿带来不少心理压力,从而产生不安感。因此,大多数幼儿都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其时间长短根据幼儿的年龄、性格、家庭的抚养方式、生活习惯以及来园后接触到的老师和其带领方法决定。如何稳定新入园幼儿的情绪,使其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实现第二次“断乳”呢?

幼儿园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良好的环境能给人带来积极的影响。只有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环境,才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育活动应该生活化、娱乐化、随机化,让幼儿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有意或无意地接受教育,自然轻松地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能力。还要根据每个幼儿的不同需要,用关爱的目光、鼓励的微笑、赞美的语言、亲切的拥抱来进行交流,帮助幼儿消除不安,逐步对老师形成依恋。

家庭

家长一定要信任幼儿园和孩子,千万不要因孩子的哭闹而尝试让他停几天再上幼儿园。幼儿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是正常的,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时总会有情绪,家长要有心理准备。如果因为心疼孩子而妥协,只会强化其哭闹行为,使其更难适应幼儿园生活。所以,一旦将孩子送进幼儿园就一定要“铁石心肠”,尽快离开孩子的视线,不要长时间滞留在幼儿园,否则会影响幼儿园的正常教学秩序,延长孩子的适应过程。

教孩子大胆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有的幼儿在刚入园时常常不敢去洗手间,尿湿了裤子也不敢告诉老师;有的吃饭时没吃饱,想吃多点却不敢向老师说明……家长要教会幼儿应注意的有关事项,比如知道自己的学名,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如大小便、口渴、饥饿等。另外,还应让孩子学会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如“早上好”、“再见”等,告诉幼儿在园不能独霸、争抢玩具。

此外,要耐心倾听孩子的讲述,利用家园联系册、写纸条、打电话等形式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坚持幼儿园、家庭要求一致,并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相信孩子一定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如何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_幼儿入园

宝宝上幼儿园了,从一切依赖父母到自己独立思考处理一些事情,这期间肯定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作为家长该如何面对刚入园的孩子?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呢?

“狠心”面对孩子的哭闹

孩子刚到幼儿园肯定会哭天喊地的,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步一回头地想看看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担心孩子是否受得了。

对此幼儿园的老师认为,不要怕孩子哭,一定程度上孩子的哭是表面现象,是哭给家长看的,送完孩子后要赶紧走,其实家长走后,大部分孩子就没事了,因老师会有许多方法平息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不生病的话,家长应坚持送,千万不要因孩子的哭闹而中断。家长要给孩子多讲一些上幼儿园的好处,比如有许多玩具、好多小朋友一块玩、还可学习知识等,告诉他“孩子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要上班一样,这是任务”。千万不要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幼儿园,把你全托”等“灰色”语言,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那样孩子就更不愿意去了。孩子刚上幼儿园,心理上一时可能受不了,接孩子时尽可能早一点,接完孩子后对他抱一抱,亲一亲,肌肤之亲会给孩子一种安慰,让他感到不是妈妈不要他了,妈妈还是很喜欢他的。

张爱华教授认为,在孩子刚开始的适应期,家长不能太心软,不要中间到幼儿园去看孩子,可以把孩子的一些生活习惯告诉老师,为孩子准备好必备的衣物等,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

如何面对孩子的反常情绪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后,变得动不动就爱发脾气、闹情绪,家长就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天大的委屈,对此不知所措。

幼儿园老师认为,幼儿园的常规多,孩子会感到憋得慌,如想玩具时老师不让玩,不想睡觉时老师非让睡,而回家后,就彻底放松了,发一下小脾气也很正常,但孩子闹脾气时,先不要管他,让他先把脾气发出来,然后再去安抚,给他讲道理。对有些孩子无原则的哭闹,家长不能一味迁就,一味顺着孩子,要有原则,不能做的事就是不能做。但孩子哭完,要注意让孩子喝点水,以免上火。

张爱华教授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接受的是幼儿园里的一些规矩,肯定不像在家里那样自由,感到受限制和约束,家是孩子最温暖最舒适的港湾,回家后释放出来是好事,比憋在心里好得多,对此家长不要紧张,但如果出现的烦躁、哭闹得超乎寻常时,家长要主动与老师沟通一下,向老师问问孩子的情况,看看是不是孩子在幼儿园时,老师表扬别的小朋友了,没有表扬他(她)引起的等,让老师帮着鼓励说服教育。

节假日生活要规律

一过礼拜天节假日,家长就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待了一周,肯定受了不少委屈,于是想方设法带孩子出去玩,给孩子买好吃的好玩的。

幼儿园老师说,一到周一,就有孩子闹病,大多是因为礼拜天家长带着孩子出去玩、走亲访友等饮食不节造成的。孩子回到家里,想吃什么吃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想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睡觉,刚刚开始的幼儿园的有规律的生活全被打乱了。孩子礼拜天在家里的生活最好与幼儿园的生活同步,不要让孩子暴饮暴食,要继续午睡,一开始可能不太好,要慢慢来,不要放弃;平时晚上把孩子接回家后,有些孩子感觉饿了,家长可以让他适当喝点稀的,如粥、奶等,但不要让孩子吃不易消化的东西,如肉等。

张爱华教授认为,孩子在家 生活要尽量有规律,如用餐时间、活动的时间、午休的时间、晚上睡觉时间等,尽量与幼儿园大体一致,家长不要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受了什么天大的委屈,不要放纵孩子,按幼儿的一些正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让孩子慢慢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否则,孩子再到幼儿文章导航:97318

本文Hash:0e09a387054f8bbac6db6e0a4e8f3da6560be10a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