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玩具

孩子们都有着自己的玩具,而那些玩具都是别人送的或是家长自己买的,家长有没有想过让孩子自己制作自己喜欢的玩具呢?下面就让我们看一个例子。

孩子更喜欢自己制作游戏

天明老师是大年三十的凌晨到达北京的,在我家住了4个晚上。2月2日和3日,天明老师举办了两天的手工活动。第一天手工内容是为幼儿园做布口袋和娃娃用的小被子。参加者,最高峰达到25位,还不包括孩子的人数。回想去年9月天明老师在我们园办的手工活动,外面来参加的人仅仅两位,真的是今非昔比。第二天,一对美国夫妻带着两个可爱的女儿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他们很喜欢华德福教育,可惜住的地方离我们园实在太远了,出租车要开45分钟,否则一定会把孩子送过来。第二天我们用毛线做娃娃。

参加我们活动年龄最小的孩子才1岁2个月,她的妈妈第二天打电话告诉我,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开心、活跃了。我想如果我们园真的有那么神奇的效果,可能是因为,每一位来参加活动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都带来美好的愿望,置身其中的孩子被感染了。

我问天明老师为什么华德福幼儿园要求老师为孩子做玩具?她说除了让孩子看到一件玩具是怎样一步步完成的外,孩子对老师亲手做的玩具感到特别亲切,孩子从中还能学到如何使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所需要的东西,而不是依赖金钱或向父母索要。这个假期,至今我已经花了16个小时为幼儿园的孩子们织了四个小包。

Freya说在幼儿园里,老师做玩具还能给孩子树立榜样,无论一件事情是喜欢做还是不喜欢,都必须坚持下去,直到完成。现代社会,有些人过于随心所欲,高兴起来,就做做某件事情,不高兴了就放弃。这不是对待工作和学习的良好态度。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培养做事情的意志力。

两年前我在英国读到一篇文章――《玩具的暴政》,文章对商业化的玩具进行了猛烈抨击,我复印了一份珍藏至今。天明老师走后,我节选翻译如下:

圣诞节,是美好的季节,也是暴政的季节。它是孩子们勒索父母购买各种各样玩具的时候。玩具就像毒品,人为地刺激孩子的意识。它们使孩子上瘾。孩子对玩具的需求永无止境。并且,就像毒品一样,它们把我们的孩子变成生性怪僻、贪得无厌的消费者,这样的消费者永远追求最新的时尚,他们的想象力和健康快乐遭到摧毁。

因此,千万不要给小家伙买玩具。包装一个大的空纸盒子,看看孩子能用它玩出什么花样。去年我就是这么做的,它变成了一艘船,航行在客厅地毯的海洋上。不幸的是,这么做可能使你成为本世纪最不受欢迎的家长。孩子被电视广告俘获,变成了一定要满足愿望的小魔鬼。当广告转变为同龄人的群体压力,这种欲望使孩子对玩具的数量、精致程度、价格极其敏感。如果孩子得到的圣诞礼物是一个空纸盒,即使让他们玩上了数个小时,在学校的操场上他们怎么能抬得起头来?孩子和家长拿不出最新的时尚玩具,感到不安和孤立。因而,家长和孩子一样,也被玩具的暴政控制。

小编总结:如今,玩具只能够吸引住孩子一时的好奇心而让孩子们进行消费。慢慢的孩子就习惯了去买玩具变成一个只会消费的消费者。孩子自己制作玩具,一、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自己需要的:二、让孩子体会自己动手的乐趣。此外,家长们更要和孩子们进行互动多鼓励孩子。

玩,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

心心是幼儿园大班的小女生,从小就喜欢玩扮家家,常常逼着爸爸妈妈和自己玩幼儿园的游戏。她要当幼儿园老师,让爸爸妈妈当小朋友,有时还会很严肃地批评“小朋友不乖”。前几天,心心妈妈带她去星期八小镇玩角色体验,“让她一次玩个够。”但最终,心心和妈妈回家时都很不高兴。妈妈说:“心心只玩那些没什么意思的游戏,空姐、消防队员等都不去当,我在一旁干着急。”心心也撅着嘴:“妈妈管头管脚,玩得一点儿也不开心。”

这种情况现在很普遍,家长怕孩子吃亏,催着逼着孩子参与一些大人认为很好的游戏,但宝宝们却有不同看法。一些早教专家建议父母:既然是游戏,就要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适当地鼓励是可以的,但千万别硬逼着孩子玩。

从鼓励发展成了强迫

在不少游乐场,父母总喜欢指挥孩子玩这个玩那个。在翻斗乐里,5岁的星星就喜欢躺在海洋球里“享受”。站在场外的妈妈却催着她起来去玩别的项目。星星很不情愿,应付性地滑了两次就又躺进海洋球里了。

萌萌近来特别喜欢玩沙子,附近有人家在盖房子,门前堆了一堆黄沙,萌萌吃过饭就拿着勺子、铲子溜到沙堆上去玩了。难得独自活动,萌萌蹲在地上,铲沙、扬沙、装沙,忙得不得了。扬起来的沙子难免粘在衣服上,但萌萌妈妈认为,能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没有什么不好。

■专家点评

经常看到内向的孩子被父母逼着玩,在一些充气游乐垫上,胆小的孩子不敢爬最高的“小山”,爸爸妈妈就会板起面孔“鼓励”他:快去,你不去,咱们就回家不玩了。多数孩子会哭丧着脸玩。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与判断。聪明的孩子会先站在一旁观察,当确定自己有能力参与这个游戏,能从游戏中获得乐趣,才会积极参与。当他没有把握时,父母不要鼓励——失望——强迫孩子,否则游戏就起不到让孩子放松与愉快的作用了。

真正的教育不露痕迹

毛毛和许多6岁的孩子一样,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喊着要买。爸爸妈妈经常教育他,父母赚钱不容易,生活要节俭,可小家伙压根没概念。妈妈带他体验了飞行员、警察、建筑师和糕点师等职业。5份工作加起来才赚了25E币,做个蛋糕要花18E币,毛毛就知道心疼了,坚决不肯再花20E币买袋爆米花,只说要把剩下的“钱”存起来——有利息。毛毛妈妈趁机教育他:晓得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吧,以后还要不要再乱买玩具呀?小家伙想了想,很懂事地说知道了,让爸爸妈妈听了备感欣慰。

■专家点评

不少孩子很烦父母在耳边唠叨,家长也很为难:不多说吧,孩子根本听不进去,多说吧,自己也嫌自己啰嗦。所以,不妨让孩子亲身体验一下,有了真实感受,比一百遍说教更管用。

不妨问问孩子的喜好

琳琳家的小区有个儿童游乐场,奶奶经常带她去玩。星期天人多的时候,奶奶会替她守着秋千架,一有空,她就大叫琳琳:快来,秋千架空了,你来荡吧!可琳琳却不领情:我不喜欢玩,你荡吧!一句话说得奶奶哭笑不得。

丫丫妈妈带她去科技馆玩,总是希望丫丫能多体验一些项目:咱们去“食物之旅”吧。丫丫却有些怕黑的地方,不愿意去,实在被逼无奈了,就闭着眼睛捂着耳朵进去,不看也不听。

去星期八小镇的心心也一样,正在押运公司外面排队,妈妈看到对面报社正空着,就建议她先去做小记者。心心不乐意了,磨了半天冷不丁说了一句:“妈妈,你就不能问问我喜欢做什么吗?”家长总觉得是为孩子好,但小小年纪的孩子却感到了郁闷 。

■专家点评

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许多家长开始总是抱着这样的原则带孩子玩。可一旦真的去玩了,却总忍不住要指手画脚,甚至事先忘了问问孩子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我们喜欢孩子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却又怕他因为没有经验而吃亏,剥夺了孩子自由安排的权利。

希望家长能尊重孩子的感受,让自己的宝宝在所谓的“吃亏”中积累经验,快乐成长。当我们尊重了孩子,孩子也会乐于主动听教。(雨燕)

玩,就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

心心是幼儿园大班的小女生,从小就喜欢玩扮家家,常常逼着爸爸妈妈和自己玩幼儿园的游戏。她要当幼儿园老师,让爸爸妈妈当小朋友,有时还会很严肃地批评“小朋友不乖”。前几天,心心妈妈带她去星期八小镇玩角色体验,“让她一次玩个够。”但最终,心心和妈妈回家时都很不高兴。妈妈说:“心心只玩那些没什么意思的游戏,空姐、消防队员等都不去当,我在一旁干着急。”心心也撅着嘴:“妈妈管头管脚,玩得一点儿也不开心。”

这种情况现在很普遍,家长怕孩子吃亏,催着逼着孩子参与一些大人认为很好的游戏,但宝宝们却有不同看法。一些早教专家建议父母:既然是游戏,就要让孩子玩自己喜欢的。适当地鼓励是可以的,但千万别硬逼着孩子玩。

从鼓励发展成了强迫

在不少游乐场,父母总喜欢指挥孩子玩这个玩那个。在翻斗乐里,5岁的星星就喜欢躺在海洋球里“享受”。站在场外的妈妈却催着她起来去玩别的项目。星星很不情愿,应付性地滑了两次就又躺进海洋球里了。

萌萌近来特别喜欢玩沙子,附近有人家在盖房子,门前堆了一堆黄沙,萌萌吃过饭就拿着勺子、铲子溜到沙堆上去玩了。难得独自活动,萌萌蹲在地上,铲沙、扬沙、装沙,忙得不得了。扬起来的沙子难免粘在衣服上,但萌萌妈妈认为,能让孩子做喜欢做的事,没有什么不好。

■专家点评

经常看到内向的孩子被父母逼着玩,在一些充气游乐垫上,胆小的孩子不敢爬最高的“小山”,爸爸妈妈就会板起面孔“鼓励”他:快去,你不去,咱们就回家不玩了。多数孩子会哭丧着脸玩。

其实,孩子有自己的选择与判断。聪明的孩子会先站在一旁观察,当确定自己有能力参与这个游戏,能从游戏中获得乐趣,才会积极参与。当他没有把握时,父母不要鼓励――失望――强迫孩子,否则游戏就起不到让孩子放松与愉快的作用了。

真正的教育不露痕迹

毛毛和许多6岁的孩子一样,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喊着要买。爸爸妈妈经常教育他,父母赚钱不容易,生活要节俭,可小家伙压根没概念。妈妈带他体验了飞行员、警察、建筑师和糕点师等职业。5份工作加起来才赚了25E币,做个蛋糕要花18E币,毛毛就知道心疼了,坚决不肯再花20E币买袋爆米花,只说要把剩下的“钱”存起来――有利息。毛毛妈妈趁机教育他:晓得爸爸妈妈工作辛苦了吧,以后还要不要再乱买玩具呀?小家伙想了想,很懂事地说知道了,让爸爸妈妈听了备感欣慰。

本文Hash:7e0cb79eb44138fb98ef346de0cd3c0df955c0d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