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的玩耍更有创造性

目前中国父母虽然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有一些认识,但大多人云亦云,张家说这玩具益智,忙买之,李家说这书他家孩子非常喜欢,也忙购之。而且4岁前的孩子父母大都不怎么让孩子正经学习,而是以玩为主。正因这种认识大都错过孩子的大脑发育关键期。哈佛大学的戴维?休伯尔和托斯特?威塞尔的研究成果证明:大脑发展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具体是0~3岁。在这个阶段,人的大脑迅速发展,形成今后智力、情感、运动、社会交往等各方面能力发展的基础。

养育孩子责任重大,父母需要多多学习才行。单说到孩子的玩,就是一门学问。我们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玩中去探索、去学习。但目前大多玩具打着益智的旗号,却未能达到益智的目的。孩子对玩具的新鲜感维持在第一次两天左右,第二次估计也就十几分钟,以后看都不看一眼。因为这些玩具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让孩子去探索的东西太少,让孩子潜移默化养成良好性格、习惯的东西更是少之又少。相信大多数父母看着那一堆堆的玩具发愁,花了钱,还占地方,扔了可惜,不扔也没用。那么,该怎样给孩子挑选合适的玩教具呢?特邀专家顾问丁教授认为:孩子的玩具最好是玩学结合,在玩中隐藏学习的目的,通过“玩”这种有趣的方法来实现学习、认知的目的。

凭着十多年的研发经验,洪恩教育研发出了“小小朗读者”有声玩具书。它结合玩具与书的特点,抛弃玩具盲目性、书本不够趣味性的缺点,让玩具的快乐与书本的知识完美结合,同时融入点读笔的高科技,使互动性、趣味性、游戏功能更强。书本可搭、可翻,让孩子可以动手玩、可点读,不仅促进婴儿的小肌肉发展、视觉听觉发育、动作协调发展,还能提高知识技能、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等。同时,“小小朗读者”有声玩具书隐藏有许多有趣的小机关、小游戏等,每一次玩都能让孩子有新东西可发现,引导着孩子不断去探索,创造属于自己的玩法。“小小朗读者”终于实现了低龄儿童的玩与学兼顾的目的。

加拿大的儿童教育:玩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回国之后,朋友们问我:“你女儿在加拿大上幼儿园吗?”“上学前班”,再问:“都学什么科目?”......我却不知如何回答。

了解了国内的学前教育,我才知原来幼儿园的孩子们已经开始上课了。

在北美,儿童的教育以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为成长目标。对于上幼儿园的孩子,父母和老师并不在意他们的成绩,教育的重点在于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人际交往的正确引导,.因为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儿童期的发展将影响长大之后的性格取向,也就是说,快乐的童年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根本的影响。

那么,什么样的童年是快乐的呢?

老外说:“玩是孩子们的权力,会玩的孩子更有创造力”。

对于老外的创造力,我的那些加拿大同学们真的让我这个中国人觉得自愧不如。记得有一次,在我读书的时候,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听上去很简单:自我介绍。但是副标题注明要有创意,并且创意分数占百分之四十,也就是说,没创意就会不及格。

我回家绞尽脑汁,总算做出了自己满意的答卷,没想到到了交作业的那天,我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因为跟那些加拿大的同学相比,我那根本谈不上创意。。。

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年龄稍大一点的同学,该她讲的时候,她突然开开门出去了,我正纳闷呢,听到有人敲门,只见她拎了个大皮箱,兴冲冲的进来,说了一番让所有的人都竖起耳朵听的话:“哇,我终于来到了天堂,真是太美了!”这时我才知道她正在完成她的作业。只见她假装敲敲黑板,黑板上有她用棉花和纸做好的蓝天白云。。。可笑的是我刚才还在琢磨那棉花是干什么用的。

然后只听她说:“咦,怎么没人?哦,原来今天是星期天,天使休息日”。“哎,就我一个人,干点什么呢?对了,我的箱子里不是有很多东西吗,不妨打开来看看,打发一下时间。”于是,她就把箱子里的东西一件一件往外拿,一边拿,一边叙说着它们的历史。等她拿完了箱子里的东西,我们也清清楚楚的了解了她,而我也更加明白了老师所说的创意到底是什么。

更有意思的是,她最后又加了一句:“我的上帝,原来人间更美好!多亏天使今天休息。。。”又把东西一件一件装回箱里,开开门回地球了。

老外的创造力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记得我做老师的第一天,曾经试着教孩子画房子,我的同事对我说:“孩子的画应该是他感情的表达,不要在意画的像不像,画里的创意更珍贵”。如果你给外国的孩子笔和纸,十个孩子能画出十个不同的画面。我也曾在我现在的学校做过同样的试验,结果所有的孩子都以困惑的眼神看着你:“老师,画什么?”即便你告诉他们随便画,他们还是等待着你的具体指示。

请不要抱怨我们的孩子缺乏创造力,孩子的创造力不是教出来的。创造与想象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玩伴之间的互动会启发彼此的创意思维,让我们认真的想一想,我们的孩子到底有多少自己支配的时间,又有多少小伙伴们一起玩的时间。

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也总是担心孩子太贪玩。

前几天,在我的学校托管教室窗外,一个妈妈隔着大玻璃窗,站了大约十几分钟的时间,我知道她在观察她的儿子,我站在旁边,带着几分欣慰,看着那个可爱的孩子聚精会神的和几个孩子一起用lego搭建一个空间站,我正为他们的创意感到高兴,突然听到妈妈说:“你看他,就知道玩,用这个时间学习学习多好。”我真想告诉他:“您的儿子其实很优秀”,因为我一直觉得那是一个很有头脑的孩子。可 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现在流行一句话: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各种各样的课后班占据了孩子们玩的时间,而爸爸妈妈却试着寻找心理平衡:“我们给孩子报的班都是快乐教学的,什么美术啊,音乐啊,跆拳道啊,英语班也是那种寓教于乐的”。可是大家忽略的一点:只要有课堂,有老师,就要有纪律,有规矩,并且有竞争;只要你花了钱,老师就要给你成果看,只要进了课堂,孩子们就感到了压力。

这样说,并不是反对所有的课外课程,只是希望能给我们的孩子挤出多一点时间,让他们在草地上打滚,在水里嘻嘻,在沙堆里搭房子,或者小朋友们过家家。在城市里,也许,这些都快被遗忘了。在我们美丽的大连,春天的公园里,草是翠绿的,风是清透的,海水是湛蓝的,甚至没有了门票的阻挡,我们却看不到玩耍的孩子们。。。

玩并不是浪费时间,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理解,学会了让步,学会了分享,也学会了为自己争取,去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去尊重别人;在玩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互动是自由的,放松的,不加掩饰的,于是他们会发自内心的高兴,当然也会争吵,会生气,甚至会不欢而散,而我们作为父母和老师,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去引导孩子如何正确的面对,如何释放情感,如何解决困难。

在加拿大的学校里,老师的工作之一就是在孩子们玩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让孩子们去思考;在孩子们遇到困惑的时候,指导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在孩子们发生争执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对错。教室的设计也是按照玩的主题分化的,而学前班的孩子们除了吃饭,睡觉,大部分时间是户外活动和室内的“Freeplay”,没有人怀疑孩子们是否玩的太多,因为人人都知道:

如何给孩子奖励让孩子更有积极性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您是不是也常许以物质奖励?比如考前十名买多功能的玩具,帮忙洗碗给1元钱等。这种做法是否得当呢?

心理学上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一位心理学家挑了些爱绘画的孩子分为AB两组。A组孩子得到许诺:画得好,就给奖品,B组孩子则只被告之“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自己喜爱的画。A组孩子得到了奖品,B组孩子只得到了几句平常的赞语。

三星期后,心理学家发现,A组孩子大多不主动去绘画,他们绘画的兴趣也明显降低,而B组孩子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

这个实验,曾在不同国家、不同兴趣组里进行过,实验结果得到了反复验证。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奖品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也有使人只对所获奖品感兴趣而对被奖行为本身失去兴趣的危险。

其实,一个人除物质需求外,还有被尊重、被认可、被理解、被关爱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奖励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一起看场电影、旅游,或奖在不经意处,给他一个惊喜。而给孩子主导权,让他选择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则是最受其欢迎的奖励方式。

总之,应该让奖励有意义,让奖励留在孩子的记忆深处而非花钱的多少,才能产生久远的作用。

本文Hash:3e72241c2244da3343f410206b1ab89b4923b6e3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