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孩子也有技巧!你掌握了吗?

孩子做错事,父母不能骄纵,要及时提出批评。但是,不正确的批评方法不但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会激起孩子的反叛心理,影响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父母批评孩子要“有方”

忌讳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孩子自尊

5岁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老师讲过的正确指法、手型和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丝毫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亲自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不合作的态度,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升级为武力惩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和他周围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由于父母的坏榜样,孩子在独立面对自己和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剪枝”有方:

将批评升级为“战争”,那就是父母的不是了。幼儿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而且,脆弱的内心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这能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表扬式批评

所以,妈妈此时不如使用“表扬式的批评”方法,去发现孩子的点滴长处,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觉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问题!”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她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很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优点。

忌讳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孩子正确引导

陶陶每天都把家里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多次的提醒仍然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狼藉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声调和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孩子丝毫感觉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修养咆哮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孩子都发脾气,批评很有可能会升级为哭闹和打骂,教育的效果抵消为零。而且孩子很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 ,但是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剪枝”有方:

千万不要以为你的态度,包括表情、语气和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孩子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因为,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父母的态度。

保持良好亲子关系

心平气和地批评孩子,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该对陶陶耐心一些。先和孩子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励一下。孩子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忌讳三: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种形状的小珠子,串起项链漂亮极了;但当她看到别的小朋友拿着几个透明的围棋棋子充当“夜明珠”时,哭着喊着要,对方不给,她就把人家装“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错误批评:

玟玟的举动让妈妈觉得很没面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不能总是看着别人的东西好,你家里的玩具还少吗?自己的东西扔在一边不玩,一看到别人拿点什么就跟宝贝似的,真没出息……下次再这样,我绝不再给你买任何玩具!”

留下的伤痕:

如此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孩子大脑以明显的刺激,说得越多,孩子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而且,别看孩子小,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没出息”、“占有欲”一类不尊重孩子人格的话很容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和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很可能会有增无减。

“剪枝”有方:

漂亮的和新鲜的东西对孩子来说是一种诱惑,抵御诱惑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父母不妨告诉孩子:她喜欢自己没有的东西并没有错,但他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更不能抢或毁坏。接着向孩子讲清楚:世界上的好东西多得数不清,我们不可能全部拥有;如果特别想要,就得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比如如果对方愿意,可以用自己的漂亮珠子和小朋友换。

小编总结:用正确的方法批评孩子,才能达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请各位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伤害了孩子!

如何和孩子谈谈性敏感话题技巧你掌握了吗

导读:当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对外界的好奇心更加强烈了,尤其是很多孩子都会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时候作为父母的是回避还是撒谎还是实话实说呢?如何和孩子谈谈性,敏感话题技巧你掌握了吗?

三四岁左右的孩子,开始会对自己的出处产生好奇,甚至经常追问:“我从哪里来的?”碰到类似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回答呢?我想大概不至于是“长大你就明白了”或“巫婆生的啦”,抑或“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吧”。如果你的答案真是如此,那可得改正了,因为此刻的他已需要你给他真实的答案,纵然他听不懂,也必须如实回答。

在此我想举一个有趣的例子:一位母亲曾在儿子问她:“我从哪里来?”的时候,急切地把自己早已准备好的一套知识告诉儿子。结果儿子竟马上接口说:“隔壁小化说他是从宜半来的,我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故事也提醒父母在回答诸如“我从哪里来?”的疑惑时,一定要先明白孩子想知道的重点是什么,再一点一滴地随年龄而增添,避免操之过急,一口气说出一大堆孩子无法消化的理论。

在答复的技巧上,可以利用孩子易懂的字眼来形容,譬如:“妈妈身体内有一个通道,叫产道,每一个小宝宝都是通过他妈妈的产道出生的。那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周围充满着液体,保护小宝宝。”

在回答爸爸妈妈结合、为什么会生下小宝宝的问题时,可以从“植物传粉”讲起。

孩子到了小学五六年级,说故事的方式已无法满足他。“据实以告”是这个年纪最好的性教育方式。

通常,女孩在十二岁到十四岁,男孩在十三岁到十五岁,就会出现生理上的变化。父母应该让女孩了解关于月经来潮的过程及其处理方法,让男孩知道勃起射精的真实原理,避免孩子事到临头措手不及或恐惧张皇。

批评孩子有技巧,这7招让你的批评有效果!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犯一些错误是常见的事,父母自然也要负起责任去管教,所以这批评孩子也成了为人父母的必修课。当孩子犯错时,只是一味指责甚至打骂孩子,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那么,父母批评孩子时,要注意哪些技巧呢?1批评孩子时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情绪

平时很多爸妈一看到孩子有过失、犯错不断就容易发火、情绪激动、没好气的对着孩子吼几句。就算父母自己觉得已经在耐着性子了,可是你的激烈言语和神情状态孩子都会听到、看到,此时父母自己的情绪已经占上风,孩子只能不断地听父母的质问“知道错了吗”“以后还犯不犯了”“说过你多少次了”……

2父母在批评孩子时态度要一致

现在我们很多家庭中爸爸妈妈各自有“分工”,那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其实在针对批评教育孩子这方面,不适用这样的“分工”。因为如果经常这样做形成习惯,孩子也会找到规律,每当自己犯错后,第一反应就是去寻找“庇护”来帮助自己,很可能长期以往会变得肆无忌惮。

所以,当孩子犯错后,父母一定要在言行、态度上保持一致,让孩子能正确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努力去改正。

3批评不要随意拖延时机

父母想要孩子认识到他自己所犯的错误,那就需要尽快指出,才能真正起到引导和教育的作用。如果因为时间、场合不适合去批评和沟通,那就说明原因接下来到合适的时候还是要接续交流这些问题。不要随意拖延太久,否则会错失教育的最佳时机。

4对孩子讲清规则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犯错误的过程其实是一个认识规矩与规则的过程,也是“成长必修课”。因此,孩子犯错误时,父母应该先弄清楚孩子是不是明白相关的规则、规矩,如何再判断此时应不应该批评孩子,而不是一上来就批评不断。

5批评孩子一定要客观,对事不对人

父母需要明白,批评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应该尊重孩子,对事不对人,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小错误就否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只需明白地告诉他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所犯错误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以后要注意改正,这样才会达到教育目的。

6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任何人都会犯错,导致犯错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孩子也不例外。比如,可能是孩子的有意为之、也可能是无心之过等等。所以,当孩子犯错后,不要只让孩子听父母的教育,也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让孩子把自己想说的话都说出来,这样父母才会对事发情况有个全面的了解,找到出问题的关键,这样就算批评孩子他也会很好的接受。

7批评孩子要注意时间和场合

批评孩子不要在早上、吃饭时、睡觉前的时间,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心情、食欲以及睡眠,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批评孩子不要在公共场所、孩子的同学朋友的面亲、众多亲人朋友的面。孩子的自尊心往往很强,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会让孩子感觉很没面子,还可能会让孩子对父母心怀不满引起对抗心理。

本文Hash:f6c2640da03a79aefe4d57c530130fef28c467c9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