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大概有五成的学生嫌父母啰嗦

成华实验小学一项调查显示,50%以上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啰嗦“烦得很”

家长啰嗦的话题多是早恋、考试、学习、饮食、服饰等,绝大多数人对自己的啰嗦毫无知觉

本周一,成都52中公布了《“问题学生”调查报告》,通过对部分“问题学生”全面细致的调查,科学分析了导致“问题学生”的原因,其中家长啰嗦取代了父母离异,成为“问题学生”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家长啰嗦”到底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记者近日就此调查了成都市内多所小学、初中、高中,结果发现,认为“每天都会遭遇家长啰嗦”的学生占90%以上。

调查报告说

调查对象:教师吕红霞

问题之源啰嗦甚于离异

在成都52中的这份调查报告中,导致孩子成为“问题学生”的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大因素。

负责此次调查的成都52中校长助理吕红霞说,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父母啰嗦(46.85%)、学习压力大(40.56%)、网络环境的影响(28.67%)、个人贪玩(43.85%)是导致学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根据以往对‘问题学生’家庭的调查,父母离异或单亲家庭是造成孩子出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出现这样的结果是出乎意料的。”

对家长啰嗦感到极度反感的,不只有“问题学生”,其他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也表示不满。

吕红霞说:“我们做这个调查的目的也是希望找出一些症结,让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这样说

调查对象:小学生

妈妈最啰嗦真的烦得很

你的父母啰嗦吗?父母啰嗦你的心态如何?成都成华实验小学曾经针对学生心理做了一项调查,50%以上的学生觉得父母的啰嗦“烦得很”、“很反感”。

该校回收的2000多份问卷调查中,认为父母不啰嗦的学生不到100个,95%的孩子觉得父母啰嗦,有的学生还在一旁补加了“超级啰嗦”、“一件事情要说好几次”等。

在这份调查中,做作业和吃饭成了孩子眼中父母最爱啰嗦的事情。“我爸爸妈妈第一啰嗦就是大家吃饭的时候,每次都喊我吃这样、吃那样,至少要啰嗦5遍以上!”一名学生抱怨说。第二啰嗦是在自己写字时,他们老是提醒“要写好点,越说我越不想写好。”

一个家庭里,谁是最爱啰嗦的人?在对成都武侯外国语学校100名学生的调查中,有85名学生选择了“妈妈”,12人选择“爷爷奶奶”,3人选择“爸爸”。

调查对象:初中生

啰嗦不是病说起真要命

“啰嗦不是病,啰嗦起来真要命!”成都树德中学光华校区初一学生黄瑞(化名)说,自己平时住校,但周末一回家,母亲就会不停地念叨:要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不要早恋;学习上有不懂的一定要多问老师;每天早上必须喝牛奶……“妈妈很爱我,但像这样的话至少说了几百遍,听得我耳朵都起了茧子。”黄瑞不满地说。

记者在对石室中学北湖校区、树德中学光华校区、成都七中高新校区的初中生调查发现,早恋、考试、学习、饮食、服饰等话题,是初中家长最爱“啰嗦”的。一些中学生受不了家长的这种“过分关心”,发帖在网上求助——怎么才能让家长不啰嗦。在各大网站的论坛里,类似于这样的求助帖数不胜数。

家长那样说

调查对象:市民吴女士

啰嗦强迫症我们无意识

对自己的啰嗦,家长们意识到了吗?记者在调查采访中发现,绝大多数家长对自己的啰嗦毫无知觉,普遍认为这是一种爱和责任。少部分家长虽然意识到自己很啰嗦,但认为“如今的孩子必须时刻敲打、时 刻提醒。”

对于家长啰嗦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这样的结果,大多数家长表示不能接受。“这只是孩子们简单的理解,无非是希望家长能给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家长赵女士说,“谁想啰嗦?

家长们也面临生活和工作等压力,每天下班回到家中已非常疲惫,没事谁又愿意多说话?!”

吴女士的儿子在成都石室中学北湖校区读初一,她是一个典型的“啰嗦妈”。“儿子已经进入了青春叛逆期,又加上如今来自各方面的诱惑很多,儿子还单纯,做家长的肯定操心,自然少不了对他的提醒。”吴女士把自己对儿子的啰嗦总结为“强迫症”,一见到儿子,就要反复不停地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印象深刻。”

民警如是说

调查对象:社区民警

啰嗦闹矛盾一年几十次

“我们一年要处理几十次因为家长在教育娃娃时过于啰嗦而出现的家庭矛盾。”成都市黄田坝派出所联公社区社区民警游义文、李志珍说,他们在处理这些矛盾时发现,听话的娃娃家长要啰嗦,不听话的娃娃家长更是反复不停地教育,加上一些家长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导致一些娃娃离家出走、沉迷网络、在社会上结交不良朋友等。

游义文说,外面的世界为什么对孩子吸引力很大?无非是外面的世界相对自由,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学生娃娃来说,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旦家长和孩子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就容易出问题。

老师科学说

父母要善于当“变色龙”

成都52中校长程鹏强:我们通过和一些“问题孩子”谈话了解到,因为家长过于啰嗦,一些孩子开始厌恶家庭教育,最终厌恶家,继而离家出走。其实,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简单化,扮演的角色也应该是“变色龙”:除了是亲人,问寒问暖;还应该是老师,教育知识;是朋友,交流感情;是哥们儿,共度患难;更应是玩伴,一起成长……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有“对话”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孩子正常、健康的发展。

用幽默语言讲透大道理

树德中学宁夏校区德育主任文波:父母的“啰嗦”是有效而及时的外界刺激,非常重要。如果缺失了这一关键环节,人的好习惯和好品格不容易形成。当然,父母的“啰嗦”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过犹不及,处理不当会造成孩子反感,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家长一定要注意抓大放小,善用幽默语言、故事启发,旁敲侧击,啰嗦一次就要把其中道理讲透,如果只停留在表面势必造成多次重复而且毫无效果。。

小学新生的父母有六点必知

对一年级新生的父母而言,有六个必须知道的事项:

一知:小学教育的特点

孩子一上学便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主导活动是学,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由个人转向集体,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在自主独立的基础上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

二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父母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父母要乐于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三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说,就是父母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要经常性强调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看书时坐姿端正,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等习惯。

四知:培养孩子健康心态

在一个月左右的入学新鲜感过后,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孩子会感到上学的负担。只要父母懂得赏识孩子,关心、鼓励、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甚至能宽容难免的错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持续地得到保持。要经常性提醒孩子“你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对孩子在生活、学习、纪律上做明显的暗示。

五知:强化安全教育

入学的年龄是校园内外安全事故的多发段,要告诉孩子不随便进出校园,不做危险的游戏。有事需及时向老师反映,不得私自回家等。

六知: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

有的父母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小学新生的父母有六点必知

对一年级新生的父母而言,有六个必须知道的事项:

一知:小学教育的特点

孩子一上学便开始接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学校教育,主导活动是学,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主要任务是学习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由个人转向集体,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在自主独立的基础上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

二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父母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父母要乐于解答孩子提出的问题。

三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具体说,就是父母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要经常性强调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看书时坐姿端正,爱想、爱问和认真回答问题,正确地握笔写字、看书、读书,爱护书本及学习用品等习惯。

四知:培养孩子健康心态

在一个月左右的入学新鲜感过后,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孩子会感到上学的负担。只要父母懂得赏识孩子,关心、鼓励、表扬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甚至能宽容难免的错误,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就能持续地得到保持。要经常性提醒孩子“你是一年级小学生了”,对孩子在生活、学习、纪律上做明显的暗示。

五知:强化安全教育

入学的年龄是校园内外安全事故的多发段,要告诉孩子不随便进出校园,不做危险的游戏。有事需及时向老师反映,不得私自回家等。

六知:主动与学校教师沟通

有的父母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本文Hash:48105bf4a705b20eff1843908304745d4f546bbb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