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常遇到的几种缺失性体验是什么

虽然婴幼儿不像成人,有那么复杂的思想,但是他们一样会有不同类型的缺失性体验,只是他们的注意力更容易被转移,加上他们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因此他们的这种缺失性体验看起来相对容易被遗忘一些。婴幼儿的缺失性体验会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件表现出来,比如:

生理需要的缺失性体验

宝宝饿了,没有人去喂他,他变得越来越无助,越来越烦躁,开始大声哭闹。

安全感需要的缺失性体验

宝宝害怕了,妈妈没有陪伴在他身边,他有一种无依无靠的感觉,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爱与归属需要的缺失性体验

爸妈要求宝宝去收拾玩具,可他就是不动窝,于是,爸妈为了尽快让他变得配合,开始威胁他:“你再不收拾,妈妈就不要你了。“

尊重需要的缺失性体验

宝宝兴致勃勃搭了三块积木,歪歪扭扭地杵在那里,可他十分自豪,毕竟,那是他自己的成果,于是,他十分兴奋地跑去告诉爸爸妈妈:“看,我搭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城堡。”爸妈看了一下他的城堡,不甚满意的来了一句:“你这也叫城堡?歪歪扭扭的,多难看啊。”

自我实现需要的缺失性体验

宝宝试图自己穿鞋,他一再地试,一再地失败,还是一再地试,乐此不疲。妈妈看着宝宝总也穿不上,有些急了,赶紧过去把宝宝手中的鞋拿过来:“宝宝还小,不会穿,妈妈帮你穿。”果然,妈妈很快就替宝宝穿好了,但是宝宝反而哭闹起来,因为他想要自己实践的欲望被遏制了,他因此有了一种挫败感。

家长要教给孩子的3种体验是什么?

记者:现在的孩子都习惯了在家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和聊天。孩子们没有闲情到户外,更没有闲情走进没有人工痕迹的大自然。孩子们没有接触大自然的体验,其结果会怎样呢?

闵乐夫:孩子过度地与电视、电脑交流,会疏于跟人、跟大自然的交流。他们整天待在家里,不知季节的变换,不知万物的生长,会幼稚得不知西红柿是长在树上还是长在藤上,不知莲藕是长在旱田里还是长在水里。

城里的孩子到了户外,也是只知人工开发的第二自然,不知原生态的第一自然。这种缺失对他们的认知、情感的发育是很不利的。世界除了城市,还有广阔的农村;除了人工堆造的假山,还有人造不出的真山;除了人工湖,还有天然湖;除了人工草坪,还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天然草原。孩子不到第一自然去看看,就感受不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就体会不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关系。只有从纯净、无污染的第一自然回到充满噪音、尘土、废气等污染的城市,孩子们才会知道极度开发、过度开垦、疯狂消费不仅不会造福人类,而且还会毁了人类,孩子们的节能意识、环保意识才会由此得到自然而然的强化。

记者:孩子们习惯了衣食无忧、出门有车、进门有空调的富足生活。他们不知何谓贫困,何谓拮据,何谓上不起学、吃不起肉、住不起房子。孩子们对弱势群体一点儿不了解,会对他们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闵乐夫:孩子没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体验,怎么知道“粒粒皆辛苦”、珍惜碗中的粮食?孩子没有“一滴汗水摔成八瓣儿”的劳动体验,怎么知道生活的艰辛、挣钱的不易?有些孩子觉得自己生来就应该享受幸福、享受父母的劳动成果;他们没有艰苦生活的体验,自然不知道别人为什么读不起书、吃不起肉、住不起房子。

现在的孩子非常需要对西部、对农村的了解。国家号召城市儿童与西部贫困地区儿童手拉手,这不只是对西部贫困儿童有帮助,就是对城市儿童也是大有帮助的:与贫困儿童结对子后,他们会知道有人想读书却读不起书,有人想吃肉却不得不天天吃土豆,有人想有个新书包,想了一两年还没得到……他们的情感会因为手拉手的活动有所触动,继而对自己的幸福生活产生一种感恩的心理。

在城里,孩子们同样需要对城市弱势群体的了解。没有了解,孩子们很容易对别人怀有歧视和偏见:动不动就抱怨外来人口不文明、不懂交通规则、不讲清洁卫生,城市的脏、乱、差都是他们造成的;动不动就指责城市贫民“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孩子们没有深入流动人口的生活,不知道他们打工的辛酸,当然会埋怨别人脏、乱、差;孩子们没有走进低矮的棚户区,没有求告无门的体验,自然会说别人无能。只有把他们的特殊地位、特殊家庭背景都剥夺后,让他们和流动人口、城市贫民同在一条起跑线上求生存,他们才不会抱怨别人无能,指责别人脏、乱、差――因为,他们的生存能力并不比别人强。

让孩子们增进对弱势群体的了解,一可解除他们的优越感;二可提高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生存能力;三可赋予他们博爱的胸怀。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记者:现在的孩子被父母、祖父母娇惯坏了,他们只有被人爱的体验,没有给予别人爱的体验,这对他们会有怎样的影响?

闵乐夫:孩子没有给予爱的体验,责任不在孩子,而在家长自己。家长从小不让孩子付出自己的爱,孩子觉得自己获得别人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当然不会有爱的举动。孩子心中没有爱,会 变成一个非常冷酷的人、非常残忍的人、非常可怕的人。家长不妨从小挖掘孩子爱的泉眼,让孩子从爱惜一花一木、爱惜身边的小动物开始,培养爱心。

在家里,可让孩子在花盆里放一粒花的种子,让他们给花浇水、施肥、除虫。孩子亲眼目睹了花种破土、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体验了爱的付出,享受了生命的灿烂和辉煌,自然就会对生命倍加珍爱。孩子在家饲养一些小动物,给小动物喂食喂水、清理粪便、打扫卫生,同样可以增进他们爱的体验。

孩子对动物、植物有了爱,这种爱经过演绎、升华、转移,自然会变成对父母、亲人的爱,对老师、同学的爱,对祖国母亲的爱。孩子懂得爱,就可谓成熟了。

采访感言

体验是方方面面的,体验是随时随地的,虽然我们需要对孩子的某些不健康的体验做些指导、帮助、教育、限制,甚至需要对那些害人的、不可挽回的体验严加禁止,但是,我们更需要对孩子的健康有益、蓬勃向上的体验多加鼓励。

当然,任何体验都不可能是一次完成、一次成功、一次见分晓的,家长和孩子都得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体验不仅有广度,也得有深度;不只停留于表面,还得深入就里;不只满足于浅尝辄止,还得长期、深入、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学习无止境,体验亦无止境。

现在孩子到底缺的是什么

“现在孩子缺什么”,相信这个问题会让许多家长好好思考一番。是啊,不愁吃,不愁穿,各种玩具一大堆,大人围着孩子转,还缺什么呢?

缺批评和惩罚

鼓励表扬能让孩子充满自信,“拇指教育”一段时间被奉为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但过度过滥的表扬会渐渐让孩子对此麻木、失去感觉。听惯了顺耳的话,时间一长就听不得批评,即使做错了也不能批评。

因此,对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确的评价,无原则的赞美会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

本文Hash:384f019f7a8d952e59d3c7ba55cb04afda253121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