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快乐的妈妈怎会有快乐的孩子呢?

“老师家访的都是问题学生吗”、“每天都是吃饭做作业,好无聊”……6年级男生偷听家

访老师和妈妈的对话后,一连串提问让妈妈彻夜无眠

妈妈的反思:

一个不快乐的妈妈

怎会有一个快乐的孩子

“老师家访的都是问题学生吗”、“每天都是吃饭做作业,好无聊”……6年级男生偷听家访老师和妈妈的对话后,一连串提问让妈妈彻夜无眠

“妈妈,老师家访的是问题学生吗”、“妈妈,你为什么要生我出来啊”、“妈妈,你为什么不问我愿不愿意啊”、“妈妈,每天都是吃饭做作业,那么无聊”……

儿子乐乐(化名)的一连4个问题,令妈妈小雅(化名)彻夜无眠:“从出生到现在,儿子整天面对的最多的人就是我,但我充当的不是一个让他快乐的人。我究竟给了他多少的自由?”

这篇《心痛了一夜,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帖子,引起众多妈妈们的共鸣,两天内点击量超过19万,回帖数达18页。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帖子,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昨天,妈妈小雅敞开心扉,谈了她与儿子间的事。

缘起

这篇帖子,起因于一次家访。

开学后,乐乐上小学6年级,新换了一位班主任。开学那晚9点,新班主任来到乐乐家。简单对话后,乐乐回房睡觉,只剩班主任与妈妈小雅。

可她们间的话,全被乐乐听在心里,他没有睡着。

老师走后,小雅推开房门。乐乐转过身来:“妈妈,老师家访的是问题学生吗?”小雅的心一沉,她们确实谈了不少孩子身上的问题,如做事学习无所谓的态度,丢三落四的习惯等。

可之后,乐乐的3个问题,令她彻夜无眠:“妈妈,你为什么要生我出来啊”、“妈妈,你为什么不问我愿不愿意啊”、“妈妈,每天都是吃饭做作业,那么无聊”。

小雅以为,自己未给乐乐安排培训班,不强求他练琴,花时间陪伴他,孩子该满足。可事实上,儿子那么地不快乐。

一次家访

孩子自认为问题学生

反思

孩子的不快乐

由什么引起

“我是那个让他不快乐的人。”小雅自责。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小雅自己不快乐。“一个不快乐的妈妈,怎么会有一个快乐的儿子呢?”她反问。

丈夫常年出差或加班至深夜,家中的一切都交给小雅,“连装修新房都是我一手操办”。生活的琐碎,压得小雅没有了笑容。“我总得找个口子宣泄吧。”她坦言。这个口子,有时也就转向了乐乐。

文具乱丢、鞋子袜子乱丢、马桶不冲、不洗就睡,诸如这些生活上的小细节,令小雅抓狂。每次,她总会提高嗓门,大吼,“你怎么搞的,又这样。”有时,她会以扣乐乐的零花钱作为交换。其实,“这些都是消极的做法。”

她还抱怨丈夫,只对着电脑与手机,没有了与家人交流的时间;她抱怨丈夫,不管孩子,还指手画脚。每次,“我总是大发雷霆”,且总在乐乐的面前。

而小雅自己,特别有生活情趣。她会用旧报纸折成各种模型,作为家中摆设。

因此,当丈夫与儿子出现生活上的“马虎”时,她特别不能容忍。她将自己作为评价标准,去要求乐乐。

为什么他对一切都无所谓

渐渐地,乐乐受到了负面的影响。可小雅,并未发现。她只是纳闷,为什么乐乐对一切都无所谓,提不起劲,“即便带他出去玩”。

“他没有特别的爱好,不会如痴如狂地喜爱一样东西。”小雅认为。事实上,乒乓球是乐乐的强项,学了4年,还拿了小区比赛的冠军。

可小雅让他参加学校的比赛,乐乐却说“只要喜欢就好,不需要去比赛啊 。这种心态对好强的小雅来说,简直无语。在她看来,这恰说明,“他对一切都无所谓”。

6年级的乐乐,即将升入初中,“他好像没什么压力,而我却非常矛盾”。虽未明言,但小雅希望乐乐如表姐那样进入杭州文澜中学。可乐乐却说:“姐姐整天都做作业,没有课余时间,我不喜欢。”对于进入哪所学校,“他无所谓,好坏都没关系。”

“无所谓,老师也这么觉得。”比如乐乐的作业本上,总贴满修正带。“在老师看来,他不认真,才会不断出错再改”。乐乐不会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一幅脸谱,“大笔一挥就了事”。诸如这些,乐乐没少被小雅骂。

乐乐,怎会快乐得起来呢?当批评多于鼓励,即便他有在努力。乐乐,怎会感到自由呢?当小雅操办了他的一切:做作业、拉二胡、背宋词……难怪乐乐,总在完成任务时问小雅:“妈妈,我接下来该干什么?”

“我要改变自己”

这一夜,注定是痛彻心扉的觉醒。“我决定改变自己。”小雅说。

第二天,她对儿子说:“我们相互监督,你也指出我和爸爸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果谁做得不好,谁就洗碗。”

看到乐乐整理了房间,她还“大方”地给予表扬。这在以前,她会认为是理所当然该做的。看到乐乐的作业,小雅依旧“感到崩溃”,“字写得很乱”。不过这次,她挑出相对不错的字,破天荒地表扬乐乐,并委婉地说,“其他还要加油”。

小雅还去了学校,希望老师能多鼓励乐乐。那天,乐乐带回了一张免做卡,以奖励他的暑假作文。“若在以前,他拿到这张免做卡,肯定会用来免掉部分语文作业了。可这天,他居然说,‘我先不用’,然后拿出语文作业,认真地做起来了。”小雅高兴地回忆道。

小雅还打算,“周末带乐乐去户外走走,让他多与外界交流。”她还打算,自己开一家咖啡店,“转移在孩子身上过多的关注。过多的爱,也会让人迷失方向。”

《心痛了一夜,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帖子,2天内的点击量超过19万,回帖数达18页。妈妈们在小雅的字里行间,看到了自己。

网友“646174835ymy”说:“这说出了所有妈妈的心声”。网友“柳影ZZ”说:“感觉就在写我呢,我也该好好反省了。”

网友“ttmmss”评价:“我们做家长比他们还要紧张,把自己的意思加于小孩身上,弄得大人紧张小孩不开心。”网友“xiaoniaoyaofei”则认为:“现在不是家长陪伴孩子太少,而是太多。家长指挥得太多,孩子自主太少。”

不少网友,也给出了不错的建议。网友“JQJ_20120321”认为,“我觉得楼主没必要担心。孩子长大了,开始思考人生,这很正常。”网友“吓成教书酱”说:“你的儿子不是问题儿童,你的儿子只是不够阳光。只要支持孩子,听孩子诉说,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理由是什么。孩子需要的是理解和帮助,而不是同情和叹息。”网友“铁匠1023”建议:“叫爸爸多参与,他的父亲带他活动少了,其实好多事情父子之间能解决。”

面对乐乐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杭州市学军小学6年级组长虞老师认为:“家长不用大惊小怪。五六年级的孩子,在慢慢长大,他们在学习自我思考,思考存在的意义。”

家长与孩子交流,需要很多技巧。比如,“先鼓励肯定优点,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要求。而不是,一下子说出问题在哪里,这样孩子会很受挫。”比如,“多倾听孩子,听他的意见,以平等的方式聊。”还比如,平视孩子,“全面地看孩子,而不是只专注某一个方面。”

“这个孩子没有体会到生命的快乐。他觉得活着长大一点意思也 有。”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棣云听完这个故事后说。

人为什么会感到快乐?快乐来自于什么?

“来自于成就感、获得进步、有很多自主权。可是,在这个孩子身上,这种需要一点都没得到满足。”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出在家长的评价,肯定表扬得太少。孩子就会认为,整个生活很乏味,没有可高兴的事。这个后果,很可怕,会严重影响孩子的个性。”

另外,“生活面太狭窄,孩子也会觉得无精打采,家长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先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

本篇讲述了一位妈妈的育儿经验:先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在北京,她曾是大家心中的楷模妈妈,但是到了温哥华,却变成笑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是一位妈妈从北京到温哥华的心路历程。在北京,她是朋友圈里的好妈妈楷模,为养育孩子广泛学习,非常专注教育;但移居温哥华后,却“不被待见”了,还被批评为“简单粗暴”。一次社区的讲座改变了她,这次讲座并没有给她带来更多的育儿知识,但却改变、柔化了她的心态。在三八妇女节,我们特意与你分享此文。

我曾被周围的人赞赏、调侃为“超级妈妈”、“当代牛妈”。

作为70后,我晚育。生孩子前,左思右想,反复衡量,觉得自己可以养活孩子了,才开始准备。

我也算好学。家里有一整书柜的书都是关于养育孩子的。我活跃在著名育儿论坛上,回帖发帖孜孜不倦。

除此之外,我还是早教产业的拥趸和铁杆顾客。女儿贝贝从6个月就开始上各种早教班了。

我还工作育儿两不误。上班风风火火,下班、周末、节假日都是孩子的,各种活动、出行、早教熏陶一个都不拉下。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积极主动地要求自己尽量完美,我想做一个100%完美的妈妈。

如果不完美呢?我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而这么做的代价是我长期睡眠不足,体力透支。

2011年夏,女儿3岁半,我也加入了“为了孩子的移民大军”,在经过近3年的准备和等待,我们举家移民到加拿大的温哥华。

作为朋友圈的楷模妈妈,我在加拿大被笑话了

刚到温哥华时,是气候最好的夏天,我每天都要带着女儿去户外游玩场所。就像在国内那样,因为担心女儿的安全,我亦步亦趋地站在滑梯下,一旁的华人妈妈实在看不过去了,很善意地提醒我:“你不用这样跟着孩子,他们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摔一下也不要紧。”(加拿大的户外游玩场所都铺有软木屑或者小石子,孩子即使摔倒也不会有重伤)

因为女儿性格羞怯,又是初来乍到,我一有机会就“循循善诱”地鼓励女儿去交新朋友,有热心妈妈又提醒我:“贝贝妈妈,孩子的事情就交给孩子,你别太操心了。怪不得你女儿那么黏你。”

兴许是北美崇尚简单的文化,也或许是我实在太突出,总有热心的妈妈看不过去,在旁边提醒我,一开始感觉很温暖。

我带女儿去社区活动中心时,很少去和其他妈妈扎堆聊天,总是跟在旁边,建议女儿玩这个,玩那个。当女儿不需要我时,我就坐在她身边。多去了几次之后,有几个妈妈招呼我坐下聊天,喝杯咖啡,让孩子们自己玩儿去。一次,一个心直口快的妈妈对我说:“你太紧张女儿了,这样带孩子累死人,还对孩子不好。你不能这样的。你将来会让孩子都不能独立玩的。”

真的是太不习惯了。以前,在亲友圈子里,我也算是现代妈妈的楷模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其他人纷纷向我请教,而我则是侃侃而谈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在温哥华,尽管给我的都是好意提醒,都有道理,但频频被批评、笑话,心理上的确有些接受不了,那段时间经常被强烈的挫折感笼罩着。

因为女儿手工差,我的脾气越来越坏

初来乍到,加上环境的巨大改变,抛家舍业的巨大损失,还有那么一点儿文化冲突和不习惯,我的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

其实不是出国后才这样的,当女儿进入3岁,我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激动过去了,在我眼里,女儿的毛病越来越多,令我焦躁、烦躁、暴躁。我全身心地照顾她、 培养她,她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胆小、懦弱、退缩、任性、黏人,我越来越不淡定了。

就拿女儿的手工来说,女儿的手工很差劲。而加拿大的幼儿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手工展开。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弱点,既然是弱点就要扶植、帮助。可我越是着急,女儿越是做不好。

在一次手工活动时,我在旁边这样教那样教,她依然不会。我强忍怒火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女儿吓得越发手足无措了。有个妈妈看不过去了,她直言不讳地批评我简单粗暴,不懂得等待孩子自然的发展。

我从一个在国内被人称赞,经常给别人育儿建议的妈妈,变成了被指责为一个粗暴而且愚蠢的妈妈。

而这一次,我开始反思:或许是我在什么地方有问题。

在社区育儿讲座中,我没学到知识,但我学到了:NobodyPerfect

恰巧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社区活动中心将开一个关于养育孩子的系列讲座,一听这消息,我转身就去报了名。

坦白说,前几次的讲座让我有些失望,话题都是育儿书上的老生常谈,而妈妈们提的问题实在太小儿科了,我想了解的是如何更好地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是来被科普的。好在讲座的环境、氛围让人放松,平时孩子玩的房间,稍微整理一下,舒适的沙发,点心、水果、沙拉、咖啡和茶等随意取用。孩子们则在另一个房间有专门的老师带。

当我参与到这些妈妈们的畅所欲言时,我的问题却被其他妈妈轻松一挥手,“这有什么啊”“这正常的啊”“你想多啦”“孩子都是这样的啦”。

12

先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

本篇讲述了一位妈妈的育儿经验:先有快乐的妈妈,才有快乐的孩子。在北京,她曾是大家心中的楷模妈妈,但是到了温哥华,却变成笑话。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是一位妈妈从北京到温哥华的心路历程。在北京,她是朋友圈里的好妈妈楷模,为养育孩子广泛学习,非常专注教育;但移居温哥华后,却“不被待见”了,还被批评为“简单粗暴”。一次社区的讲座改变了她,这次讲座并没有给她带来更多的育儿知识,但却改变、柔化了她的心态。在三八妇女节,我们特意与你分享此文。

我曾被周围的人赞赏、调侃为“超级妈妈”、“当代牛妈”。

作为70后,我晚育。生孩子前,左思右想,反复衡量,觉得自己可以养活孩子了,才开始准备。

我也算好学。家里有一整书柜的书都是关于养育孩子的。我活跃在著名育儿论坛上,回帖发帖孜孜不倦。

除此之外,我还是早教产业的拥趸和铁杆顾客。女儿贝贝从6个月就开始上各种早教班了。

我还工作育儿两不误。上班风风火火,下班、周末、节假日都是孩子的,各种活动、出行、早教熏陶一个都不拉下。

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积极主动地要求自己尽量完美,我想做一个100%完美的妈妈。

如果不完美呢?我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而这么做的代价是我长期睡眠不足,体力透支。

2011年夏,女儿3岁半,我也加入了“为了孩子的移民大军”,在经过近3年的准备和等待,我们举家移民到加拿大的温哥华。

作为朋友圈的楷模妈妈,我在加拿大被笑话了

刚到温哥华时,是气候最好的夏天,我每天都要带着女儿去户外游玩场所。就像在国内那样,因为担心女儿的安全,我亦步亦趋地站在滑梯下,一旁的华人妈妈实在看不过去了,很善意地提醒我:“你不用这样跟着孩子,他们知道怎么保护自己,摔一下也不要紧。”(加拿大的户外游玩场所都铺有软木屑或者小石子,孩子即使摔倒也不会有重伤)

因为女儿性格羞怯,又是初来乍到,我一有机会就“循循善诱”地鼓励女儿去交新朋友,有热心妈妈又提醒我:“贝贝妈妈,孩子的事情就交给孩子,你别太操心了。怪不得你女儿那么黏你。”

兴许是北美崇尚简单的文化,也或许是我实在太突出,总有热心的妈妈看不过去,在旁边提醒我,一开始感觉很温暖。

我带女儿去社区活动中心时,很少去和其他妈妈扎堆聊天,总是跟在旁边,建议女儿玩这个,玩那个。当女儿不需要我时,我就坐在她身边。多去了几次之后,有几个妈妈招呼我坐下聊天,喝杯咖啡,让孩子们自己玩儿去。一次,一个心直口快的妈妈对我说:“你太紧张女儿了,这样带孩子累死人,还对孩子不好。你不能这样的。你将来会让孩子都不能独立玩的。”

真的是太不习惯了。以前,在亲友圈子里,我也算是现代妈妈的楷模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其他人纷纷向我请教,而我则是侃侃而谈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在温哥华,尽管给我的都是好意提醒,都有道理,但频频被批评、笑话,心理上的确有些接受不了,那段时间经常被强烈的挫折感笼罩着。

因为女儿手工差,我的脾气越来越坏

初来乍到,加上环境的巨大改变,抛家舍业的巨大损失,还有那么一点儿文化冲突和不习惯,我的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

其实不是出国后才这样的,当女儿进入3岁,我初为人母的喜悦和激动过去了,在我眼里,女儿的毛病越来越多,令我焦躁、烦躁、暴躁。我全身心地照顾她、 培养她,她不应该像现在这样胆小、懦弱、退缩、任性、黏人,我越来越不淡定了。

就拿女儿的手工来说,女儿的手工很差劲。而加拿大的幼儿园,几乎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手工展开。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都有弱点,既然是弱点就要扶植、帮助。可我越是着急,女儿越是做不好。

在一次手工活动时,我在旁边这样教那样教,她依然不会。我强忍怒火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女儿吓得越发手足无措了。有个妈妈看不过去了,她直言不讳地批评我简单粗暴,不懂得等待孩子自然的发展。

我从一个在国内被人称赞,经常给别人育儿建议的妈妈,变成了被指责为一个粗暴而且愚蠢的妈妈。

而这一次,我开始反思:或许是我在什么地方有问题。

在社区育儿讲座中,我没学到知识,但我学到了:NobodyPerfect

恰巧有一天,一个朋友告诉我,社区活动中心将开一个关于养育孩子的系列讲座,一听这消息,我转身就去报了名。

坦白说,前几次的讲座让我有些失望,话题都是育儿书上的老生常谈,而妈妈们提的问题实在太小儿科了,我想了解的是如何更好地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不是来被科普的。好在讲座的环境、氛围让人放松,平时孩子玩的房间,稍微整理一下,舒适的沙发,点心、水果、沙拉、咖啡和茶等随意取用。孩子们则在另一个房间有专门的老师带。

当我参与到这些妈妈们的畅所欲言时,我的问题却被其他妈妈轻松一挥手,“这有什么啊”“这正常的啊”“你想多啦”“孩子都是这样的啦”。

12

本文Hash:8fe265a5013ccd77cdacec3eb8ae6b88f9db0bcb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