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不自由

如何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不自由?妈妈网育儿知识专家为大家解答如下:

1、自由和不自由:

教育机会:本来约好去动物园,但是早晨开始下雨,孩子非常沮丧。既然这样,就一起坐在家里聊聊天吧。和孩子一起想象,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决定的(比如穿什么衣服、吃什么饭、看什么电视节目),而哪些事情是自己决定不了的(比如天下不下雨、自己能不能长翅膀、电视台几点播放《海绵宝宝》)。

告诉孩子:在那些由我们来决定的事物面前,我们就是自由的。而对于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们就会感到不自由。

2、你有选择的自由:

教育机会:看到爸爸或者某位认识的人在吸烟,让孩子问问他知不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呢?

告诉孩子:尽管吸烟的人大都知道这样做对身体不好,但他们还是选择了这个行为,因为他们有选择的自由,在长久的健康和眼前的舒爽之间做一个选择。

3、你的自由可能会妨碍别人的自由:

教育机会:当午睡的时间有人练钢琴,餐馆里有小朋友在乱跑,你的孩子和别人争抢玩具……

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做自己事情的自由,但是你的自由肯定会影响别人的自由,或者被别人的自由影响,因此,我们需要一些限制,减少一些自己的自由,从而让更多人获得更多的自由。

孩子的右手手指不能自由活动,只能轻微握拳,是什么情况

孩子的右手手指不能自由活动,只能轻微握拳,这是什么情况呢?平时需要注意什么?该怎样治疗?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儿科主治医师黄文渊回复:你好,从你说的情况来看,孩子是有肌张力异常的情况,是需要进行康复训练的。可以考虑药物进行治疗,至于预后,目前不能保证以后完全恢复正常的。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不听话

  孩子自我规范的发展与认知意识的发展是同步的。孩子不断从父母那里吸收信息,知道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他们处理、储存这些信息,并付诸行动来体现对信息的理解,渐渐的孩子不需要每次由家长提醒来遵守规则,而学会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外部的控制就转变为内化的控制。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刚开始,孩子一次只能领会一种情形。比如,1岁的宝宝知道妈妈在场的时候电源插孔不能戳,但妈妈不在时他就不能控制自己了。或者他能控制自己不碰电源插座,但他把手指头伸进其他危险的地方。一岁半到2岁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将自己的行为和家长的要求结合起来。但这一阶段的孩子沉浸在运动的愉悦之中,很难做到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孩子的记忆力有限,他们无法回忆起父母曾经讲过的规则来抗拒行动的快乐。

  到2岁时,孩子能明白穿衣、吃饭、玩耍的规则,尽管他们不一定每次都能遵守。孩子的自我意识已经更稳定地建立,孩子表现出更强的服从要求的能力,能够停止或延迟一些行动。他们开始能够在父母不在场的情况下根据要求行事。孩子已经能够记住事情发生的顺序,他们不用看着妈妈就能回想起妈妈的评语。但2~3岁的孩子还不可能很好地做到等待和延迟行动,而且不能灵活掌握规则。强大的诱惑仍能轻而易举地让孩子犯规。比如,心爱的球滚到马路中央,孩子会毫不犹豫地跟着去追。

  随着孩子服从要求的能力的提高,他们不服从要求的本领也加强了。小一点的学步儿比较单纯地用逃避来拒绝家长的要求,大些的孩子就会用语言表示不情意,他们会用一连串的“不”来抗拒家长的要求。比如,两岁半的孩子坐在浴缸里叫:“宝宝不起来,宝宝不起来,宝宝不起来!”以此拒绝从水里出来。这个阶段的孩子最爱说的话就是“不”,他们的意愿强烈,希望心想事成。他们在试探自己控制事物的能力,因而时常会与家长有些较量。到3岁时,孩子的自我规范才真正发展起来。比如,宝宝能自觉地从电源旁走开,并很小心地不轻易乱碰类似的危险物品。孩子的冲动行为比以前减少了。语言和注意力的发展对孩子自我规范的提高,很有影响。孩子经常靠自言自语来引导自己的行为。如,孩子进屋边脱鞋边对自己说:“我要把鞋脱了。”而注意力集中时间的增长和有效集中注意力的能方的提高,帮助孩子更注意听取并能更好地理解家长的要求。当然,个体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有的孩子缺乏控制,行为自发性强、易冲动、情绪表现明显、不服从、好冒险。还有些孩子则显得控制过度,非常顺从、压抑、情绪表现含蓄、兴趣狭窄。大部分孩子乖顺且适应性强,他们能在必要时控制自己,在适当的时候或场合无拘无束地活动和表露感情。这些差异与孩子自身的天性和家长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到小学阶段,孩子开始将家庭的和社会的规范内化到自己的思维系统中。孩子接受父母的价值观和信仰,并会为行为是否符合标准感到愉快、内疚或不安。孩子的自信与他们控制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和消极情感的能力密切相关。当孩子违反了规则,他们会感到羞愧;当孩子根据要求控制了自己的行为,孩子就会特别自豪。孩子的道德发展状况影响孩子自我规范的进步。七八岁的孩子约束自己是为了避免惩罚或争取奖励。10岁左右的孩子重视权威(如父母、老师)或法律所设的规范。孩子根据违反规则的后果和规则的重要 度,表现出对规则的服从程度。这个阶段很少有孩子能够根据内心的道德准则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多半还需要依赖外部力量的作用。

  青少年阶段,绝大部分孩子仍然需要外界的干预和辅助实现自我规范。但这个阶段的孩子能更好地理解规则的意义,更注重服从规则的内部原因。比如,孩子按规定打扫房间,因为他发现物品收放整齐后,查找起来方便;孩子不再赖着不上床睡觉,因为他知道早点睡,第二天精神更好。青少年阶段可能出现冲动行为增多的现象,而且再懂事、负责的孩子也会偶尔出现冲动行为。这有可能是青春期的孩子在试探限度、拓展经历或是想引起他人注意的表现。

  可见,不论是学步儿还是青少年,都会受内心欲望和冲动的驱使,智力发展和社会经验方面的欠缺使孩子不能一下子掌握根据规范控制行为的本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在不断提高,但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这样孩子才能学会有效控制冲动、约束行为,成长为自制、自信、成熟的人。

本文Hash:084d92150ea639e8de10ae9f36f666e474ddad9c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