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忌家长在外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孩子!

近日,网易就“中国儿童的自信现状”这一话题开展了调查,共有近万名妈妈通过回答其孩子在自我认知、遇事反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日常表现,测试孩子是否自信。结果,超过一半的网友妈妈经过测试发现,孩子不够自信。近日,在同济二附中举行的一场亲子夏令营中,著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引导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信。

亲子游戏考验彼此信任

在夏令营活动现场,家长与孩子一起做起了“香草巧克力”游戏:父母一方戴上眼罩,在孩子的带领下走出教室,穿越障碍到达食堂,并且由孩子给父母喂香草巧克力,最后回到教室。整个过程中,家长不能说话,只能通过肢体语言与孩子沟通。

四到六岁的孩子们握起了父母的手,带领他们离开座位。走到台阶处时,他们会提醒父母,这时的家长都牢牢握住了孩子的手,这双平时带给孩子安全感的手,如今从孩子手中获得安全感。当家长要从跨栏下爬过去时,有的孩子嘴里不停的叫着“低头,低头”,有的会用小手把父母的头往下按,还有的当父母爬入“正轨”后赶紧跑到另一头等着,等父母到了立即用小手把父母扶起来。

好不容易“跋山涉水”经历重重难关来到食堂,孩子们顾不上休息,安排好父母坐下后,立即取来巧克力喂给父母吃。这个游戏让参加活动的刘昱莹小朋友觉得自己成了妈妈,爸爸成了她的孩子。人小鬼大的她认为,自己这回临时家长当得相当好,很称职。刘爸爸有了这次别样的经历,对女儿更信任了,相信女儿有能力做好任何事。

孩子们的点滴进步父母都看在眼里。根据夏令营开营前以及开营后所做的自信评测统计,父母对孩子的自信满意度平均提升44%,认为孩子能正确指认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的提升了28%,认为孩子能正确欣赏和赞美别人的提升了24%。

三维度建立孩子的自信

张怡筠博士现场介绍说,心理学专家做过调查,发现影响孩子自信的因素主要有三点,称为“三维度”,一是孩子的外表的整洁,包括长相和仪表;二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能干的;三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受人喜欢的。

儿童心理研究专家肖峰调查发现:穿着干净整洁的孩子在学校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更自信。比如,在需要选派学生参加集体荣誉活动时,着装整洁的学生被选中的机会高于着装不整洁学生;竞选班干部时,着装整洁的学生被选中的机会比着装不整洁的学生高。一定程度上,外表的整洁是对自信的浅层培养。

其次,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就是当孩子向家长吐露烦恼的时候,家长可以想到一种更糟糕的状况告诉他幸好没怎样,然后挖掘出事情中好的一面,并把这一方面扩大,最后告诉孩子,要做个乐观的人。或者,家长可以把孩子向你的抱怨原话反问给孩子,去感受孩子话中的情绪,直接说出来问孩子对不对,接着再找个词替代这种的情绪,这样,等孩子的情绪平复后就可以理性地与孩子商讨解决的方法。

批评不当影响孩子自信

张怡筠博士还特别指出,父母最忌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各方面作比较;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现在的许多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不注意顾忌孩子的感受,容易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家长们正确的做法是在鼓励肯定孩子的时候,要表扬他们的人格特质,不要强调结果及表现。例如考试成绩好要表扬他之前复习很努力、很认真,而不是这个成绩很棒。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批评不当行为,不能批评他们的人格特质。同样以考试成绩为例,孩子考差了不能说他笨、没用 ,而是要告诉他你在考前浪费时间在看电视或上网上等行为不当,告诉他下次要努力改掉。

对于孩子好的人格特质的表扬,会让他们从中得到自信;反之,把一张坏的人格特质标签贴在孩子的身上,将很难撕下来。

家长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在实施体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

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

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

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

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家长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在实施体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及时惩罚,不能倒算帐。

要坚持随错随罚的原则,这样孩子所做的错事就能与惩罚带来的不愉快建立起联结。这样,他以后再做这些错事时,会立刻想到惩罚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2、讲明道理,告诉孩子下次应该怎么做。

惩罚时,要告诉孩子为什么打他。打只能阻止错误行为再次出现,但它本身不能带来正确行为。只有孩子明白自己的错误以及造成的危害时,才不会再犯。由于孩子年龄小,即使这次真心说“下次不敢了”,但可能不知道下次应该如何做。因此,父母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且,还要考虑到自己提出的做法是不是超出孩子的界限,给他的建议是否容易做到的,而不是孩子根本做不到的。

3、不要在外人面前打孩子。

孩子尽管小,但有自己的脸面,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他是不甘落后的。一旦别人知道自己挨打了,稍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像大人一样觉得这是奇耻大辱。

4、不能经常打孩子。

俗语道:“常骂不惊,常打不怕。”孩子要是经常挨打,由于“久经沙场,千锤百炼”,就会变得“软硬不吃,刀枪不入”。

记住,体罚绝对不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本文Hash:696a2c3425f32082aac360b705b988c2412029e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