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是“教育狂”式的父母吗?

一代有一代的梦,一代有一代的理想。现在的孩子们则成了一台考试机、一台成人梦的复印机、一张钢琴凳、一双红舞鞋、一只小青蛙、一支油画笔,反正想让孩子是什么,孩子就得变成什么。惟独不是父母自己。

现在的家长过去是由父母带大的,现在的孩子则是在幼儿园和学校里长大,孩子过早挂上月票或骑上山地车,奔波在城区街道上,从一个封闭的圈子再钻入另一个集中的圈子,繁重的功课就像狼在追羊,不仅使他们没有玩的时间,也减少了与成年人交往的机会。而传媒、电视给孩子的信息,明星对他们的影响,却远远超过父母。孩子基本上与父母的工作和生活隔离了,爹妈在干什么他们并不清楚,也不了解父母的甘苦。只是出于好奇,父母才偶尔带他们参观一下自己的工作场所,只是出于礼节,才去见见祖父母。正是周边环境的封闭,造就了“大公主”和“小皇帝”的习气。

当年父辈们80%都是自己去上学,现在只有7%的孩子是自己去上学。为了让孩子能遂父母的愿,家长对孩子是百依百顺,为子女付出多少血本都在所不惜。家庭在消费和支出的意向上,为孩子的开销或孩子的选择意向竟占家庭比重的22%~40%。父母们由于“出了血”,一不如意就冲孩子大吼大叫:竞争,竞争,否则扫马路去!孩子们则根本不当回事,心里在嘀咕:你也没混出息。两代人的冲突,好像他们面对的不是同一个时空,也不是同一个社会。与上代人相比,今天的孩子简直太不幸了,孩子从小就进入一个太紧张的时代。大人们只是想着孩子小学要择校,中学要重点,大学要名牌,一路杀过去,出国、留学、找个好工作。可人们似乎忘了,他们还是孩子,他们要玩,要欢乐,还要听故事。

在一项对上海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大多数中小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平均作业量超过国家规定的一倍以上。一般小学生除了上6节课之外,还要完成教师、家长布置的作业,加上参加学校夜托班、提高班、家教辅导班等,共计454小时,人均每天学习时间总计为1054小时,大大超出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小学生每天学习时间6小时的规定。

家长不管自己是什么职业,大多希望自己的子女多读点儿书。学生家长的普遍心态是:与其让孩子闲着做其他事,不如让他们多做功课……孩子做其他事,家长不放心,只有做作业,家长才放心。

时下,许多家长对自己没那么多的紧迫感,对孩子倒是忧心忡忡。他们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花在孩子身上,制订了庞大的五年或十年“规划”,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能力,可他们照样强行实施他们的教育计划。我们把这种家长叫做“教育狂”妈妈和“教育狂”爸爸。结果导致中小学出现了“三过”现象。

1、过度竞争。现行教育体制具有明显的精英教育特征。这一体制的主要特征是:认为天才儿童以一定比例存在于自然人群中,从而整个学校制度被发动起来,儿童从入学起就被用“天才儿童”的标准进行层层筛选,从高等教育到基础教育,教学内容被层层下放以期提高教学要求的水准。整个课程体制也表现出单纯面向升学的特征:片面注重“尖子率”、“竞赛得奖率”、“升学率”等等。于是,学生的学业竞争异化为考试分数的竞争,各个学校以升学考分争高低,毕业班由精兵把守,中低年级加强“备战”,大小测验、考试过于频繁,致使学生苦不堪言,造成当前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人际关系的淡漠、环境污染,使我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孩子们在享受父辈们幼 从未享受过的丰富的物质及精神产品的同时,也正在承受着父辈们想象不到的精神压力。

他们从踏入小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已站在了人生竞争的起跑线上。而学校、家长传统而片面的教育观念,以分数高低论英雄、以升学率高低论优劣的不适当教育观念,严重妨碍了教育者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这种过分关注智育和分数,实际上是剥夺了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机会,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不正常的生长环境。

2、过高期望。过高期望是对青少年的“精神虐待”,易造成他们心理扭曲和损伤。高期待已成为困扰我国未成年子女父母的主要心理情结。激烈的择业竞争迫使上海的学生和家长做出这样的选择:如果自己的孩子不能进入高一层次的学校深造,将来就业时将会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因此,有90%以上的家长期望子女能入大学深造。

据调查,几乎是百分之百的家长认为“最高兴的事情”是孩子学习成绩好,而“最恼火的事情”则是孩子学习成绩差。

不难想象,这种心态对孩子将意味着怎样的精神压力。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错误教育方法,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其危害远大于娇宠溺爱,甚至于体罚。“精神虐待”有多种表现,有些家长当发现孩子的思想违背自己的意志时,就会以警告、恐吓、揭短等方式对孩子实施精神压力,以制服孩子。还有像故意贬低孩子的能力,如拿别的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这种比照又往往用讽刺、挖苦等形式,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优点,从小就产生自卑意识。

心理学研究已表明,一个自尊心从小就受到挫折的孩子,会出现很多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诸如自我否定、缺乏爱心、焦虑等心理疾病,长大也难以适应社会。

3、过分保护。过分保护导致如今的青少年某些生理、心理机能退化。一些家长一方面在学业上拼命给自己孩子“加压”,另一方面又为他们在生活上尽可能地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这便导致现在的孩子大脑“发达”,四肢无力。在舒适、方便中,青少年人体中的某些机能正在逐步退化。因为他们生活的需要很容易得到满足,几乎不用克服什么困难。不用付出,也就没有发展,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用于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就这样被剥夺了。

成人出于良好的愿望为下一代铺设了一条充满阳光和鲜花的大道,希望他们能从这里开始走向未来的锦绣前程。但这样往往事与愿违,因为这违背了儿童和青少年成长的发展规律。

现代心理、教育、社会科学的研究以及大量的调查表明:如果忽视了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培养,在青少年期甚至在儿童期,就会表现出许多不适应症,就如我们现在做老师、家长的常常会感觉到现在的独生子女身上有许多毛病,如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自立意识差,依赖性大;做事被动、消极、胆怯,显得十分幼稚;表现出某些不适应年龄特征的行为,出现心理倒退现象;适应新环境能力差;自私,只求别人照顾,不会关心他人;社会责任感弱,情绪波动大,易走极端等等。

孩子受到的限制越多,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为成年所做的准备和考验,那他们将来为人父母就不会很合格,作为一个成年人就会感到困难重重。家庭的责任是发展孩子的性格,并为他们成年做准备,但这种准备工作并不总是很成功的。我们真的关心孩子吗?如果真关心孩子,标准就不应该这么单一,不应该只看分数。

所以,我们要改变那种“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扎扎实实抓应试教育”的怪现象。

传统教育真的是“填鸭式教育”吗?

随着西方教育思潮的不断涌进,现代有些人把中国的传统教育批判得一钱不值,说成是“填鸭式教育”。难道传承的五千多年的传统教育真的是这样吗?传统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话说回咱们老祖宗的教育思想和方式。首先,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虽确实有需要发展和完善之处,但却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如洪水猛兽般避之唯恐不及。“传神”是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标准,它与现代西方所提倡的“艺术表达自我内心”的思想,其本质是一样的。如此看来,我们的老祖宗还比西方的步子快上不少。但出现如今这个尴尬局面,可真是冤枉啊!“惟肖”一直就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标准,只是我们近代的教育者、使用者误读误导所致。大家把传授者的偏差,归结为一种教育方法的本质错误,这真是一场“杯具”(悲剧)!我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你——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表,都要真正静下心来反观我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不要只是质疑、发问和批驳,而不去思索和实践。也不要只追捧当今社会舆论热衷的种种潮流。既然是潮流,必会很快流走。别把任何教育工作者说的话、写的书、倡导的思想太当回事,当然也包括我的这本。因为任何好的书籍,都只是给你那把开启宝藏的钥匙,而非全部宝藏本身。最看不得那些盲目追捧西方教育思潮,而不反观我们本身传统教育金库中所能挖掘的价值、进步的方向,对传统一味地持批判与否定态度的人。当然,西方人严谨的态度,敢于怀疑权威、特立独行地坚持自己的所思所行,对一件事物不计名利地追求,以及教育体系的先进与科学,环境的宽松与自由等等,都是我们所向往与努力追求的。所以千万不要断章取义地认为我本人,是个反西方拜东方的保守派。任何好的、对的,能有效开启孩子创造力,对孩子一生有价值的方式,我们都应该包容并学习之。这才是冷静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应该持有的客观态度。这也是对我们的后代真正地负责任的做法。有一个时髦词大家一定还有印象——“填鸭式教育”,它曾风靡大江南北,受到了无尽指责与唾弃。其实,这其中也传达出创造这个词和使用这个词时我们的不自信。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填鸭吗?孔子那个时代的人咋就没发明出这个词儿呢?作为最早被填被灌的“70后”“80后”鸭子们,想必我们大家都有一肚子委屈想要诉说。咱们也别把当时负责“填”咱们的人想象得那么妖魔,其实,他们也很“杯具”与无奈。既然发明出“填鸭式教育”这个语汇,就说明大家都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传统教育真的是“填鸭式教育”吗?

随着西方教育思潮的不断涌进,现代有些人把中国的传统教育批判得一钱不值,说成是“填鸭式教育”。难道传承的五千多年的传统教育真的是这样吗?传统教育扼杀了我们的创造力?话说回咱们老祖宗的教育思想和方式。首先,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虽确实有需要发展和完善之处,但却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如洪水猛兽般避之唯恐不及。“传神”是中国传统美术教育的标准,它与现代西方所提倡的“艺术表达自我内心”的思想,其本质是一样的。如此看来,我们的老祖宗还比西方的步子快上不少。但出现如今这个尴尬局面,可真是冤枉啊!“惟肖”一直就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标准,只是我们近代的教育者、使用者误读误导所致。大家把传授者的偏差,归结为一种教育方法的本质错误,这真是一场“杯具”(悲剧)!我希望看到这篇文字的你——无论是为人父母,还是为人师表,都要真正静下心来反观我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不要只是质疑、发问和批驳,而不去思索和实践。也不要只追捧当今社会舆论热衷的种种潮流。既然是潮流,必会很快流走。别把任何教育工作者说的话、写的书、倡导的思想太当回事,当然也包括我的这本。因为任何好的书籍,都只是给你那把开启宝藏的钥匙,而非全部宝藏本身。最看不得那些盲目追捧西方教育思潮,而不反观我们本身传统教育金库中所能挖掘的价值、进步的方向,对传统一味地持批判与否定态度的人。当然,西方人严谨的态度,敢于怀疑权威、特立独行地坚持自己的所思所行,对一件事物不计名利地追求,以及教育体系的先进与科学,环境的宽松与自由等等,都是我们所向往与努力追求的。所以千万不要断章取义地认为我本人,是个反西方拜东方的保守派。任何好的、对的,能有效开启孩子创造力,对孩子一生有价值的方式,我们都应该包容并学习之。这才是冷静的教育工作者和父母们应该持有的客观态度。这也是对我们的后代真正地负责任的做法。有一个时髦词大家一定还有印象——“填鸭式教育”,它曾风靡大江南北,受到了无尽指责与唾弃。其实,这其中也传达出创造这个词和使用这个词时我们的不自信。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填鸭吗?孔子那个时代的人咋就没发明出这个词儿呢?作为最早被填被灌的“70后”“80后”鸭子们,想必我们大家都有一肚子委屈想要诉说。咱们也别把当时负责“填”咱们的人想象得那么妖魔,其实,他们也很“杯具”与无奈。既然发明出“填鸭式教育”这个语汇,就说明大家都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

本文Hash:49870e96f2e4c5ff1967d40371f74fc9fadcc55c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