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父母请问家长你有合格证吗?

世界上许多职业都需要经过考核,就业者必须持证才能上岗,比如司机、医生、律师等。可是你有没有意识到,当父母也是需要“持证上岗”的呢?儿童的早期教育,是决定其一生发展的关键。具备了相应的资格和能力,父母才能圆满地完成教子育人这一神圣的任务。

深爱着孩子的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留遗憾。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争取“持证上岗”开始,为当好父母做些“功课”吧。

你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子”吗?

没有人生来就会做父母,0岁孩子,0岁父母。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往往容易把目光聚焦在孩子身上,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天天鞭策孩子努力上进,然而自己的成长,却在不知不觉间完全停滞了。其实,“严于律己,宽以待子”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好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

孩子的身上总会留下父母的影子。父母的心理状态、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父母的一切都有可能被孩子“拷贝”下来。父母首先做好自己,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父母不妨静心思索一下:我有没有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我希望孩子做到的事,自己有没有首先做到?我是否能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贴心提示

把最好的自己呈现给孩子――也许你离自己期望的成功人生还有一段距离,但一定不要气馁,更不要把你的失意、你的抱怨一览无遗地呈现给孩子;也许你已经非常满足于自己取得的成就,这也并不能成为你裹足不前的理由。如果你希望孩子比自己走得更远,那么把最好的自己呈现给孩子,让孩子看到你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言行吧。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日本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作家黑柳彻子刚上小学时,因为好奇心太强,常常违反课堂纪律,被学校开除了。妈妈没有责怪她,也没有告诉她被学校开除的事,而是把她送到了著名儿童教育家小林宗作创办的“巴学园”。那天,小林校长把椅子拖到小豆豆(黑柳彻子的小名)面前,和她面对面坐下来说:“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全都讲出来吧。”就这样,他耐心地听小豆豆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个小时的话!后来,小林校长每次见到她,都会亲切地说一句:“豆豆真是个好孩子呀!”一个“问题孩子”就在这样充满尊重、鼓励的氛围里,健康快乐地成长起来了。

小豆豆的母亲和小林校长对孩子的理解、包容、尊重、鼓励和无条件的爱,不能不让我们深深地感动。孩子如同幼苗,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茁壮成长。

贴心提示

有条件的爱是爱的“赝品”――在人间,爱的可贵就在于它的无条件性。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却是有条件的,要求孩子做出相应的行为或取得相应的成绩,然后再给予孩子与之相适应的爱。

而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自尊心的最重要的方法。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己生命的价值,会产生强烈的自信心。

你能营造出和谐的家庭关系吗?

家庭情感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人格和心理发展。在营造家庭情感氛围的过程中,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是父母应处理好的两个重要关系。

和谐幸福的夫妻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石

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表现得宽容、乐观,不仅能使孩子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如何做人处事 提供了榜样,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会把父母处理夫妻关系的方式内化于心,会在自己的人生中加以模仿。如果父母之间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不安、自卑、恐惧等不良心理,同时也会影响到他未来的人际关系和婚姻幸福。

贴心提示

“单亲”未必不完美――不能武断地认定单亲家庭就没有能力给孩子以完美的教育,即使你不能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你依然可以以良好的心态来尽力弥补单亲带来的缺憾,争取把家庭破碎给孩子带来的伤害降到最小:

不要因为沉溺于自己的痛苦而忽视孩子,也不要因为歉疚心理而迁就、溺爱孩子;

让孩子与父母双方都有接触、交流的机会和时间,感受父母双方对他的爱;

扩大孩子的交往面,让他有较多的机会接触与单亲家长不同性别的成年人;

观察孩子的言行,及时消除孩子的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

好的亲子关系胜过一切教育

好的亲子关系是一种彼此信任、理解和尊重的关系。当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的时候,孩子会无意识地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呢?

陪伴你的孩子

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尤其是在孩子幼小的时候,通过朝夕相处的陪伴、日复一日的交流,孩子与父母建立起亲密的依恋,建立起安全感,这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基础。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做父母的最好不要把孩子交给别人去抚养教育,比如交给祖父母、送全托幼儿园、上寄宿学校等。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没有什么比塑造一个人更重要的事业。每天和孩子一起吃顿饭、认真听孩子说会儿话、完全投入地和孩子玩一会儿吧,这比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更加重要。

贴心提示

“量”不足时更要重“质”――也许你确实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相处,但是你依然有机会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比如在早出晚归没机会与孩子交谈时用小纸条给孩子留言,出差在外时给孩子写信、打电话,把陪孩子一起做某件他感兴趣的事作为一个重要事项安排进自己的时间表,在孩子有问题时给他以关怀和指导……总之,要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关心,感觉到你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这样,你一样可以成为孩子心目中最重要、最值得信赖的人。

不仅仅是做朋友

对大多数受过现代思想洗礼的年轻父母来说,那种不尊重孩子人格、把孩子当作自己附属品的落伍观念早已被抛弃,“做孩子的好朋友”成了这些父母努力追求的目标。但是如果“朋友”的定义仅仅指与孩子一起玩、一起闹,却忽略了身为父母所肩负的更重要的职责的话,也难以在孩子的成长路上起到真正的引导作用。

让我们尝试多换几个视角来看待自己的角色吧,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是一个有独立人格和思想,并终将独立生存于社会的人。但是在这段亲子共同前行的路程上,孩子的小手需要我们的大手去牵引,去扶持。有了这种认识,我们就可以扮演好生活教练、学习榜样、知心朋友、人生导师和坚强后盾等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色。

让沟通的渠道更顺畅些

心理学家建议父母和孩子玩这样的亲子游戏:让孩子站在椅子上,父母坐在地面上,使你们之间的高度差别很大。然后随意交谈几分钟,时间到了就交换角色。完成后,谈谈彼此的感想。一位父亲在经历这种体验后说:“和一个像塔一样高的人讲话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当你被人家由上往下看时,感觉处在一个不被重视的位置上,而且真的很难说服高高 上的人。”

想想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常常体验的感觉!父母在与孩子的交流中往往下意识地把自己放在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随时准备挑孩子的毛病,随时准备给孩子以指导。如果父母能够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放低自己的姿态,多从孩子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以宽容、接纳之心多听听孩子的心声,那么亲子间沟通的渠道一定能更顺畅。

你知道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孩子成长吗?

希望孩子成人、成才、成功是父母的心愿,那么父母可以做些什么来助孩子一臂之力,使孩子走上人生的快车道呢?

给孩子装上几个核心“精神软件”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要想使孩子拥有一份精彩的人生,需要具备能够适应社会的多种品质和能力。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精神――这是孩子成长的几个核心“精神软件”,是孩子精神人格的脊梁,父母一定要把它们及早输入孩子的生命程序之中。

贴心提示

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如今有太多的家长在爱的名义下为孩子包办一切,甚至孩子对自己人生的责任都由家长来承担了。责任心建立不起来,一个孩子是不可能去积极进取的,孩子会变得被动,家长推一下,他才动一下。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有一个简单却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他们真正作为家庭的一分子,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当孩子不再仅仅被动地接受父母的服务和安排,而开始主动地承担起自己的任务,并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与自己的行为联系起来时,他的责任感就逐渐建立起来了。

培养好习惯是给孩子一笔不断生息的“资本”

俄罗斯心理学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便会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家庭是培养习惯的学校,父母是培养习惯的老师。你现在多培养孩子一些好习惯,将来,这些习惯就会变成一笔不断生息的“资本”,让孩子永远享有它的好处,幸福一生。

贴心提示

好习惯为什么难培养?――虽然大家都知道养成好习惯对人生、对事业的好处,可是令父母们感到头疼的是,好习惯总是那么难以培养,而坏习惯却怎么也挥之不去。想想看,是不是在下面这些环节出了问题呢?

3-12岁最关键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大量的行为都会在这一阶段固化为习惯,因而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

至少重复21次

有研究认为,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有可能巩固,当然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概念。一个习惯的形成,一定是一种行为能够持续一段时间,时间越长习惯越牢。

你的身后站着孩子

有好习惯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有良好习惯的孩子。大人们应该牢记一句话:“你的身后站着孩子。”你的任何行为都有可能落入他的眼底。

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发现孩子的优势潜能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在人的智能框架中相对独立地存在着8种智能:语言、数理逻辑、音乐、视觉空间、身体运动、自省、人际交流、自然观察等智能。人与人之间也许根本不存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别,只有不同智力优势、组合与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每个人都有相应的成功领域。

如果目前的学校教育还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父母却可以用自己的慧眼发现孩子 上的闪光点。如果我们能乐观地看待孩子,相信在孩子身上一定潜藏着智慧的种子,用发掘金矿的眼光来观察孩子,就一定能发现孩子的优势所在,并可以有意识地为他创设一些条件,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挖掘自己的优势潜能,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

贴心提示

“副科”不副――我们往往片面地只重视孩子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的发展,却忽视了孩子在其他方面发展的潜能与可能性,比如我们更在乎孩子在语文、数学、英语这些“主科”的成绩,而对那些被认为是“副科”的体育、音乐、美术学习则不太重视,殊不知,孩子的潜能也许恰恰就在那些“副科”学习中表现出来呢!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孩子,也就不可能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孩子的教育。但是,只要你用心与智慧去导航,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向,同时也让自己成为合格的父母。让我们用自己温暖的大手牵着孩子的小手,一起往前走;当你手中的小手变得与你一般有力时,记得放开他的手,因为,你已经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做好家长,你合格吗?

2010年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心系好儿童”“成长路平安行――儿童成长家庭教育活动在全国五城市顺利实施。回顾2010年“成长路平安行”活动,足迹遍及了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合肥等5大城市,活动现场,有来自北京的知名教育学专家,为家长们传授儿童家庭教育知识。

作为北京和杭州两场“家长大课堂”的专家老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系专家委员会的李玫瑾提出了“心理抚养”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李玫瑾老师指出对孩子的抚养不仅仅是物质满足,应重视对孩子的心理抚育。讲座围绕着心理抚育要素中的情感、言语、自信、社会性、观念、性格、自控力、意志、注意力等11个方面展开,专家向家长传授了“人生不可逆转:时不可错”、“子不教,父母过”、“父母要亲自抚养孩子”、“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让孩子适度经历和体验体力之苦,体肤之痛”、“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有钱的努力不一定能让孩子顺利成长”等家长们非常关注的家教热点知识。

在主题为“成长规律和父母角色扮演”的讲座中,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皇甫军伟老师指出,为人父母要有三守,首先要守住目标,这里包括要坚守孩子最终成就自我的信心;坚守对孩子成长过程那一份平静的期待;坚守自己努力为孩子支撑到底的每一步行动的准则。第二是要守住自己,也就是守住做父亲、母亲的责任与义务,以及为人父母的尊严与格调;守住父亲、母亲的角色里的自己的形象,守住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变的距离。最后还要守住家;守住温馨、守住温暖、守住温情。

在成都的以“3~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为主题的大课堂中,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早教顾问、国家计生委早教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网高级顾问蔡景昆老师根据3~6岁幼儿的特殊心理发展时期,建议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专家指出,3~4岁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候,孩子产生了鲜明的自我意识,同时3~6岁的幼儿心理主要表现为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注意力随兴趣转移、记忆力形象具体、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想象力飞速发展以及情绪情感方面日趋变得丰富。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学习特点主要是,学习有主动性,有积极性但是从兴趣出发、学习有无意性与内隐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以及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等。

根据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学习特点,专家指导在座家长,要做学习型、知识型家长。同时要抱着与孩子一道成长的想法,学会真正地爱孩子,要说教与身教并重、鼓励与赞美兼施,孩子面对挫折、矛盾、冲突时要善于良性引导,切忌用成人价值观处理孩子的问题。参会家长纷纷表示,在这些课堂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做好家长,你合格吗?

2010年由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心系好儿童”“成长路平安行――儿童成长家庭教育活动在全国五城市顺利实施。回顾2010年“成长路平安行”活动,足迹遍及了北京、深圳、成都、杭州、合肥等5大城市,活动现场,有来自北京的知名教育学专家,为家长们传授儿童家庭教育知识。

作为北京和杭州两场“家长大课堂”的专家老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系专家委员会的李玫瑾提出了“心理抚养”的现代家庭教育理念。李玫瑾老师指出对孩子的抚养不仅仅是物质满足,应重视对孩子的心理抚育。讲座围绕着心理抚育要素中的情感、言语、自信、社会性、观念、性格、自控力、意志、注意力等11个方面展开,专家向家长传授了“人生不可逆转:时不可错”、“子不教,父母过”、“父母要亲自抚养孩子”、“要学会对孩子说不”、“让孩子适度经历和体验体力之苦,体肤之痛”、“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有钱的努力不一定能让孩子顺利成长”等家长们非常关注的家教热点知识。

在主题为“成长规律和父母角色扮演”的讲座中,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皇甫军伟老师指出,为人父母要有三守,首先要守住目标,这里包括要坚守孩子最终成就自我的信心;坚守对孩子成长过程那一份平静的期待;坚守自己努力为孩子支撑到底的每一步行动的准则。第二是要守住自己,也就是守住做父亲、母亲的责任与义务,以及为人父母的尊严与格调;守住父亲、母亲的角色里的自己的形象,守住父母与孩子之间不变的距离。最后还要守住家;守住温馨、守住温暖、守住温情。

在成都的以“3~6岁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教育要点”为主题的大课堂中,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事业发展中心早教顾问、国家计生委早教专家、中国学前教育网高级顾问蔡景昆老师根据3~6岁幼儿的特殊心理发展时期,建议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专家指出,3~4岁是孩子步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这个时候,孩子产生了鲜明的自我意识,同时3~6岁的幼儿心理主要表现为观察力笼统放散不稳定、注意力随兴趣转移、记忆力形象具体、思维能力以形象为主、想象力飞速发展以及情绪情感方面日趋变得丰富。所以这个时期孩子的学习特点主要是,学习有主动性,有积极性但是从兴趣出发、学习有无意性与内隐性、语言指导下的直观形象性以及对环境的极大依赖性等。

根据这一时期幼儿的心理、学习特点,专家指导在座家长,要做学习型、知识型家长。同时要抱着与孩子一道成长的想法,学会真正地爱孩子,要说教与身教并重、鼓励与赞美兼施,孩子面对挫折、矛盾、冲突时要善于良性引导,切忌用成人价值观处理孩子的问题。参会家长纷纷表示,在这些课堂中学到了很多,受益匪浅。

本文Hash:df352b09ae06e24a08e73f66be98215608556951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