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体质健康的5个不足有哪些

三、独生子女体质健康的5个不足

社会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经济的增长和家庭的富裕,为独生子女们的健康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使大多数独生子女们享受到了优越的物质生活环境。但同时,经济条件的改善、物质生活的丰裕也为独生子女们的成长带来了新问题。

1、挑食、偏食和营养过度

独生子女的特点关键在于他们的独生环境。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使他们往往受到了更多的关注、照顾和保护,他们的父母们往往会尽可能地为孩子提供最好的营养和饮食,因此很多孩子几乎零食不离嘴,想吃什么有什么,不想吃的各类营养品也经常被父母督促着送进嘴里。同时,“四二一”(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使他们受到更多宠爱,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泄自己的任性。因此,在独生子女中,挑食、偏食、营养过度的现象较多。

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城市儿童生活习惯研究”发现,近三成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盲目食用保健品现象。调查显示,明确表示“从来不吃”保健品(包括营养品、补品等)的中小学生仅有375%,“每天都吃”的有97%,“有时吃”的有178%,“很少吃”的有35%。认为“学生服用保健品(或补品)对学习有好处”的高达844%,认为“保健品包含各种营养成分,可以代替天然食品”的达到827%。

也有些独生子女过于挑食、偏食,把“洋快餐”作为主要食品。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的城市中小学生高达852%。436%的每月都吃“洋快餐”,其中“每周都吃几次”和“几乎每天都吃”的有61%。当庆祝生日、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同学聚餐聚会的时候,或者在节假日,去吃“洋快餐”成为三至四成孩子的选择。“洋快餐”的特点是高脂肪、高热量。过剩的脂肪和热量长期积累,容易引起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

2、肥胖和超体重儿童明显增加

膳食结构、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独生子女中肥胖儿童及超体重儿童比例明显增加。漫步街头,我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些肥胖儿,他们的脸庞充满稚气,身材却臃肿笨重、行动迟缓。肥胖症正在逐步取代营养不良,成为城市独生子女体质健康的主要问题。

有研究称,大城市独生子女已经成为肥胖的重点人群,尤其是小学男生,肥胖率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2003年11月正式颁布了《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选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分析“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表明,1985年大城市7―18岁的青少年儿童肥胖发生率分别仅为02%和01%;1995年超重检出率大幅增长,肥胖开始在大城市流行,北京等发达地区大城市各年龄组男生超重率猛增到10―13%,女生达6―9%;2000年我国城市儿童肥胖检出率已上升到6―8%,北京等六大省市的城区小学男生肥胖发生率为129%,北京等大都市更成为肥胖“重灾区”,男生7―9岁、10―12岁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达到254%、255%,女生7―9岁、10―12岁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达到170%和143%。何玲、任弘,当代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2002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数据显示,7―18岁城市男生的肥胖率由1995年的398%上升为2000年的886%和2002年的1150%;城市女生的肥胖率由1995年的346%上升为2000年的560%和2002年的774%。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显示,7―22岁城市男生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14和27个百分点;女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872%和501% 比2000年分别上升了07%和09%。2005年北京市学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合计为253%。

肥胖不仅给独生子女们带来臃肿的体型,也给他们带来沉重的身体负担。医学研究证明,儿童青少年肥胖发生越早,持续时间越长,出现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越大。而且,肥胖还给孩子们带来了隐形的心理障碍,使一些孩子的童年、少年时期被自卑笼罩。

3、视力不良的低龄化和重度化趋势明显

一位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女生,已经戴上了厚厚的眼镜片。她妈妈说:“班里有好几个戴眼镜的同学了,老师也没有办法再调座位,大家都说自己看不见,只好去配眼镜。反正早晚都得戴,小学不戴到了初中也跑不了。”一位就读于北京重点中学的初一女生说:“小学时班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戴眼镜,可是到了初一,环顾班里,几乎找不到不戴眼镜的了。而且大家的眼镜度数都很高,班里谁500多度就算好的了。”一位小学教师说:“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戴眼镜的较多,现在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就有不少眼睛近视度数达到了300多度。一个班级差不多一半学生戴眼镜了。我从业20多年,发现班级里戴眼镜的孩子逐年增多。”

大家的话被一些数据残酷印证。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调查显示,我国城市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小学生3972%、初中生6808%、高中生8098%、大学生8243%。与前面几次全国大型调查相比,比例均有明显增加。不仅如此,近视眼的低龄化现象也非常令人担忧,尤其是7―9岁年龄段近视检出率明显升高,度数也越来越高。

长时间近距离写作业读书、不良的膳食结构、过多使用电视电脑、较少到室外活动等因素,都是造成近视低龄化和重度化的因素,需要独生子女的父母们特别注意。

4、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持续下降

湖北省恩施市某校举行读书节活动,全校学生在操场上站立了30分钟。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有10多名学生因坚持不住陆续倒下;在某校初中三年级的体育运动会中,参加男女长跑的学生不足150人,结果在其中半途而废的有10人,长跑结束后出现眩晕、呕吐的有90人,由于长跑导致气虚、低血糖等并发症需要注射葡萄糖的有16人。

营养、膳食、环境、生活方式和教养方式等多种因素,导致独生子女们的体质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从而表现为运动能力不足。在2006年8月举办的“第一届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指出:“虽然从总体上来看,孩子们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在不断上升,但肺活量、速度、耐力等指标在持续下降。近20年来,中国青少年的体质一直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一些调查数据证明了这一点。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学生身体素质继续下降。其中50米跑成绩,7―18岁城市男女生均下降01秒;立定跳远成绩,7―18岁城市男女生分别下降了37cm、39cm;引体向上成绩,13―18岁城市男生下降了12次;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7―18岁城市女生下降了37次;50米×8往返跑成绩,7―12岁城市男女生分别下降23秒、13秒;1000米跑成绩,13―18岁城市男生均下降124秒;800米跑成绩,13―18岁城市女生分别下降103秒。何玲、任弘,当代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孩子们体质下降的重要表现就是运动能力的下降,有专家将其概括为“硬、软、笨”。“硬”是指骨关节硬,缺少柔韧性,动作稍大,就易腰酸背痛腿抽筋;“软”是指肌肉没有力量,耐力差,容易导致新陈代谢低下,肌力衰退,神经衰弱,心肺功能差等;“笨”是指人的平衡性差, 制身体及力量时不是过轻就是过重,容易摔跤。

5、青春期提前到来

8岁的男孩浩浩长了胡子!

5岁的女孩同同来了月经!

……

北京协和医院分泌科主任伍学焱介绍说:“来门诊看性早熟的孩子是越来越多了,最近两年比十年前增加了至少3倍。”北京协和医院、儿童医院十年前门诊中看性早熟的孩子,占内分泌科门诊量不到10%。但根据近两年统计,性早熟患儿已上升到了20%以上,并逐年增多。近几年来,媒体上常常可以看到与上述类似的信息。伴随着这些令人吃惊的案例和数字,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是,整个独生子女群体在生理发育方面已经出现了青春期提前的现象。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对城市青少年进行了长达15年的“青春期教育研究”,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令人思考的数据。仅1989年至1999年10年间,中国城市青少年的性生理发育就有所提前。1989年,他们对上海、北京、广州和武汉四城市3000名在校生进行青春期专项调查,数据显示,男孩初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443岁,女孩初次月经来潮为1338岁。1999年,再次调查发现,这四城市男女青春期提前为1385岁和1254岁。可以看出,10年之间,男孩青春期提前了058岁,女孩青春期提前了084岁。

与此相关,初次手淫和性冲动的年龄也显著提前。1989年,初次手淫的平均年龄男孩为1449岁,女孩为1431岁;10年后,这两个指标降为1264岁和1072岁,分别下降了185岁和359岁。1989年男女青少年初次性冲动的平均年龄,分别为1450岁、1521岁;10年之后这两个指标降为1363岁和1362岁。

这是目前能查到的比较新的数据,然而距离今天已经又一个10年过去了。虽然我国近几年非常重视性教育,但调查数据非常有限。这是因为我国还缺乏专门的机构进行这样的调查,一些计生部门和学校也难以深入进行调查。不过,一份两个学生的调查报告也许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些青春期更加提前的状况。北京汇文中学林伟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陈曦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赵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调查。他们从2003年5月开始,利用半年的时间,通过网络共获得了3271条数据,有效数据2979条。其中,北京市中学生共调查了1795人,其中男生1062人,女生733人。统计所得的数据发现,男生初次遗精的年龄集中在12―14岁之间,平均为1315岁。女生月经初潮的年龄集中在12岁,平均年龄为1232岁。男生初次遗精平均年龄比1999年提前07岁,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比1999年提前022岁。同时,有806%的男生和529%的女生承认有过自慰行为,约17%的学生认为婚前性行为很正常,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发生性行为的初中生占45%,高中生这样认为的比初中生高近20个百分点。

一些研究发现,儿童肥胖、看电视时间过多、摄入含有大量雌激素的食品、环境污染等等,都是导致城市独生子女青春期提前的重要原因。例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5~9岁期间体重增长迅速的孩子青春期会出现提前现象。研究人员对181名5、7、9岁女孩进行体重和机体脂肪测量,于9岁时进行青春期发育状况评估。结果发现,5岁及7岁时机体脂肪比例较高或腰围较粗的女孩,9岁时青春期发育提前。再例如,有的孩子过多摄入含有雌激素的瓜果蔬菜、肉、禽、蛋类食品,有的孩子盲目服用一些含激素的保健品、滋补品等,这些都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从而导致青春期提前。

独生子女体质健康的有哪3个优势

一、身体健康的内涵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也有人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考察: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行为稳定。可见,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与他的身心健康是紧密相连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两者共同构成了健康的重要基石。同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又是相互影响的,身体上的某些生理变化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不良的心理情绪也会给身体带来变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独特的独生子女现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呢?构建其健康人格的基石是否足够深厚和坚实?本章将着重探讨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体质健康。

二、独生子女体质健康的3个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们也往往给了孩子更多的健康投资,这使他们的身体发育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关于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调查统计很多,但是大规模的、权威的独生子女体质健康调查较少,因此,要考察独生子女的体质健康状况,本章主要借鉴权威且更具有代表性的卫生、教育、体育等政府部门组织的全国性大规模调查获得的数据。

1985―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国家民委五部委每5年组织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共5次;自2002年开始,教育部还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监测对象为7―22岁城乡男女学生;卫生部也从1975年开始,每10年对我国9个城市及郊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迄今共组织了4次,2005年共调查了7岁以下儿童138775名;自1990年开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始儿童营养监测试点工作,1998年正式建立全国食物营养监测体系,其中儿童体格发育为主要监测内容之一。2000年从全国40个食物营养监测点共抽取5岁以下儿童16491人。上述权威调查均可以作为本章报告独生子女身体健康状况的依据。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调研没有单独针对独生子女群体进行调研,因此本章中我们将使用其中的城市儿童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因为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多年后的今天,城市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

1、身体发育水平提高幅度较大

形态发育水平是体质健康的最直观的指标。上述各项大规模调研数据显示,少年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并表现出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发育提前等现象。

例如,在身高、体重、胸围等具体指标上,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7―18岁学生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70cm、031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2kg、082kg,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24cm、014cm。而19―22岁城市学生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05cm、076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1kg、047kg,胸围无明显变化。何玲、任弘,当代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结果如此,一些地方性的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对比北京市1995年和2000年中小学生在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指标发现,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白文飞等,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第39卷,第11期。有研究者以1985、1995、2000年河南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样本,选择形态 机能、素质、健康等4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5年间河南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即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杨现新,河南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6期。

2、营养状况持续改善

少年儿童们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2005年,我国城乡学生中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营养状况继续得到改善,重度营养不良基本被消灭。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2003,教体艺[2003]12号。7―22岁城男、城女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161%、3274%,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21%、15%。与2000年相比,2005年我国城乡学生中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继续下降,其中汉族7岁年龄组城男、城女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别为1292%、1366%,比2000年分别下降78和97个百分点。12岁年龄组城男、城女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别为694%和1041%,比2000年分别下降63和71个百分点。

3、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少年儿童们的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有所改善。2002年与2000年相比,学生恒牙龋齿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7~17岁城市男生恒牙龋齿患病率由111%降至925%,城市女生由122%降至110%。学生的龋齿矫治率有所提高,7~17岁男生恒牙龋补率由39%升至42%、女生由50%升至56%。同上。2004年与2002年相比,学生乳牙、恒牙龋齿患病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其中7~17岁城市男女学生恒牙龋齿患病率均下降了12%,学生龋齿矫治率也有所提高。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2005年7月6日。

独生子女体质健康的3个优势

一、身体健康的内涵

什么是真正的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指不但没有身体疾患,而且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对于青少年的健康状况,也有人认为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考察: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行为稳定。可见,一个人的健康人格与他的身心健康是紧密相连的,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两者共同构成了健康的重要基石。同时,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又是相互影响的,身体上的某些生理变化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不良的心理情绪也会给身体带来变化。

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独特的独生子女现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如何呢?构建其健康人格的基石是否足够深厚和坚实?本章将着重探讨如何培养独生子女的体质健康。

二、独生子女体质健康的3个优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们也往往给了孩子更多的健康投资,这使他们的身体发育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国关于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调查统计很多,但是大规模的、权威的独生子女体质健康调查较少,因此,要考察独生子女的体质健康状况,本章主要借鉴权威且更具有代表性的卫生、教育、体育等政府部门组织的全国性大规模调查获得的数据。

1985―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科技部、国家民委五部委每5年组织一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共5次;自2002年开始,教育部还建立了“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每两年对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监测对象为7―22岁城乡男女学生;卫生部也从1975年开始,每10年对我国9个城市及郊区儿童生长发育状况进行抽样调查,迄今共组织了4次,2005年共调查了7岁以下儿童138775名;自1990年开始,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开始儿童营养监测试点工作,1998年正式建立全国食物营养监测体系,其中儿童体格发育为主要监测内容之一。2000年从全国40个食物营养监测点共抽取5岁以下儿童16491人。上述权威调查均可以作为本章报告独生子女身体健康状况的依据。

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调研没有单独针对独生子女群体进行调研,因此本章中我们将使用其中的城市儿童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因为在计划生育政策实行多年后的今天,城市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

1、身体发育水平提高幅度较大

形态发育水平是体质健康的最直观的指标。上述各项大规模调研数据显示,少年儿童的身高、体重、胸围等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并表现出生长速度加快、生长水平提高、青春期发育提前等现象。

例如,在身高、体重、胸围等具体指标上,2005年与2000年相比,城市7―18岁学生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070cm、031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2kg、082kg,胸围分别平均增长024cm、014cm。而19―22岁城市学生男、女身高分别平均增长105cm、076cm,体重分别平均增长151kg、047kg,胸围无明显变化。何玲、任弘,当代城市青少年儿童体质与健康状况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全国性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结果如此,一些地方性的调查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对比北京市1995年和2000年中小学生在形态、机能、素质等方面的指标发现,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等身体形态呈增长趋势。白文飞等,2000年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分析,中国体育科技,2003年,第39卷,第11期。有研究者以1985、1995、2000年河南学生体质健康调研资料为样本,选择形态 机能、素质、健康等4个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15年间河南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继续得到改善,即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杨现新,河南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动态分析,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第11卷,第6期。

2、营养状况持续改善

少年儿童们的营养状况也得到了较明显的改善。2005年,我国城乡学生中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进一步下降,营养状况继续得到改善,重度营养不良基本被消灭。教育部关于200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2003,教体艺[2003]12号。7―22岁城男、城女低体重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161%、3274%,比2000年分别下降了21%、15%。与2000年相比,2005年我国城乡学生中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继续下降,其中汉族7岁年龄组城男、城女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别为1292%、1366%,比2000年分别下降78和97个百分点。12岁年龄组城男、城女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分别为694%和1041%,比2000年分别下降63和71个百分点。

3、龋齿患病率呈下降趋势

少年儿童们的口腔卫生保健水平有所改善。2002年与2000年相比,学生恒牙龋齿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7~17岁城市男生恒牙龋齿患病率由111%降至925%,城市女生由122%降至110%。学生的龋齿矫治率有所提高,7~17岁男生恒牙龋补率由39%升至42%、女生由50%升至56%。同上。2004年与2002年相比,学生乳牙、恒牙龋齿患病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其中7~17岁城市男女学生恒牙龋齿患病率均下降了12%,学生龋齿矫治率也有所提高。教育部关于2004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公告,2005年7月6日。

本文Hash:eed53e4a0750b935d4c9fcfc441096f8b7d61739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