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父母别怕孩子帮倒忙呢?

有的家长说,大人做家务事时,孩子老吵着要帮忙。结果呢,洗碗时,打碎了汤勺;拖地板又把家弄得水汪汪的;洗完了袜子,自己也变得湿淋淋的;要是家里包饺子,他帮忙的热情就更高了,不一会儿面粉就撒得满身都是,真是越帮越忙。你家是不是也有个越帮越忙的孩子?你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

观点一:细心呵护孩子的帮忙热情

刘女士(5岁男孩母亲):记得我自己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帮父母做事,可我的父母一方面嫌我添乱,总把我赶开。渐渐地,我对做家务不再关心,也不想帮忙了。这使我失去了许多磨练,常常被一种怯懦的情绪困扰,在生活中经常处于劣势,不知错过多少宝贵的机会。而今,我吸取自己的教训,儿子2岁起就鼓励他自我服务,虽然他洗脸洗成“落汤鸡”,牙膏一挤一大堆,我也会快乐地告诉他“宝宝真能干,让妈妈来教你,你会做得更好。”由于从小受到鼓励,儿子最快乐的事就是帮家人干活,哪怕擦擦桌子、倒个垃圾,他也会挺起小胸膛,骄傲地说:“妈妈,我会做的。”确实,孩子帮忙,免不了越帮越忙的事发生。我拖地,他说“我来”、“我会”,结果弄得一身水。有时,甚至没帮上忙,还搞得家里一片狼藉。即便这样,我也很少责怪他或不让他插手帮忙,宁可偷偷帮他修正。作为母亲,我相信孩子的越帮越忙是暂时的,而他的生活能力和责任感,将会在“越帮越忙”中得以发展。

观点二:指导孩子成为小帮手

董先生(6岁女孩的父亲):我认为,当孩子想帮忙而没有得到指导时,可能就会为此而消沉,以后对家务事变得不再关心,也不愿帮忙,而等到父母想要孩子帮忙时,他早已没兴趣了。事实上,小时候不动手的孩子,长大也不太会做事。所以父母想让孩子成为能干的人,就要通过实际的指导,使其尽快成为真正的小帮手。我女儿6岁,也乐意帮忙,我一般都支持她,细心教她操作方法并做示范,如妻子洗衣服时,就让她在小盆子里洗自己的袜子,从抹肥皂到过水,手把手地教,只一两次,她就洗得很像样了。她想烧饭,我就请她到厨房教她理菜。虽然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教她做事的技巧,但效果很好,她帮忙添乱的事越来越少,成了我们真正的小帮手。我认为童年有工作体验的孩子,将来真正工作时能力强,也不容易觉得辛苦。

观点三:对孩子做事的要求放宽

王先生(4岁女孩父亲):对孩子做家务事的要求,不能和对大人的要求一样。如洗碗,大人要把所有的碗筷收拾齐,用清洁剂洗一遍,再用清水涮干净。而如果你希望孩子也这样做,那结果只能是越帮越忙,可能碗筷没收齐,就已经打碎了好几个。所以,孩子做事应有孩子的标准和要求。如我女儿吵着要帮忙洗碗,我用对孩子的要求让她参与洗,即一次只洗一个碗,其实洗一个碗就能让她体会到洗碗的全过程,也不太会带来越帮越忙的麻烦。又如扫地,大人往往是把全房间的灰都扫到门口,再用簸箕撮起来。而小孩子做到这一点就很难,他们常常把脏东西扫得到处都是。所以女儿要扫地时,我就请她用一把小扫帚和小簸箕,看到脏物随时拾起。由于我依照孩子的特点,以不同的要求来安排她做事,满足了孩子乐意帮忙的热情,又避免了越帮越忙的烦恼,孩子大人都很满意。

观点四:让孩子帮一部分忙

沈女士(5岁男孩母亲):小孩子乐意帮忙,很大程度上是渴望成为大人的同伴,我认为这是很可贵的,应尽力满足他们。我儿子也特别喜欢帮我忙,洗衣服、做饭、理菜、拖地,没有他不搀和的,也 实给我添了不少麻烦。为了解决儿子越帮越忙的问题,我想了很多办法,实施后的体会是,最有效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干一件非常具体的事,也就是我要做的整体事情的一小部分。这样一来,他干得既认真又高兴,还真能帮不少忙呢。比如,我站在凳子上晾衣服时,请儿子来帮忙,把衣服一件件从盆里拿出来递给我,省得我上来下去地辛苦。又比如我炒菜,请他负责递盘子;我扫地,请他负责拿簸箕等。每次在他帮忙后,我都不忘说:“谢谢你能帮助妈妈。”“多亏你帮忙,没你还真不行呢。”每当这时,儿子的表情别提多可爱了。

观点五:每天干好一件事

钱女士(4岁女孩母亲):小孩子要帮大人干活是好事,干得不好也是正常的,父母应多加鼓励。至于怎样对付他们的越帮越忙,我的经验是,每天只让她干一件事。我女儿3岁时,我对她说:“宝宝是个好孩子,知道帮助妈妈做事。不过你现在还小,一下子做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事,不容易做好。你每天只负责干一件事,把它干好,行吗?”女儿高兴地答应了。我让她干的第一件事是整理自己的小书桌,做了示范后,她像模像样地先擦擦灰,再将零乱的物件放整齐,我们提醒她每天不忘记做,以培养她的责任感。一件事情做了一段时间,孩子做得熟练了,再替她换个新的工作,让她有一个新鲜感,像每天晚餐前为家人放好碗筷、收拾全家人的鞋子等都是可以让孩子干的事情。女儿乐此不疲,并信守契约――每天只干一件事,越帮越忙的情况也就很少发生。而我隔一段时间给她换一项新的事情,使她在不断劳动中学习新的技能。

观点六:提供合适的劳动工具

钱先生(4岁女孩父亲):我发现许多孩子之所以越帮越忙,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工具不合适造成的,成人使用惯了的拖把、扫帚、抹布等工具,对孩子来说太大了,妨碍他们做事,结果才弄得越帮越忙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给孩子准备合适的工具,也是对他们的尊重。于是,我专门到超市为女儿买来小扫帚、小簸箕、小拖把等做事工具,女儿用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干家务活时,她也兴致勃勃地擦自己的小桌小凳,收拾自己的小床、抽屉等。有了专用的劳动工具,女儿也渐渐地有了劳动的初步概念和能力。

凡事没有生来就会的,总是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越帮越忙的时候,应多一分耐心、多一点宽容。孩子对家务活的初次参与,也许仅仅是出于好奇或好玩,只有经过父母正确、恰当的引导,才能使他们在掌握一些技能的同时,培养起基本劳动观念和责任感以及对父母辛劳的理解。

为什么说父母别做孩子的坏榜样呢?

孩子的第一声口头禅,是不是从你身上学来?第一次生气摔掉玩具的表情,是不是和老公愤怒时的样子很像?快快改掉它,不要让身上的坏行为被宝贝清澈的眼睛一一记录下来。你们的习惯好不好,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关键词:走到哪儿乱到哪儿

镜头回放

每次看完报纸,霄霄爸爸就随意放置到沙发、茶几上,绝不叠整齐放回书架;脱下的衣服和买回家的东西随手一放就完事大吉。无独有偶,霄霄画完画或玩完玩具也从不收好,床上、地上、桌上难以找到一块整齐的地方。面对家里的残局,妈妈常常是一边收拾一边提醒霄霄:“这件东西你从什么地方拿来的,玩儿完以后还要放回原来的地方。”

失误在哪里

霄霄走到哪儿把东西扔到哪儿,这笔“账”应该记到爸爸身上。正是他随手乱丢东西、不收拾的做法,给孩子做了坏榜样,并使霄霄在潜意识里将“无序”、缺乏自理和把责任推给别人看成是理所当然。尽管妈妈一再重申要求,但是,妈妈的“言传”最终难以抗衡爸爸的“身教”,爸爸的不良习惯还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

恰当的做法

★爸爸先“洗脑”

爸爸首先转变观念,培养起自己的秩序感,将“爱整洁、有条理”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准则中,逐渐形成习惯。即使这样随处放置会觉得更加随意和闲适,但它真的不是一个好行为。

★以身作则

将看过的报纸叠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读过的书送回书柜。开始的时候会很不适应,但是一定要坚持下来。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物归原处”、结束了一项活动再开始下一个活动,才是好的做法。

关键词:爸爸不道歉我也不道歉

镜头回放

苒苒想给芭比娃娃穿红裙子,表姐琪琪则要给娃娃穿黄裙子,苒苒说:“娃娃是我的,我不让你玩了。”琪琪很生气,把红裙子扔到地上,还使劲踩了两脚。爸爸要琪琪向苒苒道歉,她却理直气壮地反驳:“不!你上次把我的画撕了,不是也没说‘对不起’吗?!”“那是因为你画画不专心……”爸爸解释着。

失误在哪里

爸爸要求琪琪道歉,目的是让孩子懂得世界上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做错了没关系,重要的是要敢于承认、努力改正。然而,爸爸的言行不一致,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恰恰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极为不良的示范,以致琪琪学着他的样子,一错到底,女儿的行为是父亲的翻版。

恰当的做法

别为自己开脱

抛开“面子”问题,坦诚向孩子认错:“你批评得对,那天撕了你的画,是爸爸不对。尽管我当时很生气,也不应该做出让你伤心的事。爸爸向你道歉,保证以后不用那种粗暴的方式对你了。你是好孩子,现在来和苒苒说声‘对不起’吧”。

弥补过失

如果爸爸意识到自己错了,最好能在第一时间纠正自己的做法,比如把撕破了的画重新拼在一起,用透明胶布粘好,还给女儿。你的所作所为是在向孩子表明,当发现自己做错了之后,一定要想办法弥补。

关键词:出尔反尔

镜头回放

早上一到幼儿园,楚楚就去找蔓蔓:“给你Kitty猫贴画,换你的小珠子。”蔓蔓不以为然:“没带,我不想换了!”“你说话不算数!”楚楚生气了。“那又怎样?我妈妈早就答应我去动物园,到现在还没去呢!”楚楚无言以对。

失误在哪里

蔓蔓的失信,是受了妈妈不遵守诺言的“传染”。在孩子印象中,妈妈能这么做,我当然也可以这么做。正是妈妈的失信于孩子,导致了孩子失信于小朋友,甚至更多的人。

恰当的做法

一诺 金

“说到做到、决不食言”,首先是对爸爸妈妈的要求。你会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答应人家的事情就要做到,即使是要拿出自己珍爱的东西,为了信守诺言也是值得的。

记住:承诺没有大小承诺不分大小,即使它真的只是一件小事,也不要怠慢。承诺不是父母哄孩子的手段,绝不能哄好了孩子,就把说过的话抛到九霄云外,因为它已经牢牢地印在孩子心里了。

父母别怕孩子帮倒忙

有的家长说,大人做家务事时,孩子老吵着要帮忙。结果呢,洗碗时,打碎了汤勺;拖地板又把家弄得水汪汪的;洗完了袜子,自己也变得湿淋淋的;要是家里包饺子,他帮忙的热情就更高了,不一会儿面粉就撒得满身都是,真是越帮越忙。你家是不是也有个越帮越忙的孩子?你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

观点一:细心呵护孩子的帮忙热情

刘女士(5岁男孩母亲):记得我自己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帮父母做事,可我的父母一方面嫌我添乱,总把我赶开。渐渐地,我对做家务不再关心,也不想帮忙了。这使我失去了许多磨练,常常被一种怯懦的情绪困扰,在生活中经常处于劣势,不知错过多少宝贵的机会。而今,我吸取自己的教训,儿子2岁起就鼓励他自我服务,虽然他洗脸洗成“落汤鸡”,牙膏一挤一大堆,我也会快乐地告诉他“宝宝真能干,让妈妈来教你,你会做得更好。”由于从小受到鼓励,儿子最快乐的事就是帮家人干活,哪怕擦擦桌子、倒个垃圾,他也会挺起小胸膛,骄傲地说:“妈妈,我会做的。”确实,孩子帮忙,免不了越帮越忙的事发生。我拖地,他说“我来”、“我会”,结果弄得一身水。有时,甚至没帮上忙,还搞得家里一片狼藉。即便这样,我也很少责怪他或不让他插手帮忙,宁可偷偷帮他修正。作为母亲,我相信孩子的越帮越忙是暂时的,而他的生活能力和责任感,将会在“越帮越忙”中得以发展。

观点二:指导孩子成为小帮手

董先生(6岁女孩的父亲):我认为,当孩子想帮忙而没有得到指导时,可能就会为此而消沉,以后对家务事变得不再关心,也不愿帮忙,而等到父母想要孩子帮忙时,他早已没兴趣了。事实上,小时候不动手的孩子,长大也不太会做事。所以父母想让孩子成为能干的人,就要通过实际的指导,使其尽快成为真正的小帮手。我女儿6岁,也乐意帮忙,我一般都支持她,细心教她操作方法并做示范,如妻子洗衣服时,就让她在小盆子里洗自己的袜子,从抹肥皂到过水,手把手地教,只一两次,她就洗得很像样了。她想烧饭,我就请她到厨房教她理菜。虽然我们花了不少时间教她做事的技巧,但效果很好,她帮忙添乱的事越来越少,成了我们真正的小帮手。我认为童年有工作体验的孩子,将来真正工作时能力强,也不容易觉得辛苦。

观点三:对孩子做事的要求放宽

王先生(4岁女孩父亲):对孩子做家务事的要求,不能和对大人的要求一样。如洗碗,大人要把所有的碗筷收拾齐,用清洁剂洗一遍,再用清水涮干净。而如果你希望孩子也这样做,那结果只能是越帮越忙,可能碗筷没收齐,就已经打碎了好几个。所以,孩子做事应有孩子的标准和要求。如我女儿吵着要帮忙洗碗,我用对孩子的要求让她参与洗,即一次只洗一个碗,其实洗一个碗就能让她体会到洗碗的全过程,也不太会带来越帮越忙的麻烦。又如扫地,大人往往是把全房间的灰都扫到门口,再用簸箕撮起来。而小孩子做到这一点就很难,他们常常把脏东西扫得到处都是。所以女儿要扫地时,我就请她用一把小扫帚和小簸箕,看到脏物随时拾起。由于我依照孩子的特点,以不同的要求来安排她做事,满足了孩子乐意帮忙的热情,又避免了越帮越忙的烦恼,孩子大人都很满意。

观点四:让孩子帮一部分忙

沈女士(5岁男孩母亲):小孩子乐意帮忙,很大程度上是渴望成为大人的同伴,我认为这是很可贵的,应尽力满足他们。我儿子也特别喜欢帮我忙,洗衣服、做饭、理菜、拖地,没有他不搀和的, 确实给我添了不少麻烦。为了解决儿子越帮越忙的问题,我想了很多办法,实施后的体会是,最有效最关键的是要让孩子干一件非常具体的事,也就是我要做的整体事情的一小部分。这样一来,他干得既认真又高兴,还真能帮不少忙呢。比如,我站在凳子上晾衣服时,请儿子来帮忙,把衣服一件件从盆里拿出来递给我,省得我上来下去地辛苦。又比如我炒菜,请他负责递盘子;我扫地,请他负责拿簸箕等。每次在他帮忙后,我都不忘说:“谢谢你能帮助妈妈。”“多亏你帮忙,没你还真不行呢。”每当这时,儿子的表情别提多可爱了。

观点五:每天干好一件事

钱女士(4岁女孩母亲):小孩子要帮大人干活是好事,干得不好也是正常的,父母应多加鼓励。至于怎样对付他们的越帮越忙,我的经验是,每天只让她干一件事。我女儿3岁时,我对她说:“宝宝是个好孩子,知道帮助妈妈做事。不过你现在还小,一下子做这么多、这么复杂的事,不容易做好。你每天只负责干一件事,把它干好,行吗?”女儿高兴地答应了。我让她干的第一件事是整理自己的小书桌,做了示范后,她像模像样地先擦擦灰,再将零乱的物件放整齐,我们提醒她每天不忘记做,以培养她的责任感。一件事情做了一段时间,孩子做得熟练了,再替她换个新的工作,让她有一个新鲜感,像每天晚餐前为家人放好碗筷、收拾全家人的鞋子等都是可以让孩子干的事情。女儿乐此不疲,并信守契约――每天只干一件事,越帮越忙的情况也就很少发生。而我隔一段时间给她换一项新的事情,使她在不断劳动中学习新的技能。

观点六:提供合适的劳动工具

钱先生(4岁女孩父亲):我发现许多孩子之所以越帮越忙,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工具不合适造成的,成人使用惯了的拖把、扫帚、抹布等工具,对孩子来说太大了,妨碍他们做事,结果才弄得越帮越忙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给孩子准备合适的工具,也是对他们的尊重。于是,我专门到超市为女儿买来小扫帚、小簸箕、小拖把等做事工具,女儿用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干家务活时,她也兴致勃勃地擦自己的小桌小凳,收拾自己的小床、抽屉等。有了专用的劳动工具,女儿也渐渐地有了劳动的初步概念和能力。

凡事没有生来就会的,总是要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摸索。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在孩子越帮越忙的时候,应多一分耐心、多一点宽容。孩子对家务活的初次参与,也许仅仅是出于好奇或好玩,只有经过父母正确、恰当的引导,才能使他们在掌握一些技能的同时,培养起基本劳动观念和责任感以及对父母辛劳的理解。一文

本文Hash:51745d3f096f41190608c16be3dd6697fa5b8032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