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家长别做孩子的“限时快递员”?

学校的多部公共电话在早上就排成了长龙,孩子一早到校就急着打电话要求家长火速送来课本、文具、音乐课乐器等。通常家长就扮演“限时快递员”,随召随到服侍孩子。针对这一现象,家长可以试着采用下列几招来解决。

晚上整理书包:每晚复习完功课,就要整理第二天上课的课本、学习用品,照课程表或家庭联络簿逐项准备。如果遇运动服还未晾干,则在书包盖子上留下醒目字条,写着:“记得带运动服。”第二天早上一见就可收起带走。如此就可万无一失,起初家长可在旁督促几次,养成习惯就成自然了。

婉拒随叫随到:孩子会忘记带学习用品,是因家长宠坏的结果。你可事先告诉他,今后不会再替他送东西了。以后当他说拿错本子,忘记带彩色笔,你要婉转拒绝送达,就说:“我现在有要事要做。”如果他说:“会被老师扣分!”你就答:“扣几分有什么关系,下次用功一点,补过来就好啦!”长痛不如短痛,只要你狠下心来,就能让孩子自己承担因疏忽、不负责所造成的惩罚。

爱惜学习用品:教孩子在放学前,检查铅笔盒内的文具,今天带的课本、簿子,还有帽子、外套、水壶等。这些用品事先都要写上姓名、班级或座号,放学前要检查一遍,如果有遗失,赶紧向老师报告,也许同学拿错了,有了记号就容易识别认领了。万一真的丢失了,必须补买,则要求孩子用自己的零用钱去买。父母虽可陪着他去,但要让他亲身感受再买的费时、费力、费钱,以后他才会珍惜用品。

向同学借用:父母平时在跟孩子聊天中,可讨论许多应变的方法,例如忘了带课本或彩色笔等,则可向隔壁班同年级的同学借用,或跟本班同学共享。但借用物品要完整归还,并记得感谢一番,如此也可增进人际间的互动、互助。培养自动、自立、负责的儿女,要从家长改变做起。

为什么说家长别中了孩子的小圈套

马上就要睡觉了,三猪提出无理要求,想吃糖,还是特黏牙的那种糖,我和猪爸都不答应。跟他讲道理:睡觉前吃糖对牙不好,即使刷牙也刷不干净,都黏在上面,会长虫牙。

我们怕虫长到牙上,未意识到馋虫正在他脑子里乱爬,达不成愿望他很气恼,但是又拿大人没有办法。

看我们俩谁都不理会他的“合理”要求,他突然爬上大餐桌,跳起来使劲推了上面的吊灯一下。那个有九个灯头的大吊灯被他推得摇晃起来。然后他挑衅地站在桌子上,看看猪爸,又看看我。

他以前就推过吊灯玩,我和他讲过那个不能玩,他知道。显然这一次他是诚心地要用这种行为来显示他的气愤,挑战我们的权威。

我和猪爸看看灯,看看他,彼此对了个眼神,都作若无其事状,猪爸继续在电脑前面奋战,我继续收拾厨房。

三猪在桌子上站了一会儿,看我们俩什么反应也没有,甚是无趣。最后自己爬下桌子,回卧室准备睡觉去了。

表扬孩子好的行为,忽视他的恶劣行径,这是我一向崇尚的育儿方法,孩子在气恼的情况下想激怒父母,这时候忽视他是最好的办法。

被他激怒了,就是被他的行为控制了,鸡飞狗跳一场,既解决不了他的问题,还让他找到了对付家长的办法。

三猪后来即使生气也不再去推灯了,因为他试验过了,不起作用。

为什么说家长要学会识别孩子的“痛”

孩子的健康是家庭的头等大事,如果孩子总是感到不明原因的疼痛,父母们的担心自然不言而喻。生长痛是很多小儿都经历过的一种情况,小儿骨科门诊病人数的1/3以上都是因为这种情况。针对3~12岁儿童这个群体,生长痛的发病率大约为2.6%~49.4%。胃肠生长痛同样多见于3~12岁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此外,骨肉瘤和运动损伤造成的疼痛也困扰许多孩子,尤其骨肉瘤目前的发病率已经占据儿童肿瘤的15%-20%。专家提醒,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身体的疼痛“信号”,做到对于普通的生长痛不过度惊慌,对于可疑的疼痛要早发现,必要时请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切勿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很多家长都有过类似这样的经历,该睡觉了,孩子却开始哭闹喊腿疼,非要妈妈揉一揉。回想一番,白天没磕没碰,仔细检查也没有异常。最终还是放心不下,赶紧奔医院检查,医生多半解释说一切正常,只是“生长痛”罢了。

超三成小儿骨科门诊患儿都是生长痛

生长痛是很多小儿都经历过的一种情况,小儿骨科门诊病人数的1/3以上都是因为这种情况。从既往的统计资料来看,针对3~12岁儿童这个群体,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发病率大约为2.6%~49.4%。

一般认为生长痛的病因与骨骼生长迅速有关,儿童骨骼生长迅速,而四肢长骨周围神经、肌腱、肌肉生长相对较慢,因而产生牵拉痛。儿童过度活动,或发育中组织代谢产物过多,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堆积,从而造成肌肉酸痛,也被认为是儿童出现生长痛的原因。

“生长痛”是儿童时期特有的一种生理现象,拥有典型的临床特点:2/3的儿童有反复双下肢间歇性疼,尤以胫骨(小腿骨头)、膝关节及其周边部位为重。所谓的间歇性指有一定的周期性,周期为几天至几个月不等,而一些严重的病例可能每天都会发生。有一份包括44例患儿在内的调查发现,43%的患儿会在1周左右发生一次。典型的生长痛多发生在半夜,持续约数分钟至两小时后可自行缓解,疼痛程度较轻,这样的规律严重影响儿童的睡眠质量,导致他们夜惊、夜醒、早醒、日间嗜睡等情况。生长痛一般一次发作只有十几到二十分钟,不过也会有孩子为吸引父母关注,长时间喊痛的可能。生长痛无明显的外伤史,痛无规律,突然出现,较短时间内缓解,儿童可能前一晚上哭闹诉痛,次日便无痛完全正常,数月下来也未见肢体有任何异常。

孩子出现生长痛并非一定是缺钙

在对某学校2837名中小学生的普查中发现,符合生长痛诊断的所有患儿血钙、血磷水平都在正常范围。

因为关于生长痛与钙、磷、碱性磷酸酶的关系,目前仍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生长痛与血钙、血磷的水平没有关系,但也有部分学者的研究提示,儿童生长痛的发生与钙的缺乏有一定关系,可能是由于小儿骨骼发育、神经肌肉紧张而导致牵扯性疼痛。另外,钙对神经兴奋有抑制作用,缺钙可以使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肌肉疼痛或肌肉痉挛等。

家长需要理解的一种情况是,当医生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有必要进行一些辅助检查,最后却发现X线、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风湿因子等检查都没有异常,而诊断仍为生长痛时,要相信专业的判断。

传统的观点认为,生长痛的原因主要跟解剖、活动强度、心理因素和生长的速度等有关。一般情况下,孩子身体发育到一定年龄,生长痛现象也会自然消失了,所以家长不必太过多关注,以免引起孩子过分的注意从而强化感受。

儿童肠胃有时也会生长痛

胃肠生长痛同样多见于3~1 2岁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不少孩子都有过腹痛的经历,疼痛时满头大汗、面色苍白,每次疼痛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疼痛部位以脐周为主。只要妈妈给按摩一会儿,孩子就感觉疼痛明显缓解。胃肠生长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一般无需治疗。据南京市第一医院儿科于莹主任介绍,这是由于孩子代谢旺盛,不但骨骼在“昼夜兼程”地长粗、增长,内脏的胃肠等器官也在“马不停蹄”地生长,而且胃肠血管丰富,组成它的平滑肌需要很多血液来供应,才能保证发育期胃肠对氧气及其养分的需求。通常情况下,身高增长比较快的孩子,胃肠的血液供应常常供不应求,加上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导致肠壁神经兴奋与抑制作用失调,胃肠平滑肌容易发生痉挛性收缩,随之出现阵发性腹痛。

孩子出现疼痛时可热敷或按摩腹部,对解除疼痛有一定帮助。此外,儿童受凉、过食生冷食物,也常可诱发腹痛。所以家长必须严格控制儿童的饮食,少吃冷饮,睡觉时不让肚子受凉。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能将儿童所有的腹痛都误认为是儿童胃肠生长痛。如果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用手按压时疼痛加剧,或儿童惧怕触摸,应考虑到患肠胃炎、肠套叠、蛔虫症等其他疾病的可能,要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家长要读懂孩子肢体疼痛的“信号”

儿童、青少年除最常见的生长痛外,家长不可忽视另外一些疼痛的存在。

夜间疼痛加重就应警惕骨肉瘤。骨肉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多发于8-25岁的青少年,严重威胁青少年生命。骨肉瘤多发于四肢,发展迅速,病程短,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移,膝关节是骨肉瘤最常出现疼痛的部位。据了解,骨肉瘤目前的发病率已经占据儿童肿瘤的15%~20%。由于青少年的骨骼快速生长,所以肿瘤引起的疼痛很容易被人误诊为生长痛,或以为是一般的关节炎、运动损伤等,家长很少会因为孩子关节疼痛而联想到肿瘤,这种轻微的疼痛常常被忽视而未引起家长的重视,病情被耽误,错失最佳治疗时机。有资料表明,有60%的病人就诊时已为中晚期,50%的病人因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而延误病情,30%~40%左右的肉瘤患者曾遭遇过误诊。

专家指出,如果小朋友出现腿痛3周不缓解,甚至逐渐加重,夜间疼痛明显,出现膝关节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增高,走路困难,就要高度警惕骨肉瘤的存在,及时针对疼痛部位拍片检查,排除肿瘤可能。

局部肿胀越动越痛就是运动损伤疼痛。由于孩子的活动量大,骨骼的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只要遭受过度的撞击,很容易就会造成骨折。再加上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因此骨折是最容易被误诊的项目。儿童运动损伤造成的疼痛和生长痛与骨肉瘤的疼痛有个明显的不同,多有明确的外伤史;不动不痛,一动就痛。

如何判断孩子出现骨折?如果儿童因户外活动摔伤,导致肢体局部出现肿胀、发烫、疼痛,甚至活动受限等情况,即可能发生了骨折。如果孩子感到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就应该先用X光仔细检查疼痛部位,以查明是否有骨折或脱臼。

家长要学会读懂孩子身体的疼痛“信号”,做到对于普通的生长痛不过度惊慌,对于可疑的疼痛要早发现,必要时请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切勿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本文Hash:3dcaf0a96a2bf99a14548eb735c8b2f1ed0b108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