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不要让孩子变成专横跋扈的人呢?

记者:那么,什么又是有害的爱呢?有害的爱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陶宏开:什么是有害的爱呢?就是完全按照孩子的意愿去爱孩子。表现方式就是:“你喜欢什么,给你什么;爱吃什么,给你吃什么;爱穿什么,给你穿什么。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给得越多,表明我爱得越深。”

前面是按照家长自己的意愿去爱孩子,后面是按照孩子的意愿去爱孩子。前面的亲子关系物质化主要表现在教育投资上。后面的亲子关系物质化主要表现在满足孩子的吃喝玩乐上。

六一节,我到幼儿园做调查。我问孩子,你们最爱谁?有个男孩说,我最爱爸爸,因为爸爸给我好多钱。有女孩说,我爱妈妈,因为妈妈给我买东西。有个孩子说,我爱爷爷,因为爷爷给的钱最多。孩子们都是用钱和物来衡量长辈的爱。

几个家长轮番在一个孩子面前争宠,这就使得孩子从小就学会了以哭、闹、不吃饭等非理性方式来要挟父母、威胁家长。父母无原则、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就使得孩子变成了专横跋扈、为所欲为的人。

重庆有个巴蜀中学,是个重点中学。那里有个阔少爷,他的父亲是个房地产大腕,每天用奔驰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有一天,奔驰没来,换了一辆宝马接孩子。司机把门打开,请“少爷”上车。这“少爷”一脚向司机的屁股上踢去,把司机一下踢趴在了地上。这孩子指着司机的鼻子说:“我的奔驰呢?”司机赶快给老板打电话:“没有奔驰,孩子不肯上车。”

山东有对夫妻,从农村来到城市,靠捡破烂为生。他们自己省吃俭用,却花三千多块钱,满足孩子的要求,给他买了一台电脑。这孩子有了电脑,天天玩游戏,就不去上学了。

有个家长,自己舍不得买名牌,却去满足孩子的买名牌的欲望,还极尽讨好地对孩子说:“知道吗?这是耐克的鞋,1200块一双,看妈多爱你。”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父母的溺爱导致了孩子想怎样就怎样,什么生日、聚会、活动都会伸手向家里要钱,要多少就得给多少,还得给快点。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小银行,老保姆。”亲子关系就蜕变成了一种物质利益关系。

孩子越大,其欲望也越大。父母什么都给予满足,但终归有满足不了的时候。不能满足,就会由爱生恨,父母给得越多,孩子的欲望越多,对父母的怨恨也越多。家长百般宠爱、千般讨好,结果却是事与愿违:付出越多,得到的回报却越少。父母纷纷哀叹自己是“拿钱买错”,还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更不知道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育儿专家揭密

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他与生具有这个本能,可是这本能可不可以发展出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新的技能,是非常需要后天环境的提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潜力很大,就看您怎么培养!

测测孩子的社交能力

下面的测试题谈不上“及格”或“不及格”。

如果您的孩子只符合其年龄阶段的6条标准中的一条或两条,甚至一条也“不沾边”,您也不必忧心忡忡。

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即使孩子目前的社交能力还很差劲,您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他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水平都会“自然而然”地与日俱增。

2-3岁3-4岁4~5岁5~6岁

会说“谢谢”、“再见”、“晚安”等问候语;至少拥有一个好朋友,而且友谊已保持了6个月以上;能自然地和异性小朋友接触,甚至还乐于跟大人交朋友;已经拥有至少1个可以交心的知己,并注意学习小伙伴的长处;

能与爸爸、妈妈等亲人表示亲近;掌握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至少10种不同的称谓;当小朋友有困难时,能主动提供帮助;当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时,能宽容地原谅对方;

能对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内的老人表示礼貌;能够根据来访的陌生客人的年龄、衣着、装饰等因素准确称呼叔叔、公公、阿姨、哥哥、姐姐等(正确率应在80%以上);如果做错了事情,会主动认错或向对方说“对不起”;会祝贺小伙伴取得的成功或成绩,并由衷地感到高兴;

至少拥有一个友谊已维持了3个月以上的朋友;能对包括幼儿园老师、邻居在内的长辈表示尊敬;如果父母双亲生病,能主动表示关切;能分担别人的不幸或痛苦;

能主动欢迎来访的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食物或玩具让小朋友分享;当大人不在家时,能恰当地接听打给大人的电话;对乞丐、流浪者等地位低下的人也能表示应有的尊重;

能微笑着和客人说话。能用温和的口吻说话。学会了与人商量的初步技巧。学会了“察言观色”,即开始理解他人传达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语调、手势、眼光等。

也许您会觉得上面这些测试题,孩子太容易做到了,其实真是这样吗?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我们以往认为的一些常识成了您了解孩子交往能力的误区。

如何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育儿专家揭密

让孩子成为受欢迎的人

一个孩子的社交能力是跟环境息息相关的,也就是他与生具有这个本能,可是这本能可不可以发展出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新的技能,是非常需要后天环境的提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孩子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社交圈子和交往方式。孩子的交往潜力很大,就看您怎么培养!

测测孩子的社交能力

下面的测试题谈不上“及格”或“不及格”。

如果您的孩子只符合其年龄阶段的6条标准中的一条或两条,甚至一条也“不沾边”,您也不必忧心忡忡。

因为孩子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即使孩子目前的社交能力还很差劲,您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他的社交能力和社交水平都会“自然而然”地与日俱增。

2-3岁3-4岁4~5岁5~6岁

会说“谢谢”、“再见”、“晚安”等问候语;至少拥有一个好朋友,而且友谊已保持了6个月以上;能自然地和异性小朋友接触,甚至还乐于跟大人交朋友;已经拥有至少1个可以交心的知己,并注意学习小伙伴的长处;

能与爸爸、妈妈等亲人表示亲近;掌握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至少10种不同的称谓;当小朋友有困难时,能主动提供帮助;当别人做了对不起自己的事时,能宽容地原谅对方;

能对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内的老人表示礼貌;能够根据来访的陌生客人的年龄、衣着、装饰等因素准确称呼叔叔、公公、阿姨、哥哥、姐姐等(正确率应在80%以上);如果做错了事情,会主动认错或向对方说“对不起”;会祝贺小伙伴取得的成功或成绩,并由衷地感到高兴;

至少拥有一个友谊已维持了3个月以上的朋友;能对包括幼儿园老师、邻居在内的长辈表示尊敬;如果父母双亲生病,能主动表示关切;能分担别人的不幸或痛苦;

能主动欢迎来访的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食物或玩具让小朋友分享;当大人不在家时,能恰当地接听打给大人的电话;对乞丐、流浪者等地位低下的人也能表示应有的尊重;

能微笑着和客人说话。能用温和的口吻说话。学会了与人商量的初步技巧。学会了“察言观色”,即开始理解他人传达的非语言信息,如表情、语调、手势、眼光等。

也许您会觉得上面这些测试题,孩子太容易做到了,其实真是这样吗?随着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我们以往认为的一些常识成了您了解孩子交往能力的误区。

本文Hash:b09de811039ca03914a6ffa1f4b4f83c92e838ba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