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孩子学会奉献爱心

  爱心能使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渺小走向博大,得其精髓者,人生则少有失败,多有成功。爱的表现是无保留的奉献,而其本质却是无偿的索取。有时你的爱心也许得不到爱的回报,甚至受到误解和非议。不过,这是暂时的,爱心付出多了,总会感动别人的。

  爱的过程往往是成功诞生的过程,即使在平凡的生活中,爱也以其不凡的能量孕育着成功的因子,一旦时机成熟,就给人们带来一片惊喜。

  人人都需要爱,人人又都可以奉献爱,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爱心,那么每个人都可以给这个世界带来一份温暖、一份成功、一份惊喜。

  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只有那些拥有爱心的人才能发现,才能感受,才能交流。一个人如果能把爱心当做一种力量运用在自己的人生中,那么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什么样的挫折,都能战胜,对于自己想要完成的事,几乎可以说是无所不能。

  成功之路有千万条,条条都是爱心铺成的。无论是成功的事业,还是成功的学业,无论是成功的友谊与婚姻,还是成功的身心健康,都离不了爱心。

  热爱人生,就会活出人的价值;热爱事业,心中就会充满激情;热爱生活,就会越活越有滋味;热爱大自然,就会获得休闲的好心情;热爱他人,就会体味到友谊的珍贵……人可以没有百万家产,也可以没有荣誉和地位,但绝不能没有爱心。李耽今年七岁半了,正在读小学,最近她在学习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李耽迷上了植物,她觉得那些花草实在是太美了,便苦苦哀求妈妈给她买一盆鲜花。妈妈同意了李耽的请求,带着李耽到花卉市场买了一盆小花。妈妈希望李耽看到小花生长的整个过程,并且能够自己照顾它,于是和李耽约定,由她负责照顾鲜花,给它浇水和施肥。

  最初几天,李耽非常兴奋,每天耐心地给小花浇水,还根据日照的情况,不断给花盆挪动位置,并拿出本子,歪歪扭扭地在上面画出花卉生长的情况。可是,没过多久,妈妈发现,小李耽给花浇水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甚至好多天都不给小花浇水,也不做记录,似乎她已把养花的事给忘了。结果,小花慢慢枯萎了,叶子也开始泛黄,生长的速度减慢了,再过几天,那盆花就要死了。

  吃过晚饭,妈妈把李耽叫到阳台,说:“你给花浇水了吗?”李耽低着头说:“没有。”“为什么没有?”“我……”“我们在买这盆花的时候,是怎么说的?由谁负责给这盆花浇水?”李耽沉默不语。“你看,这盆花多么伤心、悲哀!她失去了美丽的叶子而变得枯黄,而这都是因为你。”以后的日子里,李耽每天坚持给花浇水,小花不久又恢复了以往漂亮的颜色。爱心是人非常重要的素质,它是人性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就是一个冷漠的人,一个与社会脱节的人。

  古今中外,爱心被认为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和社会的灵魂。孔子说“仁者爱人”,孟子讲“王道”,都以爱为核心。着名大文学家雨果说过:“人世间没有爱,太阳也会死。”没有爱,就没有世界的一切。

  但现在的很多孩子自私、冷漠、缺乏爱心、不懂回报、不善于合作。如果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我们的下一代将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更不可能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爱心能使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渺小走向博大。所以,妈妈一定要对小学孩子进行“爱”的熏陶和教育,培养其懂得“爱”的高尚情操,培养孩子的博爱之心。

  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妈妈的引导和培养。孩童 期是人各种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爱心的形成也是在孩童时期,因此,培养孩子的爱心,要从孩子小的时候抓起。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妈妈要把自己看做孩子的伙伴,陪孩子游戏、聊天、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被爱的幸福,为孩子奉献爱心打下基础。

  俗话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孩子爱心的培养,需要妈妈的爱心浇灌。世界五彩缤纷,人间丰富多彩,都需要有爱心的人去发现,去欣赏,去领悟。孩子爱心的培养,关键时期在童年。

  【妈妈应该这样做】

  1.以身示教,传递爱心。

  上公共汽车时明明经常看到妈妈主动把等车的老人搀扶到车上,平时在家妈妈很尊重爷爷奶奶,邻居家有事,她也热情地过去帮忙。尽管妈妈干的都是些平平常常的事,但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明明,很自然地从妈妈身上学会了尊敬、爱和帮助别人。妈妈的言传身教胜过无数本教科书和无数次的说服教育。妈妈是爱心传递的使者,尊老爱幼,用心去影响小学孩子,包括尊敬乡邻、爱护一草一木、珍惜光阴等,潜移默化中使孩子拥有爱的感知。同时,耐心地给孩子讲解什么是爱、妈妈为什么这样做,结合生活中孩子破坏玩具、撕毁图书等坏行为进行教育,使爱具体化。孩子会从熟悉的人的言行中汲取知识,从小便会懂得,人敬之;爱人者,人爱之。爱是相互的,拥有博爱胸怀的人,是高尚的人,是受人敬仰的人。

  2.给孩子创造实施爱心的机会。

  如引导孩子主动帮助左邻右舍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或在妈妈生日时,暗示孩子表达对妈妈的爱。而当孩子付出行动后,以微笑的表情、赞扬的语气及时地给予表扬,能激起孩子产生一种关爱他人后的愉快的心理体验,并会产生不断进取的强烈愿望,以致逐步形成把关爱他人当做乐趣的相对稳定的健康心理。

  3.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去爱。

  爷爷病了,但是东东依然大声吵闹不止。妈妈说:“东东,爷爷头痛,你不要大声吵了。”东东依然声调不降。后来,东东病了躺在床上,不允许全家人看电视。妈妈摸摸东东的头说:“你发烧了,怕吵。还记得上次爷爷头痛吗?你在他的身边大声吵闹……是不是别人生病时,不该吵闹啊?”东东瞪大眼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处在思维感知阶段的小学孩子,只有在他感觉到不舒适时,才能体验到别人难受的滋味,因此才能真切地关心、同情、帮助别人。

  4.在关心爱护孩子的过程中教会去爱。

  丽丽手出血了,妈妈边包扎边说:“是不是有些疼?都流血了,血对人体很重要,要抓紧时间止血。”丽丽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加上她对疼的感受,她会效仿妈妈以同样的方式对待疼痛和流血的人。孩子学东西很直观,在日常生活中妈妈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在点滴的事物中,用行动和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并让孩子学会回报爱。

  妈妈有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具有博爱之心的人,为此,妈妈首先要做一个爱的使者,长期地、不断地把爱传递给孩子。

孩子不爱学习,父母会鼓励真的很重要

孩子成绩不理想,考试排名开始下滑,被某一学科老师点名批评,或者孩子压根对某些学科看起来没有兴趣……

这些情形可能会出现在每一个孩子身上,而大部分时候我们都会因为孩子成绩下滑而失去理智,无所不用其极的对孩子进行侮辱/谩骂/恐吓,甚至殴打!

虽然每次动手或者用语言伤害孩子之后,我们也会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可是我们的那些疯狂的举动根本不能帮到孩子,反而有效的促成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关上心门,严重时甚至关闭自己对某个学科的学习欲望。

当孩子成绩下滑、单科成绩不理想时,如果我们能和孩子进行一次坦诚、没有谩骂和殴打倾向的沟通,孩子就一定会跟我们说很多的真心话,当孩子说出一些他们对学习的一些心理状态时,我们要怎么帮助孩子建立信心?

以下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当孩子说出自己真心话时,我们要怎么应对?或者说怎么做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

①孩子对自己都开始表现出失望时!

孩子:“妈妈,我觉得我真学不好数学,这次又考砸了。”

妈妈A:“没事,我们一起来找找哪些题型你错了,把错的弄懂了,下次不就会了吗!”

妈妈B:“来看看这些题,这多简单啊!你怎么就错了呢!上课时你到底有没有认真听讲?”

②孩子对某学科产生恐惧时!

孩子:“妈妈,我真的觉得英语很可怕,对这门学科,我一直心理犯怵,你看考试就是考不好。”

妈妈A:“不要紧,你只是没找到学好它的方法,所以你才会害怕对不对?我们一起把学习英语的方法找出来,比如:多听、多读、多练……我们一起来好不好?”

妈妈B:“还好意思说犯怵,每次让你听听音乐听力,就跟要杀你似的,这下好了吧,这成绩看你自己还听不听?”

③孩子开始有畏难情绪时!

孩子:“妈妈,这真的太难了。”

妈妈A:“如果没有难的知识,天下所有的孩子考试就都考100分了,就因为有的很难,才需要找到方法去学,对于有难度的学科谁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方法去思考和实践。”

妈妈B:“难什么难?别人家的孩子怎么就能都会呢?就你不会?你上课认真了吗?”

④孩子想要放弃时!

孩子:“妈妈,我真的做不好。我尝试了,我真的不行!”

妈妈A:“没有谁会从开始学习就一下子变的很好,只要每天在进步,就足够了。继续努力去克服、尝试,直到战胜可好?”

妈妈B:“还好意思说你尝试了?这些方法你试了吗?老师要求的……你做到了吗?”

⑤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时!

孩子:“妈妈,我又犯错了,这道题我明明会的,又粗心了。”

妈妈A:“犯错不要紧啊,你看你已经直到自己错了,下次肯定不会再错了,对不对?”

妈妈B:“知道错还犯?这道题跟你讲了多少遍?怎么就不能长点脑子呢?”

⑥当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时!

孩子:“妈妈,我们班的某同学真的太厉害了,我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

妈妈A:“是吗,那你的同学肯定在学习上很有方法,不如我们找出他学习的方法来,看看我们能不能用起来,我们试试看。”

妈妈B:“这个时候说这些,叫你跟人家多学,你跟人家学了吗?人家学习的时候你在干嘛呢?看电视还是玩游戏啊?”

⑦当孩子开始骄傲自满时!

孩子:“妈妈,我已经做的够好的了,我们班才2个同学得90分,很多都只有六七十分呢!”

妈妈A:”做的不错,说明这段时间你很努力,不过这真的是你最努力的状态吗?这些题我们再来 看你真的不会吗?”

妈妈B:“我家孩子真厉害呢!聪明,来妈妈给个奖励。”

⑧当孩子想要放弃学习时!

孩子:“妈妈,我放弃,我不想上学了/我不想学琴了/我不想……”

妈妈A:“为什么呢?我们再试试,用一些其他的方法再多试几次,如果真的还不行,我们到时候再说放弃也不迟啊,你看你只用了一种方法在试,学习这门学科可有十多种方法呢!”

妈妈B:“你能干点啥呢?这也不行,那也不会,这也不学,那也不学,还放弃……”

八个场景的场景,8个不同的对话模式,就可能影响甚至改变孩子的一生!而你,在怎么做?是本文中的妈妈A,还是妈妈B。

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选择!他们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呵斥、谩骂、侮辱、殴打,他们需要的是帮助!

教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

尊老爱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早在两千多年前,大哲学家孟子就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是说,尊敬自己的老人,并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并用这样的态度对待别人的孩子。

今天,我们的国家已经悄悄地进入了老龄社会,老年人的生活困难越来越多。社会上更多的人在关注孩子,却忽视了对老年人的关注。让孩子学会关心,不仅要让他们学会关心同龄的有困难的小伙伴,更要让他们学会关心身边的老年人。

作为孙子孙女,应该如何关心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呢?

我听说,有个女孩子从小娇生惯养,妈妈买了好吃的,总是第一个给她吃。一天,姥姥来看外孙女。妈妈又买来了好吃的,这次是先给了姥姥,这个孩子便大哭大闹起来,甚至骂姥姥“贪心”。姥姥很伤心:自己含辛茹苦养大了女儿,又带大了外孙女,如今却得到这样的结果。

过年过节的时候,是最能考验孩子们对老人们的爱是不是真诚、是不是深刻的时候。

一次,我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相约夕阳红》节目的录制,讨论的话题是“压岁钱”。

在场的大部分是老年人,还有少数的年轻父母和孩子。

谈起小时候得到压岁钱的情景,许多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位老奶奶说:“小时候盼过年。年三十晚上,当我们睡着了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把一枚铜板(几毛钱)用红纸包上,压在我的枕头下。大年初一的早上,我睁开眼睛就能摸得到。钱虽不多,却盛满了长辈的期望。”

但是,谈到今天孙子孙女要压岁钱的情景,许多老人充满了痛苦和焦虑。“唉,现在的压岁钱变味了!”一位老奶奶说,“我的小孙子才4岁,大年初一来拜年,匆匆鞠了个躬,就大声说:‘奶奶,拜年给钱!’瞧他妈妈怎么教的!”

还有几位老人说:“现在孩子用给压岁钱的多和少来衡量老人是好是坏,孙子把给钱多的叫‘好姥姥好姥爷’,把给钱少的叫‘抠奶奶抠爷爷’(抠:小气的意思)。”

“现在一过年,我们做老人的就十分紧张!”

一位老奶奶流着泪说:“过年前,我的孙子对我说,奶奶,过年您给的压岁钱一定要给‘四个脑袋’(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的,不是‘四个脑袋’的您就别往外掏了。我有5个孙子,只好拿出了500元钱,可第二个月我就没有生活费了,因为我的退休金只有500元!”

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正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是用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的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是每个家庭的功臣。没有他们的养育,就不会有我们及我们的子女。而他们养育我们的那个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我们的国家正面临着很大困难,职工的收入都很低,大多数家庭不富裕。就是在那样困难的日子里,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养大了。现在,我们长大成人,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而我们的父母却已经年老体弱,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照顾了。

带着我们的孩子,去关心照顾我们的老人,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本文Hash:2ef0695cf5ba6883b0ac0ea069c3c15d658cdb5f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