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食添加如何把握最佳时机

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做爸爸妈妈的都会因遇到一些问题而苦恼,比如孩子对新食物的拒绝和不适应,添加的质和量不好控制,辅食制作是否符合营养平衡等等。喂养孩子需要科学的知识和方法。过早,过晚对宝宝都不利母乳是宝宝最好的营养,它完全可以满足4个月前宝宝的生长发育需要,通常宝宝1-3个月时,只需喝少量的菜汁、果汁,补充一定的维生素,不需任何辅助食品,实际上,许多宝宝都无法适应过早为他们添加辅食。有的妈妈担心奶水不足影响了宝宝的发育,希望给宝宝更多的营养,过早地给宝宝添加辅食,这样做常常会适得其反,对宝宝身体健康不利。过早地吃米粉等辅食,可导致蛋白质摄入不足、影响体格生长和脑发育。也有的妈妈觉得自己奶水充足,有足够的营养喂养宝宝,而推迟添加辅食。其实4个月后的母乳中铁的含量越来越少,需要从辅食中得到补充。有的父母觉得添加辅食太麻烦,特别是宝宝刚开始学习时会弄得一塌糊涂,父母索性将米粉、奶糊装进奶瓶让宝宝喝,或者干脆推迟添加辅食。学习吃辅食对宝宝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尝试,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营养,刺激牙齿、口腔发育,训练咀嚼及吞咽功能,更是宝宝迈上新的成长阶梯的起点。辅食如何把握最佳时机把握最佳的添加时机一般从4-6个月开始就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4个月以后就可以添加辅食了,而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要晚一些,但每个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不一样,个体差异也不一样,因此添加辅食的时间也不能一概而论。下面一些情况供父母参考:1、宝宝的体重是否足够。体重需要达到出生时的2倍,至少达到6千克。2、宝宝是否有吃不饱的表现。比如说宝宝原来能一夜睡到天亮,现在却经常半夜哭闹,或者睡眠时间越来越短;每天母乳喂养次数增加到8-10次或喂配方奶粉1000毫升,但宝宝仍处于饥饿状态,一会儿就哭,一会儿就想吃。当宝宝在6个月前后出现生长加速期时,是开始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3、宝宝的发育是否成熟。宝宝能控制头部和上半身,能够扶着或靠着坐,胸能挺起来,头能竖起来,宝宝可以通过转头、前倾、后仰等来表示想吃或不想吃,这样就不会发生强迫喂食的情况。4、宝宝是否具有想吃东西的行为。如别人在他旁边吃饭时他会感兴趣,他可能还会来抓你的勺子,抢筷子。如果宝宝将手或玩具往嘴里塞,说明他对吃饭有了兴趣。5、伸舌反射是否消退。很多父母都发现刚给宝宝喂辅食时,他常常把刚喂进嘴里的东西吐出来,认为是宝宝不爱吃。其实宝宝这种伸舌头的表现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称为“伸舌反射”,说明喂辅食还不到时候。伸舌反射一般到4个月前后才会消失。如果在消失之前坚持喂辅食,一味地硬塞、硬喂,不仅父母很有挫折感,让宝宝也觉得不愉快,不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6、宝宝尝试吃东西的行为。如果当爸爸妈妈舀起食物放进宝宝嘴里时,他会尝试着舔进嘴里并咽下,他笑着,显得很高兴、很好吃的样子,说明他对吃东西有兴趣,这时你可以放心给宝宝喂食了。如果宝宝将食物吐出,把头转开或推开你的手,说明宝宝不要吃也不想吃。你一定不能勉强,隔几天再试试。让宝宝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添加辅食只要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按着宝宝的月龄添加适当的食物,宝宝就可以渐渐吃很多有营养的食品,但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一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如果隔4-6天之后没有问题,再添下一种。这样宝宝的肠胃可以慢慢适应,以利于消化。如果同时吃多种新食品 出现了食品过敏都不知道是哪种食品引起的。如果发现宝宝有过敏反应,如出疹子、腹泻、呕吐等情况,你要及时找出是什么食物引起的,同时停止添加。2、对宝宝来说,吃每种新的食物都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他可能会因为不习惯新的味道而做个鬼脸,或将食物吐出来。你不能指望每次宝宝都会马上吃下去,所以,每种新食物大约要试很多次才会被宝宝接受。3、添加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比如米粉,开始只喂宝宝一小勺,第二天多喂二二勺,等宝宝食欲和大便都正常了,对新食物适应了,再慢慢增加分量。4、给宝宝添加辅食,还要让宝宝以吃奶为主。为了不影响吃奶,要在吃奶半饱后再添加,半饱不饱的时候,宝宝最容易品尝新味道、接受新食物。5、最好在宝宝心情愉快、你也轻松的状态下喂他辅食,紧张、不愉快的气氛会破坏宝宝的食欲以及对进食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辅食添加要根据宝宝的月龄,从谷类开始,向蔬菜水果、鱼肉禽蛋、豆类制品等过渡,也可选择一些婴幼儿营养辅食系列产品作补充。(兼职编辑:蔡丹霞)

如何掌握添加辅食的时机?

主持人:妈妈们如何自己判断呢?蒋一方:1、看体重体重已达到出生时体重的2倍,通常为6千克。如出生时体重3.5千克,则要到7千克。小样儿或出生体重2.5千克以下的低体重儿,添加辅助食品时,体重也应达到6千克。2、看动作发育动作发育也有进步,能扶着坐好,俯卧时抬头挺胸,能用双肘支持其重量。3、看对吃有兴趣婴儿吃食行为有发展,当小匙触及口唇时,婴儿表现有兴趣,表示出笑容并张口,或有口水流出,说明婴儿有进食愿望。相反,如试喂食时,婴儿头或躯体转向另侧,或闭口拒食,则提示可能添加辅食为时过早。

根据婴儿不同月龄及时调整好辅食的质和量,提供与月龄相适应的辅食是婴儿健康成长的基础。要掌握好在婴儿尝试阶段、学习咀嚼和吞烟关键时期、以及养成一日三餐三点饮食模式阶段的辅食添加方法。

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

添加婴儿辅食的重要性:目前仍有许多妈妈对于辅食添加存有偏差的观念,误以为配方奶粉是最完整、最均衡的营养来源,所以宝宝日渐长大后,就从婴儿奶粉换喝较大婴儿奶粉,然后是成长奶粉。医师指出,事实上,不论是母乳或婴儿配方奶所含的营养都很丰富,但父母必须了解添加婴儿辅食的重要目的包括:1、补充母奶或婴儿配方奶的不足随着宝宝成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和热量日渐增加,满四个月大后必须再添加副食品,其主要目的并不在于补充母奶(或婴儿配方奶)营养的不足,而是基于多元化饮食的观点,让宝宝能摄取到均衡且充足的营养,有助于各方面发育良好。2、训练婴儿咀嚼与吞咽的能力六至十二个月是宝宝发展咀嚼和吞咽技巧的关键期,一旦错过此时机,宝宝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日后再加以训练往往事倍功半,而且技巧也会不够纯熟,往往嚼三两下就吞下去。3、学习成人的饮食方式喂宝宝吃副食品,不但可以让他尝试不同的口味,并逐渐接受母奶(或牛奶)以外的食物,更是为了日后宝宝断奶作准备。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告别吸吮期,学习大人的饮食方式。添加辅食的最佳时机宝宝何时适宜开妈吃辅食呢?吴子聪医师认为,这应该由婴儿本身的健康及生长状况来决定。当宝宝的头、颈部已经可以挺直,同时吞咽的功能也愈来愈协调,不像新生儿会把舌头上的食物吐出来,再加上其消化系统中的分解酵素,足以消化不同种类的食物,一般而言,满四个月大的宝宝就可以开始吃副食品了。通常宝宝会开始显露出对大人食物的兴趣,但也有些宝宝并不肯吃辅食,可以等他长大一点,约五六个月大再开始喂食亦无妨。此时若宝宝还是对辅食不感兴趣,父母亲就需要多付出一些耐心与爱心,多试几次,想尽方法“哄”他吃下去。另外,所谓的“断奶”,主要是针对吃母乳的宝宝而言。断奶并非一下子完全不让宝宝喝奶,而是慢慢延长每次喂奶的间隔,以及减少喂奶的次数,并适当喂食宝宝辅食。这个过程必须是循序渐进的,以免宝宝无法适应突如其来的改变,因此,目前的观点是认为“离乳”的说法比较适当。当宝宝满一周岁之后,固体食物应该由辅食的地位晋升为主食,同时奶类就成了副食。由于奶类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素,例如钙与蛋白质,吴子聪医师建议家长们,每天让宝宝喝400CC-600CC配方奶,可使其营养更加均衡。喂食婴儿辅食的原则第一次的经验总是食欲难忘,而且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当宝宝第一次接触母奶或婴儿配方奶以外的食物,难免会本能地产生排斥感,此时父母千万不可操之过急、强迫喂食,造成宝宝对辅食的负面印象而拒吃;也不可就此放弃,从此不再喂宝宝吃这些食物,反而养成其偏食的坏习惯。以下提供几项原则,请父母们务必遵守:1、初期一次只喂一种新的食物,以便判别此种食物是否能被宝宝接受。若宝宝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父母才容易找出问题所在,避免让宝宝再吃到同种食物。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可以混合多种食物来制作辅食。2、喂食的份量应由少量逐渐增加;食物的浓度也由稀到浓。先由较温和、浓度低的液体食物开始添加,再慢慢改为泥状,最后才是固体食物。3、应遵照各阶段的进度给予各类食物,以免宝宝身体负担过大,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4、最好的喂养方式,是将食物装在碗中或杯内,用汤匙一口一口地慢慢喂,训练宝宝从现在开始适应大人的饮食方式。当宝宝具有稳定的抓握力之后,可以练他自己拿汤匙。5、可以添加铁剂的米粉或麦粉作为第一 副食品,切勿直接加入奶瓶中让宝宝吸食,应调成糊状以汤匙喂养。6、每次喂养一种新食物后,必须注意宝宝的粪便及皮肤善有无异常,例如:腹泻、呕吐、皮肤出疹子或潮红等反应。若喂食三至五天内,没有发生上述的不良反应,就可以让宝宝再尝试其他新的食物;若有任何异常反应,就应该立即停止喂宝宝吃这种食物,并带他去看医生。7、喂食的时间,最好选在宝宝喝奶之前,宝宝较不会因为已吃饱而拒吃辅食。8、以少量多餐的方式来进行,并避免过度喂食。9、喂完辅食(固体食物),须注意给予宝宝水分的补充。10、每个宝宝的气质不同,有些个性较温吞,吃东西速度慢,父母千万不要责骂催促,只要想办法让宝宝的注意力集中在“吃”这件事上就可以了。制作辅食的注意事项1、在制作辅食之前,除了将食物及用具清洗干净外,也须保持双手的清洁。2、制作辅食以简便、原味为主,不可依大人的口味来调味,避免太甜、太咸、太油、太冷、太热的食物。3、制作辅食的材料相同,但是在烹调方式及外观上应时常变换花样。4、鱼、肉、豆、蛋、肝类食物必须新鲜,而且要煮到全熟,以避免发生感染及引起过敏现象。

本文Hash:48e0c217843fe4f91b4744b923bcda5e463b8c13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