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经常吃鱼类食物会变聪明的?

导读: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

  9月16日是每年一度的中国脑健康日,在一个脑健康全国医务研讨会上,专家呼吁,关注脑健康应从宝宝出生开始。

  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叶教授指出,一直以来,社会上对脑健康的关注重点集中于中老年群体,而婴幼儿脑部健康以及其对终生脑健康的基础作用则被忽视。“事实上,婴幼儿阶段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婴幼儿阶段的脑部发育和脑部营养对人一生的脑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0~6岁是脑部发育黄金期

  脑部存贮和传递信息能力的下降会导致多种脑健康问题的发生,困扰都市白领的健忘、头昏目眩、发呆、大脑工作效率偏低等症状是其中最常见的几种。而脑部细胞信息存贮和传递能力的强弱则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时期其脑部发育的好坏。

  “0~6岁是人们脑部细胞、脑部结构、脑部功能发展成长的黄金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缺乏充足的营养导致大脑发育不充分,即使之后再做任何补救,也只会事倍功半。” 叶鸿瑁进一步解释道,人的大脑就好比一个“互联网”。刚出生的时候,脑部神经细胞的数量已固定,约为1000亿个。出生后,这些神经细胞之间会联接,形成“突触”,真正形成数以亿万计的“互联网络”,在脑内有序地进行信息传递。在这个发育过程中,0~3岁是脑细胞突触快速增加和积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突触由出生时的每个脑细胞2500个,急增到2~3岁时每个脑细胞约15000个。0~6岁则是脑细胞之间联接和沟通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大脑神经透过“突触”接受外界的刺激,会引起神经递质释放数量的增加,使得脑细胞之间的联接和信息传递大大增强,脑部功能越来越发达。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

如果婴儿在大脑极速发育的过程中,缺乏充足的脑部营养,所造成的影响是难以修复和弥补的”,叶鸿瑁教授说,“因此,关注脑健康应该从婴儿时期开始。在婴儿脑部发育的关键时期就补充足量必需的营养素,为‘大脑互联网’发育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编辑:苗皓)

哪七种鱼宝宝常吃会变聪明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健康聪明,营养学界,鱼被认为是最佳补脑食材,而且鱼肉又易于宝宝的吸收,那哪些鱼最适合宝宝?小编下面就为父母们介绍几类适合幼儿食用的鱼。

鱼肉属于精致蛋白质,易被人体吸收,而孩子处于发育阶段,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较多,确实适合通过多吃鱼补充。但具体到淡水鱼好,还是海水鱼好,应该说各有利弊。海水鱼中的DHA(俗称“脑黄金”)含量高,对提高记忆力和思考能力非常重要,但其油脂含量也较高,个别孩子消化功能发育不全,容易引起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淡水鱼油脂含量较少,精致蛋白含量却较高,易于消化吸收。只不过,淡水鱼通常刺较细、小,难以剔除干净,容易卡着孩子,一般情况下,1岁以上才适合吃。营养师推荐,带鱼、黄花鱼和三文鱼非常适合孩子,鲈鱼、鳗鱼等也不错带鱼:DH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含量高于淡水鱼,再加上带鱼含有丰富的卵磷脂,更具补脑功能。而且,带鱼味道鲜美,小刺少,可减少鱼刺卡喉咙的风险。

推荐阅读:

巧妙教育幼儿期的宝宝

幼儿期的坏习惯易引发成年后耳部疾病

幼儿期安全措施总攻略

幼儿期营养素选择按需而定

黄花鱼:黄花鱼是非常适合孩子夏季食用的鱼类。黄花鱼营养丰富,新鲜的鱼肉中富含蛋白质、钙、磷、铁、碘等,而且鱼肉组织柔软,更易于孩子消化吸收。此外,黄花鱼肉呈蒜瓣状,没有碎刺,适合儿童咀嚼。三文鱼:三文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能促进胎儿和儿童发育。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B、D、E,以及钙、铁、锌、镁、磷等矿物质,其肉质细嫩,口感爽滑,颜色鲜艳,非常适合孩子食用。

鱼肉对孩子虽好,但还是需要讲究烹调方式专家建议,家长最好采用蒸、煮、炖等方式,不宜采用油炸、烤、煎等方法。另外还可以将鱼做成鱼丸,这种吃法比较安全、清淡,而且味道鲜美,无论是哪种鱼都可以做。具体方法:将鱼肉剁细,加蛋清、盐、味精调成茸。锅内添水烧开,将鱼茸挤成丸子,逐个下锅内煮熟,再加入少许精盐、葱花即可。给孩子做鱼时可添加蔬菜作为配菜,既增加口感又均衡营养。炖鱼时,不妨搭配冬瓜、香菇、萝卜、豆腐等。但要注意,口味不应过咸,更不要添加辛辣刺激性调料,鸡精和味精也要少放。专家说,临床中发现,很多家长只给孩子喝鱼汤不吃肉。其实鱼汤的营养都在鱼肉中,正确的吃法是既吃肉又喝汤。

推荐阅读:

幼儿营养应适可而止

幼儿营养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幼儿期教育之性教育问答

业内专家浅谈幼儿期教育

经常吃甜食的宝宝会改变性格的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孩子的性格变得如此糟糕呢?调查发现 ,出现类似症状的孩子有相当一部分与过量摄入甜食有关。现在的孩子多喜欢吃甜食,加之家长的溺爱,不断地满足其需要,造成孩子体内摄入糖分过多的现象是十分普遍的。

  甜食为什么会对孩子造成性格怪癖?从医学的角度分析,如果体内糖分过多,丙酮酸和乳酸等代谢物就会明显增高,这时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来加速这些代谢产物的排泄,而维生素B1在体内是不能自然合成的,全赖于从食物中摄取,但嗜糖的儿童却难以在偏食的习惯中摄取更多的含有维生素B1的食物。当体内维生素B1缺乏时,糖类代谢物丙酮酸等就会在脑中大量的蓄积,同此造成儿童性格的异常。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

对于嗜糖所致的性格怪癖的孩子,除了严格控制食物中的糖分外,还应积极诱导其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特别是含有维生素B1的食物如花生糙米、瘦肉等。若是维生素B1缺乏症状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维生素B1片或注射维生素B1,并增加体育锻炼,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健康的成长。

  (编辑:苗皓)

本文Hash:2c57b613e61d04bdf394ae7308310f987a7914cd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