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护眼方法不同

你家的宝宝够漂亮吗?判断标准当然不是胖不胖、高不高、白不白,而是宝宝的眼睛是否够明亮有神!你的宝宝经常揉眼睛吗?有无故流泪的现象吗?如何让宝宝的眼睛永远都保持健康明亮?

宝宝眼睛的生长发育从母亲怀孕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宝宝出生后就对光有感知了,如果你用手电光突然照新生儿的眼睛,他会皱眉、闭眼,在睡眠状态,光刺激可使宝宝扭动身体,甚至觉醒;4~8周时,宝宝会有保护性瞬目反射,如果有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时,他会闭目躲避;到2~3个月时,宝宝开始有注视能力,可用眼睛追随一个移动的目标;4~5个月大时,宝宝就可识别物体的形状、颜色、认识母亲了;1岁~1岁半时,宝宝的眼睛可以跟随一个目标由远而近。

宝宝眼睛的发育有很强的阶段性,因此,在不同发育时期,眼保健的重点也大不一样。

新生儿期(出生至28天):

应尽早检查并发现有无异常

应注意双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色泽等,尽早发现先天异常,并应防治源于产道的感染性眼病。

婴儿期(1个月~1岁):

应注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对眼的影响

如大多数父母经常喜欢在宝宝的床栏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逗引孩子追着看。如果经常这样做,宝宝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正确的方法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

由于宝宝的瞬目反射尚不健全,此时应特别注意预防眼内异物。刮风天外出,应在宝宝脸上蒙上纱巾;扫床时将宝宝抱开,以免风沙或扫帚、凉席上的小毛刺进入眼内。

婴儿期是宝宝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即使宝宝某眼患病,也一定不要随意遮盖。

幼儿期(1~3岁):

谨防眼外伤

宝宝一天天长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眼外伤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宝宝不要拿着铅笔、筷子等尖物猛跑,以免摔倒时尖物扎伤眼睛。在使用强酸、强碱等洗涤剂时,要让宝宝避开,以免液体溅到宝宝眼中,造成化学烧伤。

宝宝眼内进了灰尘等异物,应让宝宝轻轻闭眼,使其靠眼泪将异物冲出,如异物是在白眼球表面,可用消毒棉棒将其沾出,切忌用不干净的手帕去擦,因为这会造成眼球表面的划伤和继发感染。如果异物是在黑眼球表面,则应到医院请眼科医生帮助取出。

这一时期,宝宝学会了看书、画画,要让宝宝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坐姿端正,眼睛距书本1尺左右,每次20分钟为宜。应根据房间的大小为宝宝选择合适尺寸的电视,宝宝与电视的距离,应在电视5~7倍对角线以外,每次看电视应不超过20分钟。

学龄前期(3~6岁):

防止用眼过度

宝宝的眼睛发育尚处于不完善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尽量不要让宝宝近距离、长时间做作业。可以经常让宝宝向远处眺望,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预防近视。

由于宝宝与外界接触的增多,患感染性眼病的机会也自然增多了。特别是在幼儿园或学校过集体生活,或是经常到公共泳池游泳的宝宝更要特别小心。告诉孩子不要用手揉眼睛。

宝宝应有自己专用的毛巾、脸盆,父母在给宝宝上眼药之前、之后都要注意洗手,以免使眼病在家中蔓延。

应季眼病全公开

沙眼沙眼衣原体是引起沙眼的元凶,沙眼常是急性发作。患病宝宝眼睛常有轻微的瘙痒感、异物感、干燥感等症状。集体 活或卫生条件差的环境容易造成传染,很多宝宝是由于用脏手揉眼睛,乱用别人的毛巾而交叉感染。

针眼即麦粒肿,是眼睑的急性化脓性炎症,一但发病,容易反复出现。

干眼春季干燥,泪液快速蒸发,宝宝体内水分及营养素供应不足是形成干眼病的主要原因。当宝宝用眼时间过长,眨眼次数明显减少,眼球缺少眼内润滑剂泪液的湿润,同时由于眼球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使泪液的蒸发加快,造成眼睛干涩不适,久而久之就形成干眼病。

发炎眼沙粒吹到眼睛里,很多儿童会忍不住使劲用手揉擦眼睛,或翻开眼睑用粗糙的物品擦拭角膜,这样就很有可能将角膜划伤,使病毒、细菌及真菌趁机而入,引起角膜感染。

结膜炎大多数结膜炎是外因性结膜炎,通过被污染的手、毛巾、手帕,将细菌或病毒带到眼内。患儿眼内有异物感、烧灼感、怕光、流泪,由于眼分泌物较多,患儿早上起床时上下眼睑常被分泌物黏着,严重时眼睑肿胀。

泪眼宝宝的泪腺受到外界冷空气等的刺激,分泌泪液增多,而过多的泪液不能及时被泪道排出流到眼睑外,就会造成泪眼现象。慢性炎症,如结膜炎、沙眼等也会使泪道狭窄,排泪功能降低,正常分泌量的泪液不能完全流入鼻腔而流出眼睑外,出现泪眼。

专家提示:

一旦您的宝宝有以上病症,请及时就诊。

宝宝有眼病,可以用自行使眼药水吗?

眼科医生提醒父母,眼药水不是治疗眼病的万能药,不对症使用会走入误区。因为目前90%的眼药水中都含有防腐剂,这些物质会对眼睛表面的细胞产生损害。当发现眼睛不适时,最好到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眼药更放心。

儿童不同阶段用不同刷牙方法

少年儿童应该怎样刷牙是一门相对陌生的学问。口腔医学专家提醒,应该根据人的不同成长阶段采取不同的刷牙方法。

甘肃省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的医务人员介绍说,横刷法是大众最惯用的刷牙方法,但长期使用这种拉锯式的刷法,可导致牙龈萎缩,并形成牙颈部楔状缺损。

“儿时牙口好,老来少遭罪”,孩童时代满口好牙,是老年时的健康基础。但是很多父母不知如何教幼小的孩童刷牙,特别是在某些农村地区,五六岁都还不会刷牙,这些都影响儿童牙齿的健康,甚至影响以后的生活。因此,父母应该认真学习如何教儿童刷牙。

首先,从孩子出生起就因养成每次奶后喂食少量温开水的习惯,达到清洁口腔的目的;在孩子6个月左右,长出第一颗牙齿后,餐后应用温开水和软布为孩子漱口和洗牙。在孩子2岁半左右,乳牙出齐后开始逐步教孩子学习刷牙,努力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

其次,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牙具。选择儿童专用牙刷和牙膏,体积较小、软毛、颜色鲜艳或有卡通造型的牙刷,既能让孩子刷着舒服不损伤牙龈,又能唤起孩子刷牙的兴趣。

第三,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竖刷法——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再来回刷咬合面,来回反复刷多次,动作要轻柔,不宜过快。

第四,要教孩子用清水将口腔内多漱口几次,努力将牙膏残夜全部漱出。

最后,教孩子刷牙要有耐心,不可强迫甚至打骂;可以采用一些正面的故事,教育孩子,让孩子理解刷牙的重要性,并喜欢刷牙。在孩子刷完牙后,应该鼓励和表扬,比如说:“刷得好干净啊!牙齿刷得好白啊!”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并能坚持刷牙。

7岁前不宜用电动牙刷

曾经被称为“懒人牙刷”的电动牙刷,依靠着可爱的造型、鲜艳的色泽,成为孩子们的最爱之一,有的甚至非电动牙刷不用。然而,牙科专家指出:学龄前儿童最好不要使用电动牙刷。

7岁前的儿童正处于长牙和换牙的关键时期,牙齿和牙周组织比较稚嫩。

相比于普通牙刷而言,电动牙刷震动频率和力度固定,如果孩子使用不当,如用力过猛,或某个部位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对牙周组织造成伤害。

此外,由于我国电动牙刷的刷毛还没有统一标准,一些电动牙刷的刷毛并不符合质量要求。刷毛太硬会损伤牙齿、牙龈。而且儿童用的电动牙刷也是分体式的,孩子在刷牙的过程中有可能被脱落的刷头卡住或者误吞刷头造成危险。

不同阶段宝宝口腔清洁方法不同

  1.非长牙期的口腔清洁

  当孩子还没有长出牙齿时,孩子清洁口腔的方式较为简单,就是在孩子进食之后再给孩子喝几口水就能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了。也就是说,当孩子喝完奶之后,父母要再喂孩子喝几口水,把口腔内残留的奶水或是食物清洗干净,这样就不会积在舌头或是口腔,有助于减少口腔疾病的生成。因为口腔疾病大多是因为细菌感染所致,如果没有细菌生成的环境,那么细菌也就没办法滋生。

  2.出牙期的口腔清洁

  孩子在出牙期时,牙床会出现轻微的不适,牙床发痒的情况之下,孩子们就需要磨牙。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件合适的磨牙玩具,在磨牙的过程中可刺激孩子口腔唾液的分泌,口腔唾液可以清浩牙床表面,也可起到冲洗口腔的作用。此时,父母常见到孩子有口水流出,有些甚至是要在胸前围个口水围裙。此时,孩子在摄入了食物之后,父母也要用清水帮宝宝清洗口腔,口水可没能达到全面清洗的效果。

  3.三岁前的口腔清洁

  孩子长牙之后,摄入的食物品种也就多起来了,残留在口腔内的食物残渣也就多起来了,光靠漱口已经不能很好地清洁孩子的口腔了。此时父母可以为孩子准备一把橡胶的牙刷,在父母的帮助之下帮宝宝刷牙。但父母一定要小心,要注意刷牙的节奏和办度,不可过快,力度不可过重,不然刷到宝宝太嫩的牙床和口腔组织可导致破损出血等情况,细菌们就有可能增虚而入,不利于孩子的口腔健康。

  4.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孩子三岁以后父母们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学会刷牙了,也许第一次孩子们都会出现些小意外,但只要坚持学习,孩子们一周左右就能掌握好。父母在都会孩子刷牙时一定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方法,上下,左右,前后,舌头表面,这些地方都要刷到,而不是做做样子,吹吹泡泡玩一下。这一点很重要,父母要开始教时就要强调并且养成好习惯,不然刷牙也就起不到多大作用。除此之外还要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知道了宝宝口腔清洁的重要性及护理方法以后,宝妈们快行动起来吧,一起为宝宝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本文Hash:19742d08a6f718708c9e15caa0d18b688d0d7560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