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婴儿奶量不可过量不可强逼

在我看来,用奶瓶喂食的主要困难,是母亲可以看见配制食品吃剩了多少。有些婴儿的一天中每顿食量总是相同的。但是另一些婴儿的食欲变化很大。你不必有这种思想,认为自己的婴儿每次喂食时必须吃一定量的奶。受母亲胸哺的婴儿早晨6点吃的奶达10盎司之多。而下午6点那一顿则少到4盎司。但,对每次哺乳都感到很满意。如果你了解这些,精神就不会有压力。如果你可以信任用母乳喂养的婴儿按他们的需要吃奶,那么你也可以信任用奶瓶喂食的婴儿。

提出这一点是必要的。因为相当数量的儿童都存在着,喂食问题。他们失去了生来就有的自然食欲,并且回避他们吃的许多食物。由于父母一直在努力使自己的孩子吃过量的食物。有些父母从孩子婴儿时期起就这样做了,所以这些问题十有八九会产生。似乎你成功地让婴儿或儿童多吃了几口就好象自己作出了一点成绩。但事实并非如此。她会减少下一顿进食。婴儿知道自己应该吃多少,甚至知道自己身体所需求的不同种类的食物。强求孩子没有必要,不会有.什么收获。这样做有害无益,因为一段时期之后,会使婴儿食欲减退,并使他们的食量少于自己身体的真正需要。

从长远看来,强求的危害还不仅仅是破坏食欲,使孩子身体消瘦。它还夺去了婴儿对生活的积极情感。婴儿应该在他们出生后的第一年里懂得饥饿,有食欲,喜欢进食,以得到满足一

欲望得到满足的经历,每天重复三次,并且一周一周地延续下去。这会使他们建立起自信,养成开朗的性格,和对父母的信赖。但是如果进餐变成一种斗争,变成了强加给她们的事,她们就会持防御态度,并且养成对生活和人的执拗和猜疑的态度。

我的意思不是要你在婴儿第一次停吸的时候就拿掉奶瓶。有些婴儿在每次吃奶时喜欢休息几次。但是如果你把橡皮奶头放网她的嘴里时,她似乎不感兴趣(而且并不是因为气泡的原因),那她是已经满足了,那么你也应该满足了。你可能要说:“如果我等10分钟,她有时还会多吃一点”。但最好别这样做。

不宜给婴儿过量喂食豆奶!

哥斯达黎加科研人员最近研究发现,哺乳期的婴儿如果过量服食豆奶会出现长大后青春期提前和体内微量元素含量超标等不良现象。

  据媒体报道,哥斯达黎加圣拉蒙医院哺乳专家马里奥・阿尔门达雷斯在国家哺乳研讨会上提交的有关大豆对健康影响的报告显示,由于豆奶中含有等黄酮物质,这类物质中的植物雌性激素会使长期服用豆奶的女婴未来出现青春期提前和性早熟。

  报告还显示,长期喂食豆奶的婴儿体内锰元素和铝元素的含量分别是喂食母乳或牛奶的婴儿的80倍和100倍,这种微量元素的超标会对幼儿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不过,豆奶也并非完全不可饮用。

  1、适合肥胖宝宝食用
  对肥胖宝宝来说,喝豆奶比喝牛奶更有利健康,因为大豆血糖指数为15%,而牛奶为30%。但如果宝宝正处于生长发育期,对脂肪的需求量还很大,因此,仍不建议用豆奶代替牛奶给宝宝喝,最好的做法是牛奶和豆奶都喝。

  2、适合对乳糖过敏的宝宝食用
  牛奶含乳糖,在亚洲黄种人中有70%的人不吸收乳糖,而豆奶所含的寡糖,会被人体100%的吸收利用。
  3、可以增强宝宝抵抗力
  豆奶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大豆皂甙、卵磷脂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增强宝宝免疫力的功能,另外,豆奶里还含有5种抗癌物质,能起到一定的抗癌作用。
  既然,豆奶具有那么多的好处,那么,它是否能完全代替牛奶呢?
  答案是否定的。除了开篇提到的原因之外,豆奶仍不能完全代替牛奶,这是因为豆奶中的脂肪含量不及牛奶的30%,钙质也只有牛奶的20%,磷质约为牛奶的25%,因此,不宜用它直接代替牛奶喂养小宝宝。

想了解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妈妈真实日记、帖子、提问吗?
快到亲子部落看看吧,并可赢取更多免费大礼哦!

给婴儿喂食奶粉不宜过量

做父母的生怕孩子肚子饿,在喂食奶粉时,总想把奶粉调浓一点,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吃得下,奶粉越浓,就越有营养,果真是这样的吗?

其实,对浓度过高的牛奶,婴儿的胃肠是不能完全吸收的,尤其是蛋白质不能吸收。反而增加了婴儿的胃肠负担,造成腹胀,腹泻,给营养吸收造成障碍。所以,婴儿的奶粉喂食量,一定要与婴儿的月龄相宜。

一般配法是:半月内,每100毫升牛奶中含约9克奶粉;2个月内含12克,3个月内不超过15克。如果婴儿奶粉的月食量超过标准,会出现厌食症,或是成了肥胖儿。肥胖容易使体内脂肪组织增加,心脏负担过重,造成婴儿动作迟缓,活动减少,发育受到影响,如果是3个月后的婴儿每天食量要控制在1000毫升以内。如果婴儿仍感到饥饿,这时千万别再加奶粉了,只能加代乳粉,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利于婴儿生长。在正常情况下,家长完全不用担心婴儿的营养不足,所以,任何强化婴儿增加食量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本文Hash:d286e4cecdb357c0c1a9599b2c491afc8afb525a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