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夏季如何预防疾病

1、细菌性食物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具有潜伏期短、时间集中、突然爆发、来势凶猛等特点,90%以上发生在7、8、9三个月。预防的关键是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防止食品污染。

2、旅游性腹泻常见症状为水样便,并伴发腹痛、腹胀、呕吐等。因此,在旅游过程中要严把“病从口入”关。

3、大肠杆菌肠炎表现为腹泻,每日3-5次,为黄色蛋花样便、量多。因此预防该病要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

4、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通常起病急骤,先是畏寒发热,后腹痛腹泻等。中毒型菌痢病人可极度衰竭,出现中毒性休克,多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因此,搞好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大力消灭苍蝇,是预防该病的根本措施。

5、冰箱性肠炎,即耶尔细菌肠炎随着冰箱的普及,该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耶尔细菌广泛存在于牛奶、肉、鱼、禽以及蔬菜等许多食物中,在-4℃以下的低温下生长繁殖。冰箱冷藏室里的食品污染了该菌就可能引起肠炎。因此,冰箱内的食品要生熟分开,进食前要重新烧熟烧透。

夏季孕妇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夏季空气干燥,很容易传染或引发各类疾病,特别是呼吸道疾病,那么做为特殊群体的准妈妈,在夏季应该如何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呢?本文我们就将详细的讲讲这个问题。

  1、注意居室通风

  室内空气不流通时,其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极易引发呼吸道疾病。要及时打扫房间卫生,清理卫生死角,不给病菌以孳生之地;孕妇最好每周更换一次卧具。

  2、提高室内相对湿度

  孕妇平时要多喝水,防止呼吸道黏膜受损;在室内晾一些潮湿的衣服、毛巾等;用空气加湿器或负氧离子发生器等增湿。

夏季孕妇如何预防呼吸道疾病

  3、加强锻炼

  女性在怀孕前要加强体能锻炼,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同时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怀孕后也应进行适当的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

  4、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如果计划在冬末春初怀孕,建议提前注射流感疫苗。孕妇到医院或人员密集处应戴口罩;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以及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都要立即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

  5、合理饮食

  孕妇要少吃辛辣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有胃肠道反应时也要少食多餐,不要因恶心、呕吐或胃肠不适而不进食,否则会导致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

  亲亲宝贝小编友情提示:忌多吃刺激性食品

  孕期饮食注意激性食物主要是指葱、姜、蒜、辣椒、芥末、咖喱粉等调味料和蔬菜。这是因为这些辛辣物质会随着母体的血液循环进入胎儿体内,给胎儿不良刺激。从孕妇身体说,怀孕后大多呈现血热阳盛的状态,使体内阴津更感不足,会使孕妇口干舌燥、生口疮、心情烦躁等症状加剧。这样,自然不利于胎儿的正常发育。

孕妇夏季如何预防红眼病

怀孕的女性特别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尤其是在夏天,细菌滋生,就更要注意预防。红眼病就是孕妇要着重注意的一种夏季疾病。

“红眼病”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传染病,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结膜是眼白与眼皮上的一层光滑透明的薄膜,如果这层结膜发生了急性炎症,就得了急性结膜炎。先是眼睛发红、眼睛分泌物增多,特别是在早晨起床时,上下眼皮常常被粘住,眼睛感到发热,又痛又痒,眼皮里好像进了沙子似的不舒适,还怕光、流泪,令人很难受。

红眼病好发在春末、夏初,一般是通过与“红眼病”患者共用毛巾、脸盆、洗脸水和手帕等物品来传播的。有时病人接触过其他物品,诸如枕头、棉被、衣服、门把手、电话机、遥控器等等都可能沾有病菌。

一旦患有“红眼病”,要尽快到检查,明确病原微生物的类型,选择适宜的抗生素药。抗生素对细菌结膜效果极好,对病毒性结膜炎虽无疗效,但有预防细菌感染的作用。不论眼药水还是眼药膏均应专人专用,以免交叉感染。

除了接受治疗外,还要学会自我保健。保持眼部清洁由于患急性结膜炎时眼部分泌物较多,所以不能单纯依靠药物治疗。细心地护理眼部,经常保持清洁很重要。

初期冷敷,慎用激素类眼药急性结膜炎初期时眼部宜作冷敷,有助于消肿退红。相反,热敷会使眼球充血,炎症可能扩散引起并发症。在炎症没有得到控制时,忌用激素类眼药,病毒性结膜炎禁用激素类眼药。因此,激素类眼药使用与否应听从眼科的建议,切勿自行使用。

避光避热,少用眼严重的急性结膜炎病人畏光流泪,为减轻不适,要避免光和热的刺激。也不要勉强看书或看电视,出门时可戴太阳镜,避免阳光、风、尘等刺激。为了使眼部分泌物排出畅通,降低局部温度、不利于病菌繁殖生长,眼部不可包扎或戴眼罩。

孕妇患上红眼病不仅会影响胎儿的健康,还会给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其实,预防红眼病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就可以了。

本文Hash:ec8a8fced174917f2c6dddf3f110289f75c4c0d0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