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能忽视保姆对孩子的影响

许多家庭为了减轻育儿负担都会请保姆,但是父母却往往忽视保姆对孩子的影响。

保姆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是很明显的。有时不是潜移默化,而是直接的教与学。幼儿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保姆的刺激强化。幼儿处于模仿期,保姆的胸怀、处世原则、行事方法,甚至姿势、言谈和神态等都成为婴幼儿的模仿对象。

最明显的是性格特点的影响,常有这种情况:父母的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善于交际,而他们的孩子却文静内向不擅与别人和睦相处,原因是与他朝夕相处的保姆的性格正是如此。还有的幼儿甚至连处世的态度、说话的预期、表情都酷似保姆。例如有的保姆来自外省市,说话带有乡音,孩子也与之相似。由此看来,保姆性格的优缺点很有可能为幼儿性格打上一定的烙印。

父母不能忽视保姆对孩子的影响

其次保姆文化素质高低。如果保姆初中或高中毕业,并掌握一些基础文化知识,就会情不自禁加以运用。例如,经常给幼儿介绍周围的事物、自然现象等,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幼儿了解周围的世界,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最后是保姆的兴趣爱好。如果保姆有琴棋书画等特长,那么如果用以引导婴儿,会培养其相应的兴趣,得到相应的发展。

保姆与幼儿生活联系紧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因此父母要谨慎为自己的孩子觅保姆。

父母千万不能忽视保姆对幼儿的成长影响

很多家庭都会请个保姆来减轻自己的负担,可是保姆在幼儿成长中的影响,却往往被父母忽视了。这样会对孩子日后的成长产生很多不良影响。常有这种情况:父母的性格都比较活泼、开朗、善于交际,而他们的孩子却文静内向不善于跟人和睦相处,原因是与他朝夕相处的保姆的性格正是如此。还有的幼儿甚至连处世的态度、说话的语气都酷似保姆。由此可见,保姆的性格很有可能为幼儿的性格打上深刻的烙印。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位保姆,她来自偏远农村,今年21岁。她说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纯粹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可是刚给一个1岁半的男孩做了几天保姆,就被辞退了。问及原因,她说人家嫌她不会笑,对孩子总是冷冰冰的。她委屈地说:“我觉得自己也没做错什么呀,他们让我做的,我都尽力做好了,照顾孩子吃好、喝好、睡好。孩子又不是我的,干嘛让我总对他笑,再说,我也笑不起来。”父母不能忽视保姆对幼儿的成长影响这位保姆到到现在仍没有意识到自己被辞退真正原因,那就更谈不上如何让她培养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了。身体健康上的照顾固然重要,但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更重要的是给予心理上的关爱和温暖。从这个实例,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保姆带孩子,就是着眼于如何“照顾”好孩子,不让他们饿着、哭着、累着、困着,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姿态,只要完成主人交给的任务就行了,至于如何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如何和孩子建立更亲密、温暖、信任的关系,根本不在她们的考虑之内。即使偶尔与孩子亲昵等也只是出于完成任务的考虑,不是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在与这个保姆的进一步交谈中,我发现她很怕孩子摸这碰那,不大愿意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原因只有一个怕出危险。虽然,她的想法无可厚非,但是太多的限制,无疑剥夺了孩子学习、体验的权利,使孩子失去了许多从运动中学习、从操作中感知的机会。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保姆都视“不出危险”为工作的第一要则。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更不容忽视。部分保姆由于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原因,嫉妒孩子有幸福的童年、有富裕的家庭、有关爱他的父母、还有保姆的服侍。她们体验到的是极度的不平衡——为什么我没这样幸福?因此当面对孩子时,她不能发自内心地关心他、爱他,给以温暖、拥抱和微笑。孩子的感知十分敏锐,由于长时间与保姆呆在一起,又得不到母亲般的抚摸、亲昵、微笑和怀抱的乐趣,容易烦躁不安、喜欢哭闹。这种关系还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成年后的感情和婚姻。日后他与人建立亲密和信赖关系时会出现障碍,比如:与人有疏离感、缺乏信任和爱心,易产生暴力倾向等。(兼职编辑:Aaron)

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忽视

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现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是,一些做父亲的往往忽视甚至放弃自己的教育责任,致使孩子所受的父性教育严重不足。这样的孩子容易形成所谓的“偏阴性格”,即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父亲应“亲临”教育第一线,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西安妈妈网网友腾腾0107的发帖,分享了一则对于孩子智力开发的小知识。

《三字经》有云:“养不教,父之过”。近来,各国一些研究证明,在人的一生中,父亲的影响至关重要,甚至超过母亲。美国一项研究也表明,与母亲亲近、与父亲疏远的男孩成年后普遍适应性差、性格内向、缺乏进取精神;而与父亲疏远的女孩成年后,在与男性形成亲密关系上容易形成缺陷。也因此,有心理学家将父亲的影响力比作“离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它会持续不断地发生裂变、释放“能量”,帮我们形成完备的人格。父亲的影响在儿童期和青春期影响最大,在婴儿期、壮年期、老年期影响较小。

婴儿时期

加速母子分离。在婴儿期,孩子主要依赖母亲,从妈妈那里吮吸生存所必需的乳汁。因此,看似出生时早已剪断的脐带,实则还存在于母子的心中。此时,父亲恰恰要充当加速母子分离的角色,以便形成正常的等边三角的家庭模式。在这个阶段,父亲应该多抱抱孩子,和他们建立感情。

儿童期

规则的代表,效仿的对象。这时孩子面临重要的人生发展任务———性别角色认同。心理学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性别意识的形成比母亲更重要。此时,父亲必须给孩子建立规则,引导男孩向男人的方向发展,教他们勇敢、理性、负责任、敢于参与社会活动、关注世界等。弗洛伊德认为,懦弱和疏离的父亲是将儿子推向同性恋队伍的“罪魁”。另外,美国学者比博认为,对于女孩,父亲则要告诉她们,女孩子是什么样,她们与男人的区别在哪。

因此,在这个阶段,父亲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如在公共场合不吸烟、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对家庭负责、努力工作等,这会让男孩子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男人,让女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

青春期

超越的标杆。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觉醒,不再认为自己是孩子,有了强烈的独立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崇拜父亲了。男孩开始看不惯父亲,甚至觉得爸爸窝囊;女孩则把对异性的崇拜从父亲转向同龄人。父亲开始成为孩子超越的标杆。

这时父亲要注意自身行为,一方面,不要过分压制孩子,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果有可能,要多带孩子和自己一起出席社交场合。另一方面,对待别人,这一点可能更重要。此时,父亲要孝顺老人、关爱弱小、宽容待人,将工作做得有条不紊,这样孩子超越的将是一座高峰。

亚拉巴马大学心理学教授克雷格雷米等人的一项长期研究对此提供了有力证据。他们把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婴儿(婴儿食品)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教育中心,那里有老师教他们做游戏和唱歌;另一组不进行早期教育,只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营养(营养食品)。到学龄前期,第一组儿童(儿童食品)的智商比第二组高10—20分。到15岁时,第一组孩子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均高于第二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

雷米说,是早期教育促进了大脑发育。

婴儿出生时便有几十亿个脑细胞,称为神经元。有的神经元在孩子出生前就彼此相连 调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理活动。其余神经元则在后天经历刺激后才能相通。孩子发育时,神经元形成的突起为彼此的联系和指挥生理活动铺平道路。例如,眼部神经元的突起延及大脑视觉皮质,可“翻译”眼之所见,并经其他神经元突起的联系,指挥人对所见之物作出反应。这类经历每重复一次,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就被加强和巩固一次。婴儿0—2岁时,脑细胞发育迅速,神经元联系剧增。到2岁时,脑细胞之间已有300多万亿条联系。同时,未彼此连接、未经使用的脑细胞则被“废弃”。

如果婴儿2岁以前错过了促进某些脑细胞发育的机会,是否会终生有智力障碍呢?不会,因为脑细胞联系的建立在整个儿童期都很频繁,而且有大量的机会促进它。父母在整个儿童期对孩子智力的开发,都会是有成效的。

父亲在孩子整个成长的过程中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父亲的角色更是决定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父亲要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树立好良好的形象。

查看更多回帖,点击原帖链接:http://www.xamama.net/thread-643795-1-1.html

(兼职编辑:李颖怡)

本文Hash:c462b56b7befc93403fbc82d503fd38b5ae4139d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