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友谊中男性更易自作多情


或许每个的人心底都有这样的情结:想拥有一个红颜知己或蓝颜知己。他或她在你受伤时可以依靠,可又只是心灵取暖而不是身体取暖。但也有不少人质疑男女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友谊?据美国新闻网站MSNBC日前的一则消息,威斯康星大学伊奥克莱尔分校的心理学教授阿普里尔·布勒斯科-雷切克在《社会关系和个人关系》期刊上的一项最新研究报告称男女之间存在真正的友谊,但同时研究也证明异性友谊中,双方都多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吸引力,而男性对女性的性兴趣明显高于女性对男性。

报告显示男性对其女性朋友表现出更强的性兴趣,同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自作多情,认为朋友对自己有友情以上的情感。研究还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感觉会带来一定负担,尤其是会导致对现有关系的不满。

男性很大程度上仍被原始本能控制更易高估自己的吸引力

对友谊的研究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领域,因为友谊并不像夫妻或者家庭关系,并没有生命繁殖方面的优势。异性朋友之间并没有任何基因或血缘关系,但仍然彼此互相帮助以及互相关心。在人类进化史上,柏拉图式的男女友谊仍然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男性仍然很大程度上被他们的原始本能所控制。

阿普里斯教授及其他研究人员对年龄在18岁-52岁之间的400人做了相关测试。这400人被分成两部分,参与了两个实验。其中,88对20多岁的异性朋友参与了第一个实验。在第一个实验中,研究者首先要确定双方都认可彼此是朋友关系,以防止出现一厢情愿的情况影响测试结果。然后两人分别进入不同的房间,并回答一系列关于他们之间友谊的问题,例如彼此之间的吸引力高低,想不想发展成为约会对象以及是否认为对方是否对自己存在友情以上的情感。

研究结果显示,双方都多少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吸引力,男性对其女性朋友表现出更强的性兴趣,同时男性比女性更容易高估自己的吸引力,认为朋友对自己存在友情以上的情感。

异性友谊带来负担还是好处?

阿普里尔教授说,“他认为男性和女性是真诚地希望拥有友谊,一种柏拉图式的纯友谊,但我收集的研究数据则显示双方之间的异性吸引力通常会带来一定负担,尤其是对会导致对现有关系的不满。

阿普里尔教授设计的第二个实验就是希望弄清楚:如果异性友谊中掺入了友情以上的情感,双方会如何评价异性友谊?研究者分别向年龄段在18-23岁以及27-55岁的两组人发放调查问卷。问卷中询问了有关异性友谊的问题并要求受调查者列举出异性友谊能带来好处或者负担及其原因。

两组调查的最终结果十分一致。受调查者都认为异性友谊带来的好处远高于其带来的负担,但是大部分人都把异性吸引力列为带来负担的一部分。在调查报告中,当考虑到恋爱关系时,不论何种形式的吸引力都很自然地被称为了“负担”,这比将其列为“好处”的频次高出了5倍还多。

阿普里斯教授表示,“这些研究结果不应该被解读成,男女之间不存在真正的友谊。”男女友谊间的异性吸引力通常被认为一种负担,尤其是对现有恋爱关系,但人们似乎都普遍认为异性友谊利大于弊,因为他们在这其中得到了满足感。


女性心理异常多于男性

盘点孩子22种“心理异常”警惕22种儿童心理异常问题22个小动作透露孩子异常心理准备怀孕前男性须保精

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异常心理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在美国,患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症(如失眠等)、心身失调(如心因性胃溃疡等)、暂时性精神失调(如失恋后的抑郁等)的男女比例均女高于男。在我国,有关研究也表明,女性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男性。

对这种现象,心理学家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男女社会角色的差异。一般说来,男性所承担的各种角色之间的冲突比女性少。例如男性的社会工作角色与家庭生活角色往往是协调一致的。而女性则不然,她们的社会工作角色常与家庭生活角色唱反调,这种矛盾处境增加了女性心理失调的可能性。同时,男性事业失意可从家庭生活中寻求安慰与补偿,家庭生活不如意可从事业上得到寄托。而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往往是家庭重于事业,所以一旦失去家庭这一面,也就无从得到心理补偿,容易出现异常心理。此外,在社会生活中,男性角色的社会价值易得到社会的承认,而女性角色(主要指家庭妇女角色)的社会价值不易被社会重视,更难得到社会的赞赏,并且由于家庭事务十分单调、琐碎,更易使人产生心理疲劳,进而导致心理失常。

对此心理学家们认为,降低女性(也包括男性)异常心理发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改变性别角色的极端化概念,要队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正常的性格模式应该是“双性化性格”,既具有男性的自信、大度等,又具备女性的随和、细腻等。双性化性格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女性心理异常多于男性

盘点孩子22种“心理异常”警惕22种儿童心理异常问题22个小动作透露孩子异常心理准备怀孕前男性须保精

心理学研究表明,女性异常心理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在美国,患功能性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等)、神经症(如失眠等)、心身失调(如心因性胃溃疡等)、暂时性精神失调(如失恋后的抑郁等)的男女比例均女高于男。在我国,有关研究也表明,女性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男性。

对这种现象,心理学家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男女社会角色的差异。一般说来,男性所承担的各种角色之间的冲突比女性少。例如男性的社会工作角色与家庭生活角色往往是协调一致的。而女性则不然,她们的社会工作角色常与家庭生活角色唱反调,这种矛盾处境增加了女性心理失调的可能性。同时,男性事业失意可从家庭生活中寻求安慰与补偿,家庭生活不如意可从事业上得到寄托。而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往往是家庭重于事业,所以一旦失去家庭这一面,也就无从得到心理补偿,容易出现异常心理。此外,在社会生活中,男性角色的社会价值易得到社会的承认,而女性角色(主要指家庭妇女角色)的社会价值不易被社会重视,更难得到社会的赞赏,并且由于家庭事务十分单调、琐碎,更易使人产生心理疲劳,进而导致心理失常。

对此心理学家们认为,降低女性(也包括男性)异常心理发生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改变性别角色的极端化概念,要队传统观念中解脱出来。正常的性格模式应该是“双性化性格”,既具有男性的自信、大度等,又具备女性的随和、细腻等。双性化性格是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志。

本文Hash:d0468962996b7633022c73817fabb7f67c1fc9ba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