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儿童玩具了解多少?

一个有意思的结果也许让您在为宝贝添置玩具的时候多考虑3分钟:玩具越多的孩子越不爱惜玩具,玩具越多的孩子越喜新厌旧。男孩子汽车、机器人,女孩子芭比娃娃像服装一样,如今的玩具也越来越多地有了自己的“性别”。除了一些婴童类玩具。不分男女孩之外,1岁以上的宝宝挑玩具时已经有了明显的三八线:女孩最喜欢的是芭比娃娃,今年芭比又出了新娃娃胡桃夹子、茱丽叶,赢得了很多小芳心;男孩的玩具中卖得比较好的,是拼插玩具、汽车和机器人。动画片的热播,也带动了很多玩具的热销,如铁臂阿童木、奥特曼等系列的玩具。益智类玩具一直是爸爸妈妈们的最爱。今年,还有很多科技类玩具成为新宠,如显微镜、望远镜、远程视听器,有的价格接近千元,照样很畅销。关注买玩具也有“玩具经”替小宝宝买玩具,其实是件值得爸爸妈妈深思熟虑的事情。如果被外表绚丽的玩具吸引或是听命于宝宝的安排,就容易采购一堆中看不中用的玩具回家。与其事后抱怨玩具又贵又没用,还不如现在做好功课,走出选玩具的误区。误区之一:买玩具不讲究,只要宝宝喜欢据调查,根据城市家庭平均消费水平,每个孩子至少拥有十件以上的玩具。不少爸爸妈妈认为,流行什么就买什么,宝宝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却不注意对玩具质量和安全性的把握。对策:认真查看是否“三无产品”,应该去大商场或专卖店买玩具。一般来说,木质玩具胜过金属玩具,除了重量轻,易抓握之外,也可培养孩子自然、环保的概念;绒毛玩具,适合不会过敏的宝宝;塑料、橡胶玩具,应选择软硬适中、不易碎的。总之,尽量挑选自然、耐久、触感好、易清洗、经得起重复玩的玩具。误区之二:喜欢选礼盒装的高档玩具不少爸爸妈妈觉着,越贵肯定越好,送礼的朋友们也都喜欢挑贵的买。其实,对宝宝来说,选贵不如选对。对策:不同月龄的孩子,适用的玩具可是大不一样喔!最重要的是根据宝宝肢体发展的程度,来挑选适当的玩具。童玩柜台的一位负责人建议,选玩具还要注意搭配。一般爸爸妈妈给孩子买积木都买一盒,其实,一盒积木插不出什么东西来。她曾配了一个单元的积木送给朋友的孩子,孩子非常喜欢,每次拼插积木很长时间。误区之三:专买超前、益智的爸爸妈妈都觉得自己的宝宝特别聪明,有时喜欢买些超年龄段的玩具,而没想到有可能造成意外。还有很多父母爱买带早教字眼的玩具,比如“早教机”之类,早教专家陈末说,跟着早教机学习古诗的孩子大多没有清晰的语音和抑扬顿挫的美感。对策:爸爸妈妈在购买玩具时,首先应看玩具上的警示,是否适合孩子。对于那些没有任何警示标志的玩具,需用常识判断一下,0-3岁的孩子,不要给他们买很小的球类玩具、带尖头或有锋利边际的玩具。不要过于迷信早教类玩具,早教还是要靠父母自己,没有什么玩具能够替代父母。误区之四:玩具成了宝宝的“第二保姆”忙碌的爸爸妈妈爱把玩具当作为自己节省时间的工具,让电视和玩具充当孩子的“第二保姆”。为孩子舍得花钱买玩具的家长很多,但肯下工夫用心观察孩子、用心构思启发孩子的却不多。对策:爸爸妈妈要学会藏玩具,定期给孩子发放一部分。早教专家陈末说,宝宝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需求,7个月的宝宝开始发展拇指、食指、中指的精细动作,特别喜欢抠洞、按开关、捏东西,这时候给予的玩具要是顺应了他的需求,宝宝一定又开心又长进飞速。一个玩具多种玩法对孩子们来说又棒又奇妙,家长花心思设计不同玩法 过程,很容易跟宝宝建立更亲密的关系。爸爸妈妈还要学会“变”玩具。你看,宝宝喜欢把小汤匙旋转着玩;夏天洗澡时宝宝会迷恋可以将水舀来舀去的塑料碗……贵的玩具不一定是孩子的最爱,只要用心去发现,很多随手可得的生活小道具都是孩子的宝贝。(来自:太平洋亲子)

关于儿童“多动症”你了解多少?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后,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

    导致多动症的原因

    1、脑组织器质性损害

    大约85%的患儿是由于额叶或尾状核功能障碍所致,包括:

    (1)母亲孕期疾病:高血压、肾炎、贫血、低热、先兆流产、感冒等。

    (2)分娩过程异常:早产、钳产、剖腹产、窒息、颅内出血等。

    (3)生后1-2年内,中枢神经系统有感染及外伤的患儿,发生多动症的机会较多。

    2、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

    有人认为,多动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住处不能及时传递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而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其化学结构与去甲肾上腺素相似,服药后,可通过各种途径,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使患儿动作减少,因此,多动症患儿必须服药治疗。

    3、遗传因素

    大约40%的多动症患儿的父母,其同胞和其他亲属,在其童年也患此病,单卵孪生儿中多动症的发病率较双卵孪生儿明显增高,多动症同胞比半同胞(同母异父、异母同父)的患病率高,而且也高于一般孩子,上述几点均提示遗传因素与多动症关系密切。

    4、其他因素

    近年,许多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由于教育方法不当及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了孩子力所能及的程度,是当前造成儿童多动症(注意力涣散、多动)的原因之一。另外,吃了食物中的人工染料,摄入含铅量过度的饮食(不一定达到铅中毒)也会导致多动。

    此外,国内资料表明,在多动症患儿的不良家庭教育方式中,家长中所谓的“严格管教者”占61。7%,放任不管者占3。5%,过分溺爱者占7。05%。国外亦有学者认为,暴力式的管教,会使患儿症状发展,并增加新的症状,如口吃、挤眉、眨眼。而对患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和过于溺爱等,常可能促使症状出现,或使已有的症状加重。

上一篇

1/2

下一页

儿童行为障碍你了解多少

儿童行为障碍系指在小儿成长发育过程中,到达一定年龄,应该消失的原始反射和行为未消失,且顽固地保留下来形成了习惯,通称之为儿童行为障碍。

发病机理:儿童行为障碍的病因可有:

1、遗传因素:染色体异常或多基因遗传。

2、发育因素:发育迟缓或残疾儿常伴有行为障碍,精神发育迟缓者的行为问题更多。

3、驱体因素:凡一切影响正常发育的不利因素均可有行为障碍。

4、气质因素:如难育型、启动缓慢型气质特性的儿童易发生行为障碍。

5、家庭因素:母亲的心理状态和不适当的教育,不和睦的家庭关系,过早的精神创伤,性别歧视等均可使儿童行为障碍。

6、社会因素: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教育方式也常可引起行为问题。

总之,人的行为障碍都有生化基础,生化的变化非常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神经递质和内分泌。乙酰胆碱在维持行为和脑电激活,促进记忆和学习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脑内5-羟色胺下降或儿茶酚胺增多可产生攻击行为;γ-氨基丁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具有普遍而强烈的抑制作用。

临床症状:

一、儿童不良习惯:

1、吸吮手指。

2、咬指甲。

3、屏气发作:又称呼吸暂停症,是婴幼儿期哭叫二、三声之后,突然呼吸暂停、口唇发绀,重者全身肌肉强直或角弓反张,意识丧失或抽搐,约30秒或2~3分钟后,肌肉松弛恢复正常。

4、拔头发、眉毛、腋毛等。

5、习惯性阴部磨擦:双下肢伸直夹紧或下肢交叉,伸屈磨擦自己的阴部,有人称之为发作性臀部下肢强迫性运动,有人认为是小儿自我安慰表现。

二、不良的社会行为:

1、退缩行为:指2岁半以上儿童胆小、害怕、孤独、退缩、沉默寡言,忧心重重,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但在家中却有说、有笑,很懂事。

2、攻击行为:多发生于4-8岁儿童,男孩多见,好奇心强,好问、踢人、咬人、扔东西、破坏物品。

三、品行障碍:

反复多次在品行上有严重缺点和错误行为,或在性格发展上有偏离。表现为以哭闹、耍赖为要挟手段,以达到目的。粗暴地扰乱别人,不服从教导,学习成绩低劣或屡次留级、说谎、骗人甚至逃学、偷盗、行凶。

诊断:儿童行为障碍的原因相当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是小儿与环境适应的矛盾及遗传因素。

本文Hash:a370bdf87cdd3e6dd6c895fbed8a0c94f75c2054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