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无人不知的九大神童

有的儿童会在同龄人中显的过人一头,有的儿童会在同龄人中显得目达耳通,这些人就是人们常说的神童。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世界上无人不知的九大神童。

神童一:英国伦敦,2岁4个月2周大的小女孩伊莉斯。英国一名2岁大的女孩智商高达156,差一点超过爱英斯坦,估计是历史上年龄最小智商最高的人,在幼儿游戏组里,一位年轻的妈妈给她一个动物玩具,告诉她是犀牛,但是伊莉斯的回答却学术味十足:“它不是犀牛,是三角恐龙。”伊莉斯还成为天才俱乐部门萨组织的最年轻的成员。

世界上无人不知的九大神童

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不一样

  为什么父母总是忘了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呢?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孩子是感性思维,凭潜意识行事,而成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理性思维, 掩盖了感性思维,显意识的作用压住潜意识的发挥,于是,观察世界的角度就不同。

  一位母亲这样写道:

  没事可干时,儿子就把家里的东西砸坏,连地上铺的砖块,他都会搬开来玩;一只废电池,一个钟表,他都会打开、砸碎。问他为啥这样,他说看看里面有无吸铁石。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不让他干的这些事,他挨了打还要干。

  孩子就是这样度过童年的,在大人眼里破破烂烂、毫无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可能都是宝贝,都充满了乐趣。如果我们去看看孩子的抽屉,也许会发现,少了胳膊的娃娃,一颗缺了边的玻璃球,可是这每一样东西后面也许都会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也许有人还记得,在《牵手》里有这么一个镜头,要把儿子的一袋子玩具当垃圾扔掉,儿子马上像小拳击手一样对他è?打脚踢。这个镜头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处理。

  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讲充满了神秘,而生活对大人来讲也许已??没有了秘密可言。我们应该还给孩子突破人生“秘密”的这份权利。

  第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很快,信息爆炸,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父母经历的年代完全不同,所以,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大脑所接收到的信息比以前要多得多,因此要求孩子与大人有同样的视角是不现实的。

  第三是有的父母思想固化,而孩子的境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这种变化和父母的不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父母从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上,表现出两种极为典型的趋势。一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二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总希望挣脱父母羽翼时又用对待幼童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所造成的结果都是忽视孩子自然成长规律,忽略了他们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

  面对孩子,父母感到竞争的紧迫,时代飞速发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体验,他们中有的人冲在了浪尖上,有的人被淘汰了,还有的人正苦苦挣扎,内心备感压力的沉重。尽管父母的生活体验不同,但回过头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一样的。得学东西,得有几样谋生的本领,我们这个年代已经是如此,到你们那个时候只能是更激烈。这种对孩子未来的担心使他们抓紧一切时间安排孩子的每一天。

  一封信里写道:

  由于我丈夫是66届的高中学生,对未能完成大学梦耿耿于怀,现已成为终身遗憾。所以就让孩子来圆他的大学梦。从四年级开始给孩子加代数、几何等。有时一天要做80多道应用题,但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却非常忽视。到现在上初中一年级了,还给孩子洗脸等。

  这位父亲把自己的人生失意附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未下完的一盘棋。早早给孩子“加餐”,却对孩子的全面生活能力不加以培养。

  其实,父母应该清楚,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孩子的人生刚刚开始,他们有他们这一代的生命内容,让孩子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目标是不公平的。

  当孩子大了,父母当然明显感到了孩子的“渐渐远去”。但是,他们渴望孩子的爱并希望孩子接受自己的爱,于是变得小心谨慎,努力想把孩子从身体到思想à?回到自己身边。有位母亲说,儿子和我上街,都不许我牵他的手,原以为孩子是个伴,早知这样,真想让他回到肚子里。< /p>

  这种老母鸡护小鸡的心理使父母对长大了的孩子关爱备至,从吃饭穿衣的嘱咐,到交朋友、玩耍的叮咛,并从自己的角度告诉孩子看待许多事的观点。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父母都应该尽量去适应,给他们自由空间和快乐;孩子大了,要给他们足够的心理空间和适应情感距离。

童心世界也需要大人的引导

一次,在无意中听到别人讲起几则在生活中学习中的笑话,听过之后笑得人仰马翻,眼泪都快出来了。不过在开怀大笑之后,也引起了我的一番思考。

1。一个大班的孩子,在星期一升旗仪式的时候,他总听到“请德育主任颁奖”,很困惑;回家问妈妈:“什么是得意主任啊?是不是很得意的主任?”哈哈,他把“德育”听成了或是想成了“得意”。

2。老师很生气地批评一个小朋友上课做小动作,没想到他回去天真地问妈妈:“老师说上课不能做小动作,什么是做小动作啊?”

3。老师经常会出这样的练习:“你能提出问题吗?”小朋友们都说:“不能。”听着还有点理直气壮的意思,让老师哭笑不得。

其实,在我们大人觉得再明白不过的事,对于小孩子来说,他们不一定能够理解。于是他们就照自己的想象和推测来理解这个世界,闹出了许多笑话。但是,这些恰恰反映出了孩子世界的纯真和美好。

“你能提出问题吗?”在新课标教材中频频出现,它体现了对孩子的鼓励与民主,我们老师也从未怀疑过这种提法。不过,孩子的这个答案惊醒了我。是啊,你问他“能提吗?”他回答“不能”,合情合理,你若说他错,他跟你急。这个学生抓住了民主的空子,偷了一把米。但老师是不容许这样的答案的,考试也不容许这样的答案,课本本意也是要求他们一定要提数学问题。既是如此,那么道貌岸然地问“你能提问题吗?”倒不如明确地要求“请你提一个问题。”

大人和小孩的思维存在差异,如果以成人的视角去教授学习的内容,必定会事倍功半,而换成儿童的视角与儿童平等地对话,才是真正有效可行的方法。但有的时候“蹲下来与孩子说话”也需要明确的指令,童心的世界里,也需要大人正确的指引。

本文Hash:a61e696af25107f27c12751f4cfa5b5051896367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