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脚扭伤后的应对措施

当宝宝开始蹒跚学步的时候,妈妈可要提高警惕了!因为宝宝的身体还是比较脆弱的,平衡感也不是太好,一个不小心就容易受伤。而脚踝扭伤是最常见的,所以要注意保护宝宝的小脚丫。

[讲述]

儿子一岁半了,刚学会走路,也就比较兴奋,天天踉踉跄跄地四处走。偶尔摔倒了,也不哭。前几天,他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的,由于铺着地毯又清空了周围的东西,我就没有太在意,在旁边做着家务。只看到儿子晃了晃,摔在了地毯上。我刚准备说“乖儿子,自己站起来”的时候,就听到儿子哇哇地大哭。我心想坏了,一定出啥事儿了!不然儿子哪能哭得这么厉害!

我赶紧把儿子抱起来,摸了一圈,还好,没撞着,可儿子还在哭。难道是脚扭到了?我轻轻地脱了他的鞋子和袜子,左右脚踝看起来还好,没有红肿。不过也没敢大意,把儿子抱到了沙发上后,轻轻地触摸了儿子的脚踝,问他疼不疼。碰到左边脚踝的时候,儿子哭得更大声了,看来应该是扭到了。这时,我冷静地回想了之前为儿子学步做的准备功课,其中说到当孩子扭了脚的时候,应该立即冷敷。于是迅速打来一盆冷水,用毛巾浸了冷水,拧干了敷在左脚的脚踝处。半小时后,儿子不哭了,看来冷敷起作用了。

下午,他奶奶回来了,听说儿子脚扭了,急急忙忙地去买了红花油,说要给儿子按摩按摩。按摩的时候,儿子还是表现出一副不舒服的样子,扭来扭去的,但没哭。接下来的两天,我都不敢让他多走路了。可这小子好了伤疤忘了痛,一没感觉了就急吼吼地又要走来走去了。

通过这件事,我挺自责的,虽然老公和公婆都没说我什么,可毕竟是我没看好儿子,才会让他扭到脚的,幸运的是只是扭到了,还不严重。所以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看着他,不让他再扭到脚了。――添添妈

[提醒]

发现孩子扭伤后,首先要安慰孩子,并且告诉孩子不要乱动,以免加重受伤的程度。然后,父母要简单地检查一下孩子扭伤的情况,如果脚扭伤后还能自己站立、勉强走路的话,说明扭伤的程度较轻,此时就应该在扭伤的部位进行冷敷,持续二十分钟。此刻切忌不能热敷,如果伤后立即热敷,局部的血液循环一加快,组织间那些断裂或不完全断裂的毛细血管遇热后便会扩张,出血会更多,受伤肢体的局部更加肿胀。

同时,尽可能把脚抬高,可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踝部肿胀。更不要给孩子进行不恰当的推拿和按摩。因为在急性期,推拿和按摩反而会加重出血。如果脚扭伤后足踝活动时有剧痛,不能持重站立或挪步,应立即去医院拍片诊治。

[链接]

保护小脚丫防患于未然

刚学走路的宝宝平时在家最好只穿防滑的袜子走路。在户外学步的话,要选择一款合适的鞋子,以柔软有弹性的材质为宜,把鞋底弯曲,鞋尖能接触到鞋跟就很好,也就是通常说的对折。

而对于已经掌握走路技巧的宝宝来说,鞋底要稍微有些硬度,可以帮助宝宝端正走路姿势。另外,两岁前的宝宝最好穿高帮的。高帮鞋并不是妈妈想象中为了保暖而设计的冬季鞋子,它的主要功能是可以保护脚踝。给宝宝选鞋子,透气才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一定要选择舒适的透气材料,比如羊皮、牛皮、帆布、绒布。最好不要穿人造革或塑料制成的宝宝鞋子。点点姐姐

宝宝小脚扭伤后的应对措施

大人逗孩子,常会挠挠他们的脚心,看到孩子咧着小嘴缩脚,就会发出会心的笑。这样一个简单动作在儿科医生眼里的价值可不一般,它是检验孩子神经发育的一种方法。

宝宝的小脚丫,可反映出很多神经系统的病症。比如脑瘫的孩子通常会脚尖发硬,脚跟不能着地,双腿交叉呈剪刀状。

具体来说,可有以下几个评判指标:

1、托着宝宝的腋下让其光脚接触平面,这时宝宝会做迈步动作,看上去很像行走。这种反射会在宝宝长到8周后消失。

2、当宝宝的脚背碰到桌面边缘时,可能会做出像小猫一样的蜷缩动作。这种反射也会在8周左右消失。

3、用手指由脚跟至脚尖轻划宝宝的脚底外侧。脚趾应该像扇形样张开。6~9个月后,这种反射消失。此后,再触划其脚底时,脚趾就会朝里弯曲。

如果你的宝宝对多种测试都没有反应,很可能是神经系统发育不良,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宝宝小脚扭伤请别揉

宝宝的小脚扭伤,千万不能为了缓解疼痛而帮他们按摩揉搓,如果急性扭伤后立即按摩,好比“火上加油”,越帮越忙。

扭伤后的应对措施

1岁以下的宝宝扭伤时

Step1:当小脚扭伤时,要尽量将扭伤部位垫高,限制患肢活动;

Step2:第一时间里,用冷水或冰块冷敷扭伤部位20分钟,然后用绷带扎紧,这样既可起到保护伤脚,又能较好地固定受伤的关节,帮助减轻肿胀;

Step3:有条件的话,用一些活血、化淤、消肿的中药外敷包扎,最好不要在48小时内对患部进行热敷。如果发现局部畸形,有摩擦音,常表示伴有骨折,要尽快上医院诊治。

1岁以上的宝宝扭伤时

对于较大一点的宝宝,不管是何种原因扭伤脚,妈妈都必须特别留心。首先看管好宝宝,不让他进行有危险的活动,不单独留宝宝一个人在家中。

发生严重扭伤时

遇到严重的急性扭伤时,一定要限制受伤关节的活动。如果怀疑有骨折或者宝宝感到剧烈疼痛,请立即送医院,进行X线摄片以排除是否骨折,并进行相应治疗。

扭伤后24小时内,将扭伤的部位用绷带包扎固定,减少患肢活动。

宝宝吐奶的应对措施

尽管很多妈妈都知道新生儿由于生理原因才容易导致吐奶,但一看到自家宝宝吐奶时,还是紧张得不知所措。这里,我们将向你详细介绍有关导致婴儿吐奶的具体原因,吐奶时我们可以做哪些护理,以及有哪些办法可以预防孩子吐奶。

新生儿发生吐奶,不仅仅是因为吃奶后改变抱姿引起的,更主要的原因还在于婴儿生理上的特点。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婴儿的胃部构造以及他们吃奶方式上的特点

上海仁爱医院消化内科专家介绍新生儿容易吐奶的原因在于他们的胃部和喉部还没有发育成熟。新生儿的胃部,从正面看是横躺着的,呈不稳定状态,同时贲门部位(胃部入口)还比较松。也就是说,大人吃饭时,当食物进入胃部后,贲门会通过收缩来防止食物逆流回食道;但由于婴儿的胃贲门部位还不能很好地进行收缩,从而导致进入胃部的奶汁等能比较容易地流回食道。另外,与大人相比,新生儿的喉头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们含乳头的方式比较笨拙,从而导致吃奶时空气容易与奶汁一起吸入胃部,所以当孩子打嗝或身体晃动时,吃进去的奶也就比较容易被吐出来了。

上海仁爱医院儿科专家介绍防止吐奶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拍嗝。孩子在3-4个月大之后,不仅可以很好地掌握吸吮技巧,而且贲门的收缩功能也已发育成熟,所以吐奶的次数也就会明显减少了。而在此之前,每次喂奶后我们最好还是要帮助孩子拍嗝。

孩子吐奶后,什么情况下需要看医生?

孩子吐奶,其实没什么好担心的。但孩子吐奶后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却是需要我们多加留意的。在呕吐得到缓解后,如果宝宝还有精神不振、只想睡觉、情绪不安、无法入睡、发烧、肚子胀等现象,则可能是生病了,应该看医生。

可以等到第二天去看医生的情况:在夜间或公休日宝宝吐奶,如果只是出现以下情况,我们是可以等到第二天再去看医生的。

*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感冒症状,发烧但温度不高、精神状态良好*呕吐、腹泻次数不多、能够吃奶*小便量减少但还是会小便的

需要马上送医院的情况:

*发高烧、精神恍惚*样子发呆、呼唤没有反应*发生痉挛*肚子疼痛、总是哼哼唧唧的*每间隔10-30分钟就大哭一次、大便是深红色的血便*粪便呈白色或者是大量的血便*每次吃奶后都会喷水似的吐奶*因头部受到撞击而引起的呕吐*呕吐不是由进食引起的*持续呕吐、没有小便

本文Hash:2ff5ad91f575c1b8664cda0c7dbe8f6a0ac15174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